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特产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特产照片

麻城特产麻城茶油介绍

麻城茶油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北省麻城市特产

麻城茶油,湖北省麻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麻城茶油是“麻城十怪”之一。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20世纪60年代被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麻城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麻城茶油历史渊源

油茶产业是麻城市的的优势特色产业,自古大别山农民就流传有“三宝”,即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其栽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开始种植油茶和食用茶油。麻城油茶的大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麻城市为解决粮油争地的矛盾,充分利用丘陵岗地、花山、荒山等闲置土地资源,以村为单位大搞油茶基地建设,发展油茶生产,为麻城市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麻城县志》记载,1958年由于麻城市油茶专项生产成绩突出,被推荐参加了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全国油茶生产先进单位经验交流大会,并荣获政务院(国务院)颁发“油茶生产先进单位”奖旗;1959年该市油茶集中产区的福田河区又荣获国家林业部颁发“中国油茶之乡”奖旗。在这一阶段主要生产毛油和半精炼茶油。

二是1984年至1994年,国家先后扶持麻城市三期10万亩油茶低产园改造项目,大力推动了全市油茶的品种改良、基地建设、低产园改造和茶油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等系列工作,促进麻城市茶油产业迅猛发展,茶油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前后,全市茶籽年产量创下历史之最,达到500多万千克。1993年麻城市被湖北省标准局批准为湖北省第二批农业标准化试点县,结合国家油茶低改工程建设,在麻城市福田河镇建立麻城油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面积达2.5万余亩,通过品种改良、垦复、修剪、补植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使麻城茶油的产量有了大幅提高。13.7亩油茶高产示范园经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测产,亩产油茶73.5千克,比国家亩产50千克的高产标准高23.5千克。但大面积管理跟不上,产量极不平衡,要达到平衡增产增收,必须改变农村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走农业标准化之路,在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促进麻城茶油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管理不断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是2000年至2008年为技术改造阶段,突出油茶的品种选育、标准化建基地、规范茶油加工、统一“麻城茶油”品牌等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产茶籽274.7万千克,共出毛油68.7万千克(按25%出油率折算),系列产值3020万元(其中:群众自食及出售茶籽或毛油的产值1650万元,茶饼的产值350万元,深加工产值1020万元)。2008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油料研究所、湖北省林科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近10年的艰苦努力,成功选育出“鄂林油茶39号”、“鄂林油茶54号”、“鄂林油茶63号”“鄂林油茶102号”等10个优良品种,经湖北省林业局审定通过,并予公告。建立“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360亩,油茶芽苗拈嫁接、容器育苗技术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为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提供足够的良种大苗。截止2008年,全市油茶总面积达18.7万亩,其中纯林11万亩,混交林7.7万亩,现有连片1000亩以上油茶基地10处,100亩以上油茶基地87处,年产优质茶油达到100万千克,创经济效益近亿元。麻城油茶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其产量从原来的一千多吨,跃升为2008年的四千多吨。2009年麻城市再次获得由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的“中国油茶之乡”称号。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茶油的深加工工作,麻城市七家茶油加工企业增添了精炼设备,茶油价格一直上升,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麻城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麻城茶油产品特点

麻城茶油因其黄亮、清澈、自然清香,营养丰富,具有退湿热、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功效,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东方橄榄油”。

麻城茶油色泽黄亮、清澈透明,具有油茶籽特有的自然清香和滋味,气味纯正,无苦涩味,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植物食用油。经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对“麻城茶油”、“江西茶油”以及“广西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测试,麻城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和达89.8%以上,油酸79.6%以上,亚油酸9.0,亚油酸和亚麻酸比例恰当,维生素E高达13.75毫克/100克,比江西、广西等地都高,说明麻城茶油的独有特色,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麻城茶油产地环境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中纬度内陆,大别山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境内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渡的黄棕壤特征,土种类型复杂多样。地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

麻城茶油产品荣誉

2009年,麻城茶油获得湖北省茶油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验收。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麻城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

麻城茶油地域保护范围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麻城茶油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鄂林油茶36号、鄂林油茶54号、鄂林油茶465号。

(二)立地条件

选择保护区范围内海拔200至600米,坡度25度以下,坡向以阳坡和半阳坡为宜,坡位宜中下坡。土壤为黄棕壤,微酸性,pH值5.5至6.5。土层厚度应在50厘米以上。

(三)栽培管理

1.垦复: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浅锄一次,进行除草松土,隔年结合追肥深挖一次。

2.修剪: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高接换种:对于成林后部分劣株,经2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加以改造。

4.冬季刷白,防治病虫害。

5.采收: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为成熟标准,霜降前3至4天开始采摘,霜降后7至8天采摘结束,严禁提前采摘。

6.果实处理: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至6天,要及时脱粒,除净杂物,晒干进仓待榨。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工艺流程

1.粗加工:油茶籽→粉碎→压榨→过滤→毛茶油。

2.精加工:毛茶油→水洗→脱酸→脱色→脱臭→过滤→精炼茶油→检验→灌装→压盖→封口→贴标→装箱→出厂。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油色清澈黄亮、具有油茶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澄清、透明。

2.理化指标:折光指数:1.460至1.464,相对密度:0.912至0.922,碘值:83至89,皂化值193至196,不皂化物≤15,主要脂肪酸组成:饱和酸7至11,油酸75至87,亚油酸8.8至14。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麻城茶油专用标志使用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麻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麻城茶油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麻城茶油补充介绍

  麻城茶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麻城市特产,“麻城十怪”之一 。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审核,决定对麻城茶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可见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麻城茶油”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麻城茶油”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