超赞特产>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特产

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特产照片

舒城特产舒城小兰花介绍

舒城小兰花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舒城小兰花,安徽省舒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舒城小兰花,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色泽翠绿匀润,毫锋显露;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茶汤鲜爽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净,叶底匀整成朵,呈嫩黄绿色。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舒城小兰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舒城小兰花历史渊源

舒城小兰花创制于明末清初。

1980年,舒城县在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发了白霜(桑)雾毫,皖西早花。

1987年,形成了舒城(小)兰花茶产品系列。

舒城小兰花产品特点

舒城小兰花,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色泽翠绿匀润,毫锋显露;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茶汤鲜爽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净,叶底匀整成朵,呈嫩黄绿色。

舒城小兰花产地环境

舒城小兰花产自安徽省舒城县,舒城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最高点万佛山海拔1539米,最低处杭埠镇胜合村民组海拔6.8米。地貌大体分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水域五种。西南山区峰峦秀丽,林木葱茏。中部丘陵起伏,盛产茶叶桑麻栗果。东北为冲积平原,沃野平畴,沟渠纵横。

舒城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著。舒城县太阳光能总辐射量平均112.6千卡厘米,4~9月辐射为70.12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62%。舒城县多年平均为1969小时,大于10℃日照时数为1359小时,占全年69%。舒城县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033.5~1596毫米之间,山区最多,约占全县38%;春夏降雨最多占全年67.2%;冬季最少,占全年11.5%。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97.8毫米以上,一般最高为8月,约170毫米左右。风向风速,舒城县常年风向1、10、11、12月多西北风,风速平均2.1米/秒,最大9.7米/秒;2~3月多东风,风速平均2.3米/秒,最大10米/秒;4~9月多东南风,风速平均2.1米/秒,最大10.3米/秒以上,适宜种植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产品荣誉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舒城小兰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9月,被纳入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

舒城小兰花地域保护范围

舒城小兰花产地范围为安徽省舒城县行政区域。

舒城小兰花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舒茶早、山坡绿和特香早等适制舒城小兰花茶树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300米。土壤类型黄红壤,pH值5.5~6.5,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1.0米。

三、茶树栽培

育苗: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栽植密度:≤55000株/公顷。

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2350千克。

四、采摘

3月中旬至4月底,按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新梢。

五、加工工艺流程

(一)传统手工制作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凉分级→锅炒杀青、做型→炭火烘笼初烘→拣剔→足烘。

锅炒杀青、做型。用竹丝把在两口并连斜锅茶灶中完成杀青、做型。

初烘。炭火为热源,温度达100~120℃,烘至7-8成干。

足烘。摊凉30分钟后,炭火为热源,温度达80~100℃,烘至含水量至≤6%。

(二)机械加工制作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凉分级→杀青→理条成形→初烘→足烘。

杀青。温度200~220℃,杀青适度的叶子其色泽由青绿转变成翠绿。

理条成型。温度110~120℃,每槽投叶量80~100克,理条程度以达到条型变直,使芽叶靠拢,挺直。

烘干。毛火温度110~120℃,足火温度80~100℃,烘至含水量至≤6%。

六、质量特征

感官特色:具有兰花形、兰草色、兰花香的“三兰”典型品质特征。外形芽叶连枝、形似兰花;汤色绿明亮;清香持久,显兰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绿亮成朵。

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0.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和标准。

舒城小兰花专用标志使用

舒城小兰花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舒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舒城小兰花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舒城小兰花补充介绍

  地域范围

  安徽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生产兰花茶。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特定品质

  兰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汤色绿亮明净,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成朵,呈嫩黄绿色。

  文化典故

  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由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制茶学》中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据此,兰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何叫作兰花茶?茶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舒城小兰花产地范围为安徽省舒城县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舒城小兰花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庐镇乡、河棚镇、汤池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南港镇、五显镇、万佛湖镇、干汊河镇、棠树乡、张母桥镇、城关镇共16个乡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0°01′~31°34′,东经116°26′~117°15′。区域边界东与庐江县交界,南与桐城市、潜山县、岳西县交界,西与霍山县、金安区交界、北于肥西县交界,茶园总面积5300公顷,年产量220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舒城小兰花”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舒城小兰花”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