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特产

怀地黄

怀地黄特产照片

武陟特产怀地黄介绍

怀地黄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怀地黄,河南省焦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陕西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地黄”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怀地黄历史渊源

先秦及秦汉魏晋,各代地方均向朝廷进贡四大怀药。周平王三十七年(前734年),卫桓公向周王室进贡怀山药。周桓王二年(前718年),魏宣公向周天子进贡怀地黄,已近3000年。周桓王十年(前710年),有用子实种植地黄的记载,说明地黄最初是用种子繁殖的。

魏、晋、南北朝,地黄开始用根繁殖。北魏贾思勰的名著《齐民要术》中,详细地记载了地黄的根茎种植法。地黄的根茎种植法一直沿用到当代。

第一次把地黄和“怀”字联系起来的是明朝名医刘文泰,他说生地黄“今怀庆者为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地说:“今人唯以怀庆地黄为上”,称怀地黄可以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明朝以前的四大怀药有专指武陟药材之说。明清怀府八县渐有出产,统称怀药是以后的事。明清以后,四大怀药进入鼎盛时期。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焦作西南岭村宋发兴发明了园身地黄、把地(也叫苏直地、杭直地)的加工方法。这种地黄的选择、泡制规格很严,价格昂贵,专销苏、杭,解放后不再生产。光绪庚子年(1900年),仅武陟县就产地黄20万千克、菊花2.3万千克、牛膝5万千克。

地黄中的许多优良品种,“强金状元”、“四齿毛”、“7681”等都是焦作人民培育的。其中“金状元”的培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末,温县番田村农民李井寿从神农山老君洼的大月沟山坡上挖掘出一根健壮的野地黄,其精心培养,和家种地黄进行杂交,经过多年提纯复壮而培养出具有抗虫害、抗涝、产量高的优质品种“金状元”。

民国三年(1914年),焦作怀地黄在巴拿马运河通船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用“金状元”和“武陟1号”杂交培育成新品种“北京1号”,用“小黑英”和“大青英”杂交培育成“北京2号”,使怀地黄产量大幅度提高。温县农科所育种专家王乾琚培育的怀地黄新品种“85—5”,每公顷产量为7.5万公斤至10.7万公斤。

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

1978年出版的新《辞海》,对武陟县的释文中说:盛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号称“四大怀药”。不仅讲了“四大怀药”一词,而且又讲了简称“怀药”。“七五”期间出版的《四大怀药栽培》系列丛书载:“国内著名中药材专家、教授根据生物学特性判定:《本草纲目》中所描绘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图样均为怀府所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焦作市部分农民试验成功了青苗移栽,使地黄的繁殖进入了新的时代。这种方法先用根茎育成幼苗,待幼苗长到8—10片叶时掰下栽植于大田。怀地黄育苗移栽与根茎种植相比,可提高产量25%—30%,为提高怀地黄的产量开辟了新路径。

20世纪90年代开始,怀地黄产区的主栽品种大多为“85—5”和“北京1号”。“85—5”产量高,但不耐渍,而“北京1号”耐渍,但产量偏低。于是,焦作市农业专家又开始选育稳产、耐渍、抗病的品种。

2000年以来,温县农科所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金状元”为母本,“9302”为父本进行新品种选育,培育出质优、高产、多抗的地黄新品种“金九”。该品种在2008—2010年连续3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亩产4288.7公斤,比“北京1号”增产15.1%。

2011年,“地黄新品系金九”被河南省中药材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之后,“金九”成为怀地黄当家品种,占焦作市种植面积的近一半。

2013年至2014年,温县农科所又对“金九”进行茎尖脱毒。通过推广种植,农民反映增产效果明显,比非脱毒地黄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怀地黄产品特点

怀地黄品质特性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

怀地黄为玄参植地黄的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0厘米,块茎肥厚肉质黄褐色,宜温和干燥气候,以松肥沃土壤为好,忌重茬,中国许多地方均可栽种。然而最优者今人唯以怀地黄为上。其特点是:油性大,柔软、皮细、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味微甜,尤其是断面呈菊花心状。

医学专家对中国各地的干地黄中的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焦作所产地黄的含量最高(0.811%),其他依次为辽宁沈阳(0.726%)、山西侯马(0.043%)、山东成武(0.036%)、广东(0.019%)、浙江仙居(0.010%)等。仅梓醇含量,怀地黄与浙江所产地黄相差80倍。

怀地黄药用价值

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系祛病延年之佳品。据现代医学化验,焦作地黄10克的药力等于他地产的30克或100克以上。由于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焦作地黄种子被外地引进种植后,功药性顿减,或种一、二年即退化。

“一个地黄三个药”也体现了怀地黄药效之奇。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这三种不同性状的地黄入药之后带来不同的功效。鲜地黄主要是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熟地黄主要是滋补肝肾,特别是补血养阴的作用很强;生地黄主要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厘米,直径2—9厘米,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气微,味微甜、微苦,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无臭,味微甜,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

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呈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无臭,味甜,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怀地黄产地环境

河南省焦作市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冲击平原,史称“覃怀、河内、怀州、怀庆府”。由太行山涌裂南出的丹河、沁河、济河,带来了丰饶的矿物质元素,与黄河泛滥淤积,形成了特殊的肥沃土壤,加之迎风坡、海拔、光热、水文等因素,当地驯化栽植历史悠久的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禀赋,分别被冠以“怀”字,成为“四大怀药”。

焦作自北向南,有山地、丘岗、平原和滩涂,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怀药等。

怀地黄产品荣誉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地黄”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怀地黄地理标志

怀地黄地域保护范围

怀地黄原产地域范围以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焦政文〖2002〗11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现辖行政区域。

怀地黄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植环境、栽培和加工

(一)种植环境

1.土壤

适应怀地黄生长的土壤主要以两合土、沙壤土为主,要求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排灌条件良好,pH7.2—7.7。土壤应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2.气候

怀地黄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年日照率为54%,年平均气温14.1℃—14.9℃,全年有效积温(≥10℃)为4632℃—4875℃,无霜期为215天—240天,年降雨量为550毫米—700毫米。

3.灌溉水质

灌溉用水各项水质指标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二)品种选择

1.品种:“85-5”、“北京一号”、“北京二号”、“金状元”。

2.种栽质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块根。

3.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参见附录B。

4.采收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待中心叶萎缩及叶片发黄时收获。

5.加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地黄项下的规定加工。

二、质量要求

(一)产品分类和分级

1.怀地黄分类:可分为鲜怀地黄、生怀地黄。

2.生怀地黄分级见表1。

(二)感官特征

1.鲜怀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厘米—30厘米,直径2厘米—l厘米,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呈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似菊花状,气微,味微甜、微苦。

1.生怀地黄

呈不规则圆块形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厘米—15厘米,直径2厘米—8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横曲纹。质重且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灰黑、棕黑,白色点状有序排列似菊花状,有光泽,具黏性。气微香、味微甜。

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怀地黄补充介绍

  地苋又名生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这种植物"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地黄产地很多,江、浙、京、津、湘、蜀、皖、鲁等均有所出。然而最优者今人唯以怀地黄为上。 "怀地黄的显著特点是:油性大,柔软、皮细、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味微甜,尤其是断面呈菊花心状。怀地黄中又以温县产者尤佳。1914年,温县地黄曾在巴拿马运河通船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据现代医学化验,温县地黄10克的药力等于他地产的30克或100克以上。由于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温县地黄种子被外地引进种植后,功药性顿减,或种一、二年即退化。

  温县种植地黄历史久远泡制技艺独特,经验丰富。许多优良品种,强金状元、四齿毛、7681等都是温县人民亲手培育的。其中 "金状元"的培育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的园身地黄,其加工技术源于温县南岭,东、西林台,南张羌等村。还有一种"把地",也叫苏直地、杭直地,其加工方法是西南岭村宋发兴于1845年发明的。这种地黄的选择、泡制规格很严,价格昂贵,专销苏、杭,解放后不再生产。熟地加工也是温县特有的技术,九蒸九晒,直至内外漆黑、发亮、味微酸甜方成。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怀地黄”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怀地黄”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