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

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特产照片

竹溪特产竹溪贡米介绍

竹溪贡米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湖北省竹溪县特产

竹溪贡米,湖北省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溪贡米,米粒细长,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10.0%,腹白少,晶莹透亮,有光泽;炊饭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理化指标:蛋白质6.0至7.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0至20.0%。

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竹溪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溪贡米历史渊源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竹溪贡米被定为“贡米”。

2009年3月,竹溪县成立竹溪贡米专业合作社。

竹溪贡米产品特点

竹溪贡米,米粒细长,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10.0%,腹白少,晶莹透亮,有光泽;炊饭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理化指标:蛋白质6.0至7.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0至20.0%。

竹溪贡米产地环境

竹溪县产自竹溪县,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大巴山脉是全县山系的发源地。全县山多呈纬向褶皱形,由西南向东北梯向延伸。竹溪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葱坪海拔2740米,东北部烂泥湾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全县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

竹溪县属北区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县全年日照量时数为500~180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4~5小时;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县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适宜种植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产品荣誉

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竹溪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

竹溪贡米地域保护范围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竹溪贡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宜香725、国稻优5号等籼稻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400至800米;土壤类型包括潴育型土壤、黄棕壤、山淤黑土;土壤pH值5.0至7.0,有机质含量≥3.0%,P2O5含量11.0至17.0毫克/千克,K2O含量106.0至25.0毫克/千克,有效耕作层≥13厘米。

(三)栽培管理。

浸种催芽:浸种前晒种1至2天;晒种后结合消毒浸种(水温50℃条件下浸种),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催芽48小时),种子催芽要把握好高温破胸(35℃至38℃),适温发芽(25℃至30℃),低温炼芽(25℃至20℃)三个关键阶段。

播种:采取直播地膜覆盖技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密度每公顷≤31.5万穴,每穴播种催芽后的谷种2至3粒;同时应备地育秧用于补苗,保证苗全苗齐。

田间管理:每公顷施农家肥≥60000千克(折每亩4000千克);采用湿润管理,分蘖期保持厢面膜内湿润即可,严禁串灌深灌;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及时灌水,保证沟里有水,膜面无水。

收获:在水稻成熟后适时收割,按品种单收、单脱、单储藏。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工艺。

原料分级→筛选清理→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去碎米→抛光→色选→成品→包装。

竹溪贡米专用标志使用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竹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竹溪贡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2020年7月22日,入选湖北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人名单(第1批),竹溪贡米是湖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人为竹溪县益友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竹溪三元米业有限公司。

竹溪贡米补充介绍

  竹溪贡米,湖北省竹溪县特产,唐代始封“贡米”,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体所需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2008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贡米之乡”——湖北省竹溪县,林茂水清,环境洁净,生态优良,土质肥沃,素有粮仓之称。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出“誉盖五谷”的宫廷“贡米”,竹溪贡米主产区位于中峰镇地处鄂西北,产地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内含维生素B1、B2、B5,米质香若幽竹,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贡米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不含农药残留,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措施除虫防病,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除了贡茶、贡木,竹溪县还有一贡就是“贡米”。这其中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峰镇彭峪沟西南岸的周家磅,磅上有六十一块“天水田”,加在一起总共有一亩四分,栽种的稻谷格外茂盛,成熟期比一般田里早六至八天,碾出来的米洁白如玉,炊出来的饭香气四溢、美味可口、不粘不糯。

   明朝万历年间,王璋任竹溪知县,下属为了巴结他,将此米送进县衙孝敬他,王璋见送的是米并不稀罕,初不以为意。后来厨师用这米做了一餐饭,王璋吃了才知道此米非同寻常,乃米中之珍品,以致一日三餐非此米不食。日久,便传进帝都皇宫,明神宗诏谕知县王璋速送此米到金陵。神宗皇帝吃了此米,喜不自禁,击碗称绝:“人间珍品!人间珍品!”。便下诏定为“贡米”,年年纳贡,岁岁不卯。

   从此,当地老百姓年年种植稻谷,自己却不能吃,还得赔上青壮年劳力,千里迢迢挑米上京进贡。途中或遇猛兽,或遭劫匪,还有的累死饿死在路途,百姓苦不堪言。由此又牵连到竹溪一历史名人——徐成楚。徐成楚,竹溪西乡人(现蒋家堰镇烂板沟村),当时任朝廷礼部、兵部给事中等职,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监察六部、进谏奏疏,并参与朝廷的“廷议”,官不大,权力很大。此人为官刚正不阿,1不辟权贵,敢于直谏皇上。徐成楚听说了家乡人的苦难后,就给当时的竹溪知县出主意:让他挑选背上长砣、颈上长包的丑陋之人挑米进京。徐成楚则暗中让同僚好友,奏请皇上召见那些千里迢迢一路辛苦来京敬贡的挑夫,皇上见纳贡的挑夫们个个面黄肌瘦、丑陋异常,就问为什么会这样?挑夫们就按照徐成楚事先嘱咐的答到:“启奏陛下,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自从前年干旱以后,我们吃了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就人人背上长砣、颈上长包,只能躬着身子走路、吊着颈包出气”。从此以后,皇上再也不敢吃他们送来的米了。竹溪彭峪沟的“贡米”,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竹溪贡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对“竹溪贡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竹溪贡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竹溪贡米”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