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特产

顶坛花椒

顶坛花椒特产照片

贞丰特产顶坛花椒介绍

顶坛花椒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贵州省贞丰县的特产

顶坛花椒,贵州省贞丰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顶坛花椒位于贵州西南部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及其周边相近地理气候区特有的高效经济植物品种,长期生长于怪石立林、热辐射较强、干旱少土的特殊气候环境,因主产于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的顶坛片区,且创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顶坛模式”而闻名。该品种颗粒均匀,其芳香油含量是四川红椒的近10倍,维生素E含量是四川红椒的近4倍,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四川红椒,油分丰富、食味香麻、品质优良,被誉为“贵州第一麻”,长期销于中国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顶坛花椒历史溯源

花椒早在《诗经》中就有“椒聊之实,繁衍盈升”描述,花椒不仅是良好的调味品、医药原料,而且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贵州花江峡谷地区花椒,俗称顶坛花椒,也称之为青椒,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元朝(1271年~1368年)。长期的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顶坛花椒成为竹叶椒的新变种。

顶坛花椒产品特点

顶坛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与竹叶椒原变种的不同点在于叶片的叶轴及小叶光滑无刺,茎枝多锐刺,枝具皮刺,红褐色,皮刺基部多宽扁。

一般株高3~4米,高者达5米以上,植株高度与栽培环境及土壤水肥关系密切;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通常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之琉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

一般具小叶5~9片,少数3片或11片,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长4~9厘米,宽1.5~2.5厘米,翼叶明显,顶端中央1片小叶最大,基部1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黄绿色,光滑无毛,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

聚伞状圆锥状圆锥花序,花序长短不一,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花单性,单被,有小花20~40朵,其中雄花5~7朵,花丝细长。花被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1.0~1.5毫米;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果实球形,成熟时外果皮常为橄榄绿色,干后紫褐色,果皮表面具瘤状突起的腺体。果径4~5毫米,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毫米,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

挥发油(香油)含量比一般青花椒高、香味清爽、醇和。在青花椒中成为上上之品。

顶坛花椒产地环境

顶坛花椒特别适合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一般以海拔1000米以下,年均温17~20℃,年降雨量800~1300毫米,年极端最低温2℃以上,年日照1600h以上,无霜或少霜的地区推广种植,在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下或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差。

因顶坛花椒根系分布范围较窄,入土较浅,多在60~80厘米土层内。土层深厚,则根系强大,地上部生长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土层浅薄,根系分布浅,难以忍耐严重干旱。花椒根系耐水性很差,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严重影响花椒的生长与结果。所以种植园应选择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

顶坛花椒产品荣誉

2007年12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贞丰县“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2008年,顶坛花椒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示范项目。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

顶坛花椒地域保护范围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顶坛花椒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地方品种:大青椒、小青椒。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不高于900米,土壤为碳酸岩发育的石灰土和砂页岩发育的黄壤,土壤pH值5.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8%。

三、栽培管理

⒈种苗繁育:采用实生繁殖。秋播时间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春播在3月中下旬。

⒉移栽:秋播种苗在翌年2至3月,春播种苗在5月中下旬,苗木长出2至4对真叶后进行大田移植,栽培密度≤1665株/公顷。

⒊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成龄树每株施入有机肥≥15千克。

⒋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及晾晒

⒈.采收:当花椒外果皮呈现油绿色,腺点突出透亮,即可采摘,根据成熟度分批采摘。

⒉.晾晒:果实采摘后当天必须晾晒,晾晒至含水量≤10%,严禁曝晒。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绿色、有光泽、睁眼、果粒较大、均匀、油腺密而突出,果径在2毫米至3毫米,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麻味浓烈持久,香味纯正。

⒉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0%,挥发油≥5.0毫升/100克,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4.0%。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顶坛花椒专用标志使用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贞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顶坛花椒补充介绍

  贵州特产顶坛花椒,顶坛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以其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颜色青绿,含有人体必须的

  

  VB1、VB2、VE等维生素类黄酮、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

  贵州特产顶坛花椒基本信息

  学名:Top Chinese prickly ash green food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贵州特产顶坛生态习性

  顶坛青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 喜光,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致死花椒树苗。

  贵州提出顶坛花椒形态特征

  顶坛青花椒的特征与识别顶坛花椒是竹叶椒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高2~2.5m,稀4~5(7)m;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无刺,小叶背面均无小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或偶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11片,少数多至5~11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9em,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最直,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青绿色,粗糙,边缘有不规则之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lmill或无。聚伞状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过1天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直径约4—5mill,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

  贵州特产顶坛外形与感官特征

  一是花椒树冬天不落叶,四季常绿;二是顶坛青花椒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形成了一个青叶椒的新变种。与竹叶椒原品种相比较,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香味浓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里,麻在嘴上,热在身上但不上火却凉在心头”的特点,

  贵州特产顶坛花椒分布和生长环境

  顶坛青花椒是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 , 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 , 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 ,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 因此 ,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青的这些特色资源 , 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 将对缓解这些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的矛盾 ,... 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 , 改善地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特产顶坛花椒原产地及发展史

  顶坛花椒原产地: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叫报功寨组29号人家姓冉名叫冉茂材的从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随着顶坛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冒充顶坛花椒、顶椒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坛花椒的声誉和当地农民的利益,给“顶坛花椒”品牌创建也带来不少威胁。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1年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顶坛花椒产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 贞丰县北盘江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至2008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5亿元。核心产地顶坛片区单花椒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云洞湾村年人均收入则高达30000多元。

  贵州特产顶坛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树栽植方法花椒树栽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园要坐北朝南。行距3米,株距2米,每公顷可栽850多株。考虑到花椒园产量和花椒采收期早晚搭配,花椒各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要配置好。栽前要预先挖好定植坑。坑挖60厘米见方,上面表土放左边,下面生土放右边。表土加肥料,回填到坑底。生土填到上头,便于土壤熟化。栽植深度要照苗木原土痕栽。太浅了不抗旱,太深了不发苗。栽植方法要推广“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这些细小环节,对花椒树以后生长影响很大,栽植时要特别引起注意。顶坛花椒园株行距图,顶坛花椒园株行距花椒栽培,建园行向株行距。栽植密度要合理,株距要小行距大。每公顷可栽九百四(株),行向坐北朝南行。行距四米至五米,株距二米或三米。平地要多栽,山地椒园适当稀。 栽培花椒先挖坑—坑深30十(厘米)分两层,上层表土放左边下层生土放右边,/:层表土加肥料,肥料拌土拌均匀,肥土回填到坑底;生土填上好熟化,坟好灌水要沉实;栽树从上挖小坑.裁后填封细土栽植深度图,栽植深度正好2.太深3.太浅花椒栽培例,栽得浅了不抗旱,栽得深了不发苗,土埋深浅原土痕,冬季防寒埋土堆,栽植深浅要注意。栽后天旱树易死。小树埋深不透气。浇水过后培细土。翌春解冻刨土堆。栽植方法础出尝当之图“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花椒栽培例,树坑刨好作丘状,位置放好埋上土,再埋土来再踩实,最后埋满作树盘,栽植方法有讲究,再把树苗放丘上:埋土提苗用脚踩:三埋二踩一提苗:浇水渗后细土封。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顶坛花椒”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顶坛花椒”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