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特产

黄龙鳜鱼

黄龙鳜鱼特产照片

张湾特产黄龙鳜鱼介绍

黄龙鳜鱼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特产

黄龙鳜鱼,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龙水库处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江北湿润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1930小时以上,流域平均气温15.4℃,最高为43.4℃,最低为9.9℃,年均湿度76%,适宜鳜鱼生长。黄龙鳜鱼,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鱼身呈不规则黑褐斑,底纹金黄色;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呈尖三角形,眼大偏暗黄;头部具细小鳞片;侧线沿被弧向上弯曲。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龙鳜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黄龙鳜鱼历史渊源

黄龙鳜鱼养殖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留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篇。

据民间传说,早在清末明初时期,黄龙水域就生长较多的鳜鱼。据《郧县志》记载,黄龙鳜鱼曾被列为敌害鱼。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存列室,至今保存着1953-1957年鳜鱼5尾,1976-1969年斑鳜6尾,产地均为湖北丹江口汉水水系。

黄龙鳜鱼产品特点

黄龙鳜鱼品质特性

黄龙鳜鱼,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鱼身呈不规则黑褐斑,底纹金黄色;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呈尖三角形,眼大偏暗黄;头部具细小鳞片;侧线沿被弧向上弯曲。背鳍12条,分两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自吻断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斜型褐色条斑;幽门垂68-95。二龄个体平均长30-35厘米、重500-600克。雌性个体二冬龄性成熟,雄性一冬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类型;漂泊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肉味鲜美,少细刺,为名贵鱼类。

黄龙鳜鱼营养价值

黄龙鳜鱼品质优,营养价值高。水分≤90(克/100克),蛋白质≥9.0(克/100克);总脂肪≤0.8(克/100克);灰分≤1.0(克/100克);富含多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总量≥7.0(克/100克)。

黄龙鳜鱼产地环境

黄龙鳜鱼土壤地貌

张湾区黄龙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城区以西,座落在秦巴山麓,堵河之畔、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腹地。东邻张湾区柏林镇,南接郧县叶大乡,西连郧县鲍峡镇,北望郧县安城乡。库内周边以浅山丘陵地为主,溪谷交错,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复杂,坡度陡,库流水急多汊,植被覆盖率良好,库内平均海拨220米。库域岩系主要为火成岩和变质岩,库域的土壤分为棕色森林土、红色石灰土、湿土及灰化棕色森林冲击土、灰化土、黑色石灰土等。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黄龙鳜鱼水文情况

张湾区黄龙水库位于堵河下游,流域有大小河流37条,属汉江水系最大支流,全长338.6公里,流域面积1234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清江,年平均入黄龙滩水库水量60.6亿立方米。水体透明度为0.45-4.44米,平均为1.35米,pH值为6.6左右,溶解氧为4.2-12.3毫克/升,库容为10.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6.71亿度。

黄龙鳜鱼气候特点

张湾区黄龙水库处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江北湿润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年平均日照1930小时以上,流域平均气温15.4℃,最高为43.4℃,最低为9.9℃,年均湿度76%;地面风向受地形影响以偏东风居多,流域平均风速1.1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以上,无霜期224-225天,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小气候十分明显。库域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域内无大型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良,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GB3095-2012的Ⅰ级标准;库区水质常年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组合,决定了黄龙鳜鱼良好生长和优良特性的形成。

黄龙鳜鱼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龙鳜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黄龙鳜鱼地理标志

黄龙鳜鱼地域保护范围

黄龙鳜鱼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十堰市张湾区所辖的黄龙镇黄龙水库,总水域面积400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1′00″-110°41′00″,北纬31°21′00″-32°50′00″。

黄龙鳜鱼质量技术要求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黄龙鳜鱼生长在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黄龙水库境内,其区位独特,环境优美宜人,属北亚热带气候、水质达国家Ⅱ类水标准。库域内无污染,土壤、空气、水质等产地环境优良。库域内环境、水质、大气、生产条件等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品种选择:品种以斑鳜为主、辅养有大眼鳜鱼等。

特定要求:黄龙鳜鱼是在黄龙水库优质流动淡水水域经过长期自然生长和选育而成的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喜栖息于洁净水库的流水环境。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水域选择:水库网箱养殖应选择水体开阔,水流舒缓,水质清新(透明度>35厘米),最低水位不低于3.5米,无污染,风浪小的水域。一般选择靠近村落、背风向阳、水深8米以上的库湾安置网箱。

②网箱制作及设置

A、网箱制作:采用6米×6米聚乙烯结节网片缝制而成,网目大小以保证网箱内外水流通畅,饵料鱼逃不出为宜。规格为带盖的六面体封闭式双层网箱。网箱长6米,宽6米,深3米;外层网目2厘米,内层网目1厘米。网箱入水深度2.5米,水上高度0.5米。网箱均架设在金属或简易浮桥上,每架2排,每排5-6口网箱。

B、网箱安装: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10-15天下水,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鱼体磨擦损伤,提高成活率。

C、网箱支架:由4根长6米,尾径10厘米左右的带皮毛竹制成6米×6米的四方形漂架。网箱排列方向一般与水流垂直,多排网箱并列时,间距不宜太近。

D、网箱的固定:采用锚绳固定法。每10箱为1组,每组由2根直径2厘米的聚乙烯纲绳沿网箱两边结扎串联为一排。箱间距1米,排间距5米。每排两端由锚绳拉直绷紧固定;铁锚每只重10千克。锚绳直径3厘米,长度应大于水深2.5倍。

E、诱饵台的制作:用直径6毫米圆钢筋做框架,40目筛绢包衬缝扎制成1.5米×1.5米的正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中央,以贴近箱底为准。

③养殖方式

A、鳜鱼苗种培育

捕捞水库中自由生长的黄龙鳜鱼鱼苗,选择体长3厘米以上的鳜鱼苗种放入水库I型网箱(I型网箱为圆形的无结节网片缝制的单层网箱,直径3米,高2米,网目为20目/厘米,放养鳜鱼苗种的规格为体重1.5-3.0克)中培育,平均放养密度为200-300尾/平方米,苗种入箱前用浓度为0.5%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此时,可以投喂经筛选后体长在1.5厘米左右的草鱼、鲢鱼等小规格鱼种,当鳜鱼平均尾重达3克以上时,再转入Ⅱ型网箱(Ⅱ型网箱为方形的有结节网片缝制的单层网箱,网箱规格2米×2米×1.5米,网目大小为0.8-1.0厘米,放养鳜鱼苗种的规格为体重3-10克)培育。Ⅱ型网箱中,鳜鱼的放养密度为150-200尾/平方米,饵料鱼是体长为养殖鳜鱼体长1/2的草、鲢、鳙等鱼种,且饵料鱼在投喂前经筛选后再用漂白粉挂袋消毒,当鳜鱼平均尾重达10克时,转入Ⅲ型网箱(Ⅲ型网箱为方形的有结节网片缝制的单层网箱,网箱规格2米×2米×1.5米,网目大小为1.5-2厘米,放养鳜鱼苗种的规格为体重10-15克)继续培育。Ⅲ型网箱中,鳜鱼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

B、成鱼养殖

鱼苗种的平均体重50克以上时,筛选后分入Ⅳ型网箱(Ⅳ型网箱为方形的有结节网片缝制的单层网箱,网箱规格6米×6米×3米,网目大小为2-4厘米,放养鳜鱼苗种的规格为体重50克以上)中养殖。成鱼养殖放养密度为16-23尾/平方米,平均尾重250克前用网目为3厘米的网箱;平均尾重250克以后则更换网目为4厘米的网箱,根据鳜鱼生长情况进行1-2次筛选。

由于鳜鱼“开口”就以活的鱼苗为食,且其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活鱼的种类、规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提供活的饵料鱼不及时、数量不足或饵料鱼规格过大,养殖的鳜鱼就会出现“互残”现象。投喂方法是每隔3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的确定应首先预算该时期养殖鳜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然后按照预定的饵料鱼用量计算出该时期需要投喂的饵料鱼重量。投喂活体饵料鱼的规格以鳜鱼全长的40%-55%为宜,饵料鱼配养面积应为鳜鱼的4-5倍。

C、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箱,经常检查鳜鱼摄食情况,防止网箱破损逃鱼。勤洗箱,防止网目堵塞,一般每5-7天洗箱1次;夏季更要勤洗刷,以保持箱内外水流通畅。及时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水体交换。

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量。

网箱遮阴。鳜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可在箱体周围或上方用遮盖物加以遮盖,提高成活率。

随着鱼体长大,及时分厢,避免残杀。饵料鱼投喂要及时、充足、适口,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鱼,利于鳜鱼健康生长。同时做好防洪、防台风等工作,及时掌握气象和水灾预报,根据情况提前移位或加固网箱等。整个饲养过程中,应根据网箱养殖的特殊性,积极采取相应的防灾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D、病害防治

黄龙鳜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环保防治”的办法加以施治。

饲料台挂袋消毒法:用编织小袋,每袋装150-250克的漂白粉,悬挂在饲料台上方,袋入水50厘米,每箱挂1袋,溶解完后间隔3-5天酌情添加消毒。

定期泼洒石灰水:每隔15天,每箱用1-1.5千克的生石灰兑水趁热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E、库区野生黄龙鳜鱼生产过程管理

水域要求:黄龙水库。

生长过程:库区自然生长。

鱼种保护:非养殖生产许可,严禁捕捞鱼种和育苗;对养殖生产单位或大户限期限量准许采捕,以利保护黄龙鳜鱼鱼种资源。

(4)黄龙鳜鱼活体运销

黄龙鳜鱼的活体销售由十堰市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协会及生产大户建立健全销售台帐制度,便于质量安全体系追溯。成鱼主要销售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

(5)生产记录要求

由十堰市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牵头,聘请十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工作。具体的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监查防控工作由张湾区水产局组织实施,重点监督饵料、渔药等投入品安全使用,按规定和需要开展鳜鱼水霉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病害防疫。建立健全安全药防、无害化处理等养殖档案记录,以备查阅。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安全指标执行NY/T842-2004《绿色食品鱼》(活鱼-淡水)标准规定。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贮藏和运输:按照NY/T842-2004《绿色食品鱼》相关要求执行。

(2)标识和包装:标识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执行;包装上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黄龙鳜鱼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黄龙鳜鱼补充介绍

  黄龙鳜鱼是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水库的特产。鳜鱼经过库区特定水域自然生长,形成现今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黄龙鳜鱼。黄龙鳜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龙鳜鱼生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腹地的黄龙水库。鱼身呈不规则黑褐斑,底纹金黄色,自吻端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过眼斜纹;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12条,分两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头部具细小鳞片、呈尖三角形,头长为眼径的5倍以下,眼大偏暗黄;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齿;鳃耙6枚,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幽门垂68~95个。二龄个体平均长30~35cm、重500~600g。肉质柔嫩,味鲜美,少腥味,无肌间刺,为名贵鱼类。

  1969年黄龙大坝建成以后,堵河鳜鱼经过库区特定水域自然生长,形成现今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黄龙鳜鱼。因其南水北调水源地特定的水资源和地域环境,加之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其本为名贵的鱼类产品加上了市场发展的皇冠,使得黄龙鳜鱼在市场销售之初就显得光芒四射、供不应求。

  近年来,张湾区在“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公司)+养殖渔户”模式运作下,开展黄龙鳜鱼养殖技术标准的研发与示范工作,坚持“技术支撑+标准带动+政策扶持+环保养殖+打造品牌”的思路,逐步集群养殖手段,保持地方特色,壮大养殖规模,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2011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镇养殖黄龙鳜鱼的协会1个,养殖大户43家156人,技术服务人员达18人,养殖水域面积500公顷,养殖规模85万尾,产量达22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多年来,黄龙鳜鱼养殖业的发展走过了集体网箱转包给农户试养→渔户养殖经营→标准化运营模式(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养殖渔户),已壮大完善走向产业化发展格局。

  2013年,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申报的“黄龙鳜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鳜鱼是一种美味佳肴。库区野生鳜鱼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是人们餐桌上的佳味美肴,食用珍品,“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等微量元素。可清蒸、红烧、水煮、油炸等,根据个人喜好而食,不管怎样烹饪,都不会改变其美味可口的特性。

  同时鳜鱼药用价值极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鳜”类[食疗]:“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春夏季捕捞的鳜类,可全鱼入药。鲜用,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随着丹江口水库的网箱养殖的逐步取缔,我市“黄龙鳜鱼”的主产区汉江-堵河流域将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又一个支点,而“黄龙鳜鱼”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市“黄龙鳜鱼”的产量也将跨越式增长,其经济效益潜力无限。

   地域范围

  黄龙鳜鱼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所辖的黄龙镇黄龙水库,总水域面积4000公顷。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9゜31ˊ至110゜41ˊ,北纬31゜21ˊ至32゜50ˊ之间。养殖水域面积500公顷,养殖规模85万尾,产量220吨,产值0.4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鱼身呈不规则黑褐斑,底纹金黄色;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呈尖三角形,眼大偏暗黄;头部具细小鳞片;侧线沿被弧向上弯曲。背鳍12条,分两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自吻断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斜型褐色条斑;幽门垂68~95。二龄个体平均长30~35cm、重500~600g。雌性个体二冬龄性成熟,雄性一冬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类型;漂泊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肉味鲜美,少细刺,为名贵鱼类。 2、内在品质指标:黄龙鳜鱼品质优,营养价值高。水分≤90(g/100g),蛋白质≥9.0(g/100g);总脂肪≤0.8(g/100g);灰分≤1.0(g/100g);富含多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总量≥7.0 (g/100g)。 3、安全要求:安全指标执行NY/T842-2004《绿色食品鱼》(活鱼-淡水)标准规定。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黄龙鳜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黄龙鳜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