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特产

滨海白首乌

滨海白首乌特产照片

滨海特产滨海白首乌介绍

滨海白首乌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江苏省滨海县特产

滨海白首乌,江苏省滨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滨海白首乌,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是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中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首乌之乡。

白首乌属龙胆目,又名白人参,因其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古籍记载,白首乌用于晚唐,盛行于早明,沿用至今。《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农民种植白首乌、加工首乌粉。

2010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滨海白首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滨海白首乌历史渊源

首乌与人参、灵芝、虫草历来并称祖国中草药中的“四大仙草”,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食用一个蒸煮的千年首乌而得道成仙的,果老倒骑的那头白驴也是喝了蒸煮这个千年首乌的汤水而同时成仙的。仅左籍记载,以赤、白首乌并用为主药的养生保健延寿复方有20余首世代相传,如何首乌丸、神仙训老丸、祛老乌须建阳丹、不老丹、七宝美髯丹等都闻名遐迩。滨海白首乌产品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据《阜宁》县志记载(滨海县原属阜宁县),早在18世纪末,县内东北乡人用种植的白首乌制成粉,进贡朝廷。

《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农民种植白首乌、加工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并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加工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将白首乌加工成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

滨海白首乌粉传统加工方法一直延用至20世纪50—60年代,直到70年代白首乌实行计划种植,供销社统一收购加工后,才发展电动石磨粉碎,机械过筛去渣,粉浆洗涤静置沉淀后,用干燥机烘干成首乌粉产品。白首乌产品加工是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包装线。

2007年,滨海县承担的“省级白首乌标准化示范区”的项目顺利通过江苏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全国唯一的白首乌标准化示范基地初步建成。

2009年3月,滨海县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有机白首乌生产技术规程》(DB32/T1371—2009)并由江苏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实施。

2012年3月,由江苏省白首乌产业协会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滨海白首乌》(DB32/T2032—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出台实施。

2013年3月,由江苏省白首乌产业协会自主培育的“滨乌1号”新品种栽培技术规程《“滨乌1号”白首乌栽培技术规程》(DB32/T2311—2013)和《“滨乌1号”白首乌繁殖技术规程》(DB32/T2312—2013)颁布实施。同时在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帮助下,滨海白首乌种植开始按照中药材GAP要求进行实施,全县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建成白首乌生产基地20000亩,在滨海港建立3000亩GAP核心示范区,对白首乌优良新品种选育、首乌种苗组培脱毒快繁、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降控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保证了白首乌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准确的实施到位。

滨海白首乌产品特点

江苏省滨海县种植的白首乌,经印敏、单敏等研究,其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的耳叶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在滨海县由原始的野生种逐步驯化为当地特有的栽培种。

滨海白首乌粉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秋末冬初将收获的白首乌块根,用清水洗净,用竹刀去皮、石磨磨碎,用粉筛或细纱布吊浆过滤去渣(同于做豆腐吊浆方法),将粉浆静置缸中自然沉淀,再用清水反复搅拌洗涤沉淀1一2遍,然后将首乌淀粉用沙布吊团爽水,晒干后即成首乌粉产品。历史上因其数量稀少,主要用于进贡朝廷和馈赠亲友,剩余部分供家庭主人和长者享用。

滨海白首乌产地环境

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西南与阜宁县相连。西与涟水县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西枕204国道,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介于北纬33°43′—34°23′,东经119°37′—120°20′之间。

滨海县总面积为1915平方千米,191333.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667.4平方千米,166740公顷,滩涂面积(主要指:海堤向外与海岸线之间)为38.02平方千米,3802公顷。全县耕地面积94454公顷。全县林桑果竹地为56060公顷,林堤占地236.93公顷。全县水域面积20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0.85%,其中河流面积13808公顷,占总水面的66.41%,坑塘水面6983公顷,占33.58%。

滨海县境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黄河夺淮后,河水经县境渲泄入海,因水流含沙量大,河床淤垫日增,两岸堆堤、圈堤不断加高,又屡屡在堤外筑越堤圈堤,故沿废黄河一带留下无数断续的堤埂。黄水漫滩后则有大量泥沙沉积,覆盖地表,故县境微地形高低起伏。但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逐渐由高向低倾斜。

滨海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旱涝、霜冻、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常年年平均气温14.1℃,降水量949.5毫米,日照2236.3小时。

滨海县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可利用水量有限,已利用的系数较低。县域雨量较为丰富,除蒸发、作物吸收及下渗入土以外,约有26%成为地表径流,排入河沟。至2000年可利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52313万立方米,丰水年为70765万立方米,平水年为44377万立方米,枯水年为19716万立方米,特枯水年为12082万立方米。

滨海沿海地区古为黄河故道,由黄河夹带的黄土高原沙土冲积而成,海岸为侵蚀性地域,海洋性气候,昼夜温差很大,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的白然环境条件,适合种植白首乌的土地有20多万亩,常年种植而积稳定在3万亩,出产量1500万千克以上。

滨海白首乌产品荣誉

2010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滨海白首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8月24日,滨海白首乌获“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称号。

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

滨海白首乌地域保护范围

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乡、陈涛乡、滨淮镇、八滩镇、八巨镇、界牌镇、东坎镇、樊集乡、大套乡、天场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和县域内的省属滨淮农场。

滨海白首乌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萝藦科耳叶牛皮消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pH值8至8.5,土壤有机质含量≥1.2%,土层厚度>3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种苗选择:以块根繁殖为主,选择直径≥1.0厘米的白首乌块根分段长3厘米至5厘米做种苗。

2.种植:

(1)严禁重茬。

(2)种植时间:春播: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中下旬播种,露地直播和间套种的在4月上旬播种。夏播: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

(3)种植密度:每公顷9.5万株至12.5万株;最高密度≤14万株/公顷。

(4)肥水管理: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不少于1万千克,氮肥总施用量每年每公顷不大于550千克纯氮;建好田间灌排水系,确保排灌畅通;土壤含水量前中期为18%至22%,后期为16%至20%。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1月中下旬当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地上茎叶落黄,地下块根停止生长应及时收获。

(五)加工流程及方法

1.白首乌粉:选料→清洗、去皮→粉碎→去渣→沉淀→烘干→称重→检验→包装→入库。

(1)选料:选用直径0.8厘米以上新鲜、无病斑、无虫害、无霉变的白首乌块根做原料。

(2)清洗、去皮:将首乌放入低速滚筒去皮机,匀速加注3倍清水,转动半小时既可去皮,去泥杂。

(3)粉碎:洗涤去皮后的鲜乌放进粉碎机注水粉碎。

(4)去渣:粉碎好的浆料,加注原料4倍水稀释,进分离机80至100目取浆去渣。

(5)沉淀:过滤好的浆,放入沉淀池24小时,放去上面清水,去除底层泥渣,重复洗涤沉淀2至3次后,取首乌粉进离心机甩干。

(6)烘干:将甩干的首乌粉浆料切成4厘米左右方块,放入不锈钢烘匾进烘房,采用低温热风烘干法烘干,水分低于12%时即可出烘房。

2.白首乌片:选料→清洗、去皮→切片→烘干→称重→检验→包装→入库。

(1)选料:选用直径1.2厘米以上新鲜、无病斑、无虫害、无霉变的白首乌块根做原料。

(2)清洗、去皮:同首乌粉。

(3)切片:使用切片机切片,首乌片厚薄均匀(1.0毫米至1.2毫米/片)。

(4)烘干:将切好的首乌片放入不锈钢烘匾进烘房,采用低温热风烘干法烘干,水分低于12%时即可出烘房。

3.白首乌干条:选料→清洗、去皮→烘干→称重→检验→包装→入库。

(1)选料:同首乌片。

(2)清洗、去皮:同首乌粉。

(3)烘干:将清洁干净的鲜首乌放入不锈钢烘匾进烘房,60至70℃去湿干燥4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常温,再送入烘房,60至70℃烘干,水分低于12%时即可出烘房。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首乌粉:白色不规则梅花状颗粒,质地细腻,味甘微苦,具特有清香味,冲调后呈半透明状。

(2)首乌片:断面类圆形,较平坦,有淡鲜黄色放射状纹理,质硬脆,厚薄均匀,气微,味微甘后苦。

(3)首乌干条:类圆柱形或纺锤形,断面较平坦,有淡鲜黄色放射状纹理,质硬脆、气微,味微甘后苦。

2.理化指标:

(1)首乌粉:水分≤12.00%,灰分≤0.70%,斑点≤9.00个/厘米2,酸度≤20.00%0T。

(2)首乌片:水分≤12%,灰分≤8%,总磷脂含量≥60毫克/100克,C21总甙量≥14%。

(3)首乌干条:同首乌片。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滨海白首乌专用标志使用

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滨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滨海白首乌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滨海白首乌补充介绍

  滨海白首乌,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是中国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全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首乌之乡。

   本草考证表明,白首乌始用于晚塘,盛行于宋明,沿用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历代医家视为摄身防老珍品,具有安神补血、收敛精气、滋补肝肾、乌须黑发、抗衰老等功效。唐元和七年(公元81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宋《开宝本草》首乌项下载,“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又说:“春夏秋采其根,雌雄并用”。明李中梓指出:“白者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也重视赤白合用的传统经验,《本草纲目》收载的以何首乌为主药的补益方,均按赤、白何首乌各半的原则炮制和配伍。可见自古以来何首乌就有赤、白之分,并有赤、白合用的传统。至于原植物,据《图经本草》记载,“春生苗,茎紫色,叶相对类薯芋,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结合《本草纲目》、《证类本草》以及唐李翱的《何首乌录》的附图记载,赤者原植物为蓼科蓼属何首乌,即赤首乌、雄首乌、赤何首乌。而白者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的耳叶牛皮消、隔山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这三个品种即为白首乌、雌首乌、白何首乌。其中耳叶牛皮消主产在江苏滨海,有二百余年栽培史,民间一直沿用至今;隔山牛皮消主产在吉林延吉,野生种;戟叶牛皮消主产在山东泰安,野生为主,亦有少量栽培。

   白首乌耳叶牛皮消在滨海由原始的野生种逐步驯化为当地特用的栽培种,其种植历史已有二百余年。废黄河故道地区的滨海白首乌种植地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滨海白首乌产品在全国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据《阜宁》县志记载(滨海县原属阜宁县),早在十八世纪末,该县东北乡人用种植的白首乌制成粉,进贡朝廷;《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农民种植白首乌、加工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并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加工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将白首乌加工成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滨海是首创。首乌与人参、灵芝、虫草历来并称祖国中草药中的“四大仙草”,相传八仙之一张果老就是食用一个蒸煮的千年首乌而得道成仙的,果老倒骑的那头白驴也是喝了蒸煮这个千年首乌的汤水而同时成仙的。仅左籍记载,以赤、白首乌并用为主药的养生保健延寿复方有20余首世代相传,如何首乌丸、神仙训老丸、祛老乌须建阳丹、不老丹、七宝美髯丹等都闻名遐迩。滨海白首乌粉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秋末冬初将收获的白首乌块根,用清水洗净,用竹刀去皮、石磨磨碎,用粉筛或细纱布吊浆过滤去渣(同于做豆腐吊浆方法),将粉浆静置缸中自然沉淀,再用清水反复搅拌洗涤沉淀1一2遍,然后将首乌淀粉用沙布吊团爽水,晒干后即成首乌粉产品。历史上因其数量稀少,主要用于进贡朝廷和馈赠亲友,剩余部分供家庭主人和长者享用。上述首乌粉传统加工方法一直延用至二十世纪50-60年代,只到70年代白首乌实行计划种植,供销社统一收购加工后,才发展电动石磨粉碎,机械过筛去渣,粉浆洗涤静置沉淀后,用干燥机烘干成首乌粉产品。目前白首乌产品加工是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包装线。

  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乡、陈涛乡、滨淮镇、八滩镇、八巨镇、界牌镇、东坎镇、樊集乡、大套乡、天场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和县域内的省属滨淮农场。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滨海白首乌”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滨海白首乌”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