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重庆市>荣昌区特产

荣昌夏布

荣昌夏布特产照片

荣昌特产荣昌夏布介绍

荣昌夏布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传统纺织品

荣昌夏布是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传统纺织品,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熟夏布经漂白后成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

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现手工夏布仅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范围内少数地域有产,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荣昌县盘龙镇“中国夏布之乡”和“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 2009年6月文化部指定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颜坤吉、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仕惠、李俭康。

荣昌夏布发展历史

荣昌夏布的生产当由葛、大麻演变而来。因“古时无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唐《元和郡县志》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所谓“筒布”,即中细布也,因为它往往卷成筒形,装入竹筒,便于运输,故称“筒布”,又根据它的形色特点,称为“斑布”。《太平寰宇记》亦载“昌州产斑布、筒布”。既是特产,又作为贡布,说明昌州自唐宋以来麻布的编织技术是比较发达的。又《新唐书·地理志》上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而这四县中独昌元(今荣昌县)素产夏布。这种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

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苎麻)、织布技术,与当地织造相融合。至康熙后期荣昌夏布才形成商品生产。道光时期经山西客商的贩运,夏布又远销省外。清光绪《荣昌县志》记载,县内“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山陕直隶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远至京都发卖。”民国时期,全县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都出口韩日、欧美、南洋等国家。

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2008年,荣昌夏布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荣昌80岁老人颜坤吉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昌夏布生产引进了韩国先进技术,在苎麻生物脱胶、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夏布全手工漂染定型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荣昌县外经贸委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成功注册“荣昌夏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有效期10年。

荣昌夏布特色

荣昌夏布有细密平整,色泽莹洁润滑,且坚韧耐用。因麻质冬暖夏凉,通风透气的特性及透气、滹汗、挺括、凉爽宜人的特点,且其品种甚多,以颜色分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四种,粗布可做口袋,衬布、纹帐、中庄和细布宜做衣料,或绣花、挑花制成台布、椅垫、手巾、窗纱等工艺装饰品。精漂的细布,色泽雪白,细嫩轻软,有誉之为"麻绸"、"珍珠罗纹",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称誉更是夏布中精品。

荣昌夏布补充介绍

  俗称麻布。荣昌的夏布生产,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其上品在唐代就已成为贡品。夏布是用苎麻线经过多道手工工序编织而成。根据不同的要求,能够生产出粗布、细布和罗纹,用途很广。尤其是漂白细布,具有布面平整、莹润光泽、洗后易干、烫后凌角明显、坚韧耐用的优点;制成的时装,典雅大方,深受人们喜爱。民国时期,全县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都出口欧美、南洋等国家。民国初年,周义和曾在0.75米宽的布面排上3600根线头织成一对夏布,经漂洗加工出来,正所谓“濑溪河水漂洗夏布甲天下”。近年来,党和0十分重视荣昌的夏布生产,年产量80万匹,产销额1.2亿元,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日本、南韩,成为本地的出口创汇支柱。( 荣昌)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荣昌夏布”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荣昌夏布”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