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特产

梧州腊肠

梧州腊肠特产照片

万秀特产梧州腊肠介绍

梧州腊肠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

梧州腊肠,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梧州腊肠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而成。色泽鲜明,烹饪简捷,蒸炒煎炸,味道鲜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腻,饮誉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地。

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梧州腊肠历史渊源

广西梧州腊肠拥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传统。

1954年,梧州为出口腊肠专门设场(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良和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外形和别具一格的风味。

2007年,梧州市出台了《梧州腊肠生产管理办法》、《梧州腊肠行业自律规定》,成立了梧州腊肠协会。

2008年8月,梧州腊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一直缺少相关标准的支持。为此,梧州检验检疫局积极宣传,促使《地理标志产品梧州腊肠》标准于2017年4月获得制标立项。

2017年8月26日,《地理标志产品梧州腊肠》标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

梧州腊肠产品特点

梧州腊肠起源于广味腊肠,拥有外形独特和别具一格的梧州本地特色风味,呈完整的圆柱状,外形细长,有大坑皱纹,红白分明,腊香味明显,衣脆肉爽,味微咸不太甜,甘香不腻。

梧州腊肠产地环境

广西梧州市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介于东经111°51′14″—111°40′,北纬22°58′12″—24°10′14″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21.1℃温度,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平均日照为1915小时,日照百分率43.7。

梧州市耕地面积9.8万公顷,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饲养禽畜品种30个,各县(市)盛产猪、牛、鸡、鸭,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黄鸡驰名,蒙山县则是广西有名的猪花外销基地,为梧州腊肠的生产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梧州腊肠产品荣誉

2000年,梧州腊肠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梧州腊肠获“广西著名商标,知名产品、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

梧州腊肠地域保护范围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梧政函〔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梧州腊肠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猪肉:经来源地动物检疫部门检验检疫合格。

2.瘦肉含量≥40%。

3.白砂糖:符合GB317—1998规定。

4.食盐:符合GB2721—2003规定。

5.酱油:符合GB2717—2003规定。

6.酒:符合GB2757、GB2758规定。

7.肠衣:符合GB14967—1994规定的梧州胶原蛋白肠衣。

8.亚硝酸钠:符合GB1907—2003规定。

(二)加工工艺

选料→切丁→糖腌→配料→灌制→[晾晒→风干](重复3次)→包装。

1.选料:选取猪背脊部皮下脂肪及腿部硬脂肪和无软骨及结缔组织的猪腿部瘦肉。

2.切丁:规格:3毫米×3毫米×3毫米至5毫米×5毫米×5毫米,比例≤60%(以湿料重量计)。

3.糖腌:时间≤60分钟。

4.配料:

(1)蛋白肉加入量≤10%(以湿料重量计)。

(2)清香型白酒。

(3)发酵法生产的酱油。

5.三晒三凉:灌制后的腊肠半成品在白天经太阳生晒后,经傍晚雾气或露雨再次吸湿,再经晚风吹爽,使腊肠经历油润→湿润→吹爽过程,如此经过三晒三凉,直至形成独特的腊香味。

(三)生产季节

每年农历立秋至次年清明节前。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细长,有大坑皱纹,红白分明,腊香味明显,味微咸不太甜,甘香不腻。

2.理化指标:蛋白质≥17%,脂肪≤55%,水分≤25%,食盐(以NaCl计)≤8%,总糖(以葡萄糖计)≤20%,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50克/100克,酸价(以KOH计)4≤毫克/克,亚硝酸盐(以NaNO2计)≤20毫克/千克,铅(Pb)≤0.2毫克/千克,无机砷≤0.05毫克/千克,镉(Cd)≤0.1毫克/千克,总汞(以Hg计)≤0.05毫克/千克。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梧州腊肠专用标志使用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梧州腊肠补充介绍

  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代表产品“龙舟牌”腊肠,包括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梧州腊肠源自于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记腊味,至今已积累了近百年的肉食制品精加工生经验,选用优质原料,并佐以独特配方,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经严格质量监控精制而成。

  “秋风起,吃腊味”,梧州流行这样一句话。每年立秋之后,天气转凉,猪肉腊肠等腊味就成为桂东人的佐餐佳肴。梧州腊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在光绪年间蓬勃兴起。小小的腊肠汇聚了众多“秘诀”,一股腊香飘扬大江南北。听老梧州人说,腊肠传入梧州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腊肠就是珍贵佳肴的代表。1901年,梧州“良田腊味”店开业,所经营的腊肠在当时最为出名。“驰名两广,良田腊味”这句广告语仍回荡在老梧州人的脑海中。

  梧州腊肠外观红润,制作方法以风干为主,目前以龙舟牌腊肠为代表。梧州腊肠与广式腊肠特点明显不同在于:外形细长,外表起大坑皱纹,红白分明,味微咸不太甜,越嚼越香,甘香不腻。蒸出来的腊肠口感细软,可与其他食品原材料做成各种美味菜肴,既下酒又下饭。制作梧州腊肠时,猪肉的好坏绝对是第一位的,选用梧州附近有着“狮子头、豹子眼、竹筒脚”之称的陆川公猪为佳。庄国礼说,梧州腊肠不光要讲究肉的质量,腌制所用的材料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腊味的味道。

  梧州腊肠是如何出炉的呢?首先选新鲜猪大腿肉和臀肉,切肉并剔去皮、骨、筋腱,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肉块,将上述米酒和酱油与肉充分混和,腌制2~4小时。灌制的过程十分讲究,先将肠衣洗净沥干备用,后将竹管套入肠衣内进行灌制,每灌12~15厘米,可用绳结扎,直至灌满全肠。在装填原料过程中,应边装边挤紧,将肠衣内的空气尽量排除干净。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烘晒。梧州腊肠仍采取柴火烘烤的方式,温度控制在50℃左右。烘烤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昼夜。火烘湿肠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温度低,则易引起发酵和变质;温度过高,则会使脂肪融化,把瘦肉烤熟。

  2008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梧州龟苓膏后,梧州又一个地域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迄今,梧州腊肠获奖无数,并远销海外,最远到达非洲。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

  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梧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梧政函〔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梧州腊肠”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梧州腊肠”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