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特产

大路口山芋

大路口山芋特产照片

泗特产大路口山芋介绍

大路口山芋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徽省泗县特产

大路口山芋,安徽省泗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路口山芋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的山芋呈纺锤形,块根完整,红皮白肉,口感香、甜、面,栗子味浓。

2018年3月,大路口山芋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大路口山芋历史渊源

大路口山芋在泗县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据《泗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黄河夺淮入海,由于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加上水、旱灾害频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靠天吃饭的泗县劳苦农民颇为喜植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高产地瓜,可生吃熟食,可切瓜晒干长年备饥荒,还可磨粉滩煎饼、烤地瓜、作面食。

清末、民国时期,农民以高梁、红薯为主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地瓜成为主要充饥物。

建国初期,山芋作为泗县人用来裹腹的主要粮食。

大路口山芋产品特点

大路口山芋结薯早而特别集中,无“跑边”,极易收刨。薯块多而匀,表皮光洁,薯块纺锤形,皮色深红,肉色特白,晒干率36%-38%。而且含有大量可溶性糖、多种纤维素和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口感细软,绵甜香糯,营养价值近似于土豆,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而不会引起中毒,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大路口山芋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大路口山芋产地环境

泗县中部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间断岛状残山丘陵,基岩出露,海拔50-157米,继续延伸55千米,面积4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2.7%。东南部是由北向南走向的剥蚀堆积,山麓发育,起伏不平的裙状斜面,海拔20-38米,坡降3-5度,延伸29千米,面积114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6.4%。北部是古黄河泛滥堆积构成的冲积平原,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海拔18-21米,面积1140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63.8%。其余是河间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4-16米,面积48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27.1%。总观全县,南北高差8米,东西高差3米,自然坡降1:7500-1:10000。县北西高东低,沟河之水皆向东流;县南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沟河之水向东南流;东南部由东向西倾斜,沟洫之水由东向西流入石梁河。

泗县境内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为2284-2495小时,日照率52%-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泗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加之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宜山芋生长。

大路口山芋产品荣誉

2009年8月,泗县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山芋之乡”。

2018年3月,大路口山芋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大路口山芋地理标志

大路口山芋地域保护范围

大路口山芋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现辖行政区域。

大路口山芋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泗县大路口当地品种、商薯19山芋品种。

立地条件

基地海拔50米以下,地势平坦,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土壤pH值6.5至7.5。

栽培管理

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厚、排水良好、管理方便且三年未种山芋的旱地或水稻田作育苗地。在日均温14℃时,翻地1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施入3千克至3.5千克土杂肥。每667平方米大田建苗床3平方米至4平方米。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薯50千克至60千克。

栽种:4月至5月期间。大垄单行,春薯每667平方米(亩)栽3000至3300株。

管理:重施基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至3000千克。前期深中耕、勤中耕,达到地无板结,土壤疏松,无杂草。

采收

当气温降至8至15℃时,即可开始收获,至10月底收获结束。

贮藏

窖留60%空间,窖温保持10℃-13℃,湿度前期保持70%至80%,后期保持50%至60%适时通风。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大路口山芋”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的山芋呈纺锤形,块根完整,红皮白肉,口感香、甜、面,栗子味浓。

理化指标:可食部分≥95%,蛋白质≥5%,淀粉≥25%,可溶性固形物≥9%,粗纤维0.8%-1.2%,维生素C≥25克/100克。

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和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大路口山芋专用标志使用

大路口山芋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大路口山芋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大路口山芋补充介绍

  大路口山芋是泗县山芋的核心产区大路口乡特产,有“中国山芋之乡”称号。

  大路口山芋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泗县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历史学家考证:“甘薯之名,见于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

  据《泗县志》记载:虹县(泗县古称笔者注)境内良田万顷,薯类种多,民丰物阜,商贾云集。民间相传康熙十九年(1680)黄河夺淮入海,给古泗州带来了灭顶之灾,州城沉入洪泽湖底,“永为鼋鼍之窟”,州署不得不迁至盱山。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巡抚闵鹗元上 书朝廷,泗州署“治隔淮湖,广控驭不便,虹最近泗,请裁虹归泗,版图、民赋一并于泗,并以城为州治……上从其请”,乃将州治由盱山迁于虹(今泗县城),由于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加上水、旱灾害频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靠天吃饭的泗县劳苦农民颇为喜植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高产地瓜,可生吃熟食,可切瓜晒干长年备饥荒,还可磨粉滩煎饼、烤地瓜、作面食,由此山芋成为了泗县人民灾荒战争年带充饥物、救命粮.清末、民国时期,泗县人民食用的粮食,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绿豆、豌豆、豇豆、谷子、红薯等。农民以高梁、红薯为主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地瓜成为主要充饥物。

  建国初期作为用来裹腹的主要粮食,泗县人对山芋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山芋饭、山芋馍,离了山芋不能活。”在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山芋不仅养活了泗县,还养活了上亿的中原人。说起山芋的好,泗县当地农民是滔滔不绝:“山芋可以生着吃,烤着吃,从根到茎都可以拿来食用;而且山芋胆固醇含量低,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现辖行政区域

  《泗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泗县大路口山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 泗政秘〔2016〕92号

  泗县合作社标准:  Q/DLKSY005-2016

  《大路口山芋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大路口山芋”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大路口山芋”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

您可能对以下特产感兴趣
烘山芋
山口红心山芋
湾沚山芋
烤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