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特产

龙尾砚

龙尾砚特产照片

婺源特产龙尾砚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歙砚发展历史

关于歙砚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唐代左右,但也有专家学者根据砚石研究专家程明铭先生的研究资料和对现存出土古砚的研究分析认为,歙砚极有可能始于汉代,晋代及南北朝时期不断出现,唐、宋时期已经遍及中华大地。

歙砚驰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宋人洪景伯《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地名),见到山溪里,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由此歙砚始闻天下。李晔《六砚笔记》云,端溪末行,婺石称首。至今唐砚垂世者龙尾也。可知歙砚始于唐代开元年间,是确凿无疑的。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已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唐咸通年间,文学家李山甫有赞歙砚诗:“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纹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帝值千金”。

歙砚作为御赐品,始于唐末。《清异录》载,“开平二年”(908),梁大祖朱温赐宰相张文蔚、杨涉、薛贻‘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宝相枝’斑竹笔管也。……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歙产也,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小微为“砚务官”派石工周全之,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由于国主的重视,歙州一带的制砚业就更为兴旺了,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由帝王设置砚务官督采歙石,算得上是破天荒的盛举。可以说,这是歙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南唐败亡后,歙石开采停产五十年。到了宋代,歙砚进入大发展时期。此时的歙砚雕饰线条光洁明快,整体大方浑厚。所刻人物多为单线阴刻,也有刻线和半浮雕结合的。同时出现了突出石上星眼纹色,并对其加以巧作的技艺。景佑年间(1034-1037),歙州太守钱先芝调查到河水已经淹没了南唐歙砚砚坑,便“仙芝改其流。使由别道行”。由县令曹平主持使老坑坑口重新露出水面,歙石才得以大规模复采。但不久即“县人病,其须索复溪流如初,石乃中绝”。直至歙州太守王君玉继续开采歙石,复改溪流遵钱公故道而后所得尽佳石也,可见此次收获颇丰。水舷坑水蕨坑眉子坑等名坑皆在此次开发。后来在嘉佑年间(1056-1063),县尉刁谬任职期间重拾故坑,又开采了一次,亦属宋代最后一次开采。

元代歙砚的形式基本上延续了宋代歙砚但是略显粗犷和拙朴。由于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大漠马背上的民族粗犷雄浑的审美观念必然对中原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也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些特色鲜明的时代印迹。此一时期歙石的开采基本上是在宋代旧坑的基础上进行的。元代至元年(1277)时任县令汪月山为了迎合达官贵人,发数都之夫力去挖掘歙石,结果石尽山压死数人乃己,接着又前往紧足坑挖掘,很快亏空,及至至元五年,此坑亦宣告塌陷。此后便长期停采,砚工们只好沿流拾残圭断壁来制砚,可仍远远供不应求。出现以他山顽黝之石冒充佳石之乱象使歙砚声誉大减、不仅明代到清康熙雍正年间也都无开采记录。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才又开采,停采达500年之久。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自元兵乱后琢者日拙,战争使得采制业遭受了重创。

明清两代是歙砚成为一种工艺品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歙砚更具观赏性提供了技术保障,砚台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道光年间(1821-1850),歙砚仍为定期献给朝廷的贡品。据《歙县志》载:“道光间,每年三贡,每贡两份,六方者四匣,二方者两匣,共二十八块歙砚,定期以贡朝廷。”但自嘉庆至光绪末年,这一段时间至今未发现歙石开采记录。明清时期的歙砚和其他工艺品制作受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制砚工艺上来看,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都达到了沉稳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特征。

新中国建国以后,歙县、婺源县有关部门派出专人赴龙尾山对古砚坑进行调查和勘察。从1963年起,恢复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同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歙砚石的发墨机理、歙砚石天然纹饰的成因及砚石的评价标准等,使砚材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改革开放以后,黄山市歙县政府更是重视歙砚艺术和产业,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注入资金扶持发展,为繁荣歙砚艺术和产业创造条件。2006年成立了歙砚协会。到了21世纪,歙砚砚石原料奇缺,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歙砚价值体现

歙砚文化价值

歙砚自从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的推崇而名震天下以后,后来如洪景伯、苏东坡、欧阳修、蔡襄、周必大、黄山谷等都写有许多诗文赞誉歙砚。

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歙砚石色如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历代文人和书画家如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芾、蔡襄、黄庭坚、唐寅等无不视歙砚为至宝,赞美歙砚的诗人甚多。大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就盛赞歙砚“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在《砚谱》中赞誉歙砚“龙尾远出端溪上”,认为歙砚胜过端砚,宋代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曾盛赞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

南唐后主李煜称“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之冠”。苏东坡求得龙尾砚特作《龙尾砚歌》,并写了《眉子砚歌》等诗文。他的《孔毅甫龙尾石砚铭》对龙尾砚见解精辟:“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毅理,金声而玉德。”他的弟弟苏辙赞龙尾石“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到龙尾山一游,写下了《砚山行》“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碧端州紫”。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砚谱》中评价:“歙万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

歙砚工艺价值

材质

古代的歙砚采用龙尾石制作,龙尾石产于婺源龙尾山,龙尾山又称罗纹山,宋人曹继善《歙砚说》中载:“龙尾山亦名罗纹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延蔓百余里,取之不绝。”龙尾石的材质美体现在砚石的质、纹、色上。质,指砚石的内在品质;纹,是砚石中的天然纹理;色,为砚石的固有色。

龙尾石结构坚紧、纹理缜密、石肤温润、发墨如砥,具备“坚润”之美德。对此,苏东坡云:“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涩不留笔”指龙尾石有细微的锋芒,既发墨,又不损伤笔毫;“滑不拒墨”说的是龙尾石既细坚光洁,又易于发墨;“瓜肤”、“縠理”指龙尾石的手感细嫩,其纹理如丝绸一样柔美;“金声”、“玉德”指龙尾石扣之有金属般的声音,其内在质地又如美玉那样温润。蔡襄将龙尾石比作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在《徐虞部以龙尾石邀余品第》中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黄庭坚在《砚山行》中对龙尾石也有类似的评说:“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

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美妙异常。古人对龙尾石的天然纹理十分看重,按纹理的特征一一赋名。根据史料和实物,两者对照,可将龙尾石的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五大类。罗纹的纹理如丝绸般旖旎,给人一种莹洁、素雅之美。其纹理有着粗与细、疏与密、明与暗的区别,能形成多种形象特征。眉纹也称眉子,呈黑色,为条状,如人的眉毛。眉纹的底色青莹,石质坚细温润,既发墨,又雅静,深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聚有散,各具风采。金星,色金黄,呈点状,分布在青黑色的砚石中,如天空闪烁的星斗,显得十分耀眼。金星有大有小、有聚有散,其形态多样。金晕,色金黄,呈片成块状,金晕与金星都是一种硫化铁物质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形成的形象。鱼子,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分布均匀密集,其形态如鱼卵状。

龙尾石的色彩在刚开采出来时为青灰色,但经人工细磨(指砚石加工制成砚坯或制成砚台)后,石色变黑,为青黑色。青黑色为龙尾石色彩的主调,因此,人们称其为“黑龙尾”。如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刘海粟在题龙尾砚的诗中曰:“鸾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子。花雕铁面一尺方,紫霞红光墨花飞。”诗中的“铁面”是对龙尾砚石色的形容,映衬着苏辙对龙尾石的十二字评语:“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在青黑色的主调中,龙尾石又有着不同的色相,归纳起来共有四种:一是红色,即庙前红;二是青色,即庙前青;三是黄色,即膳鱼黄;四是绿色,即茶末绿。庙前红、庙前青、膳鱼黄、茶末绿在龙尾石中仅占少数。这里所说的色彩均指砚石的底色,不包括砚石中纹理的色彩。

图案

歙砚的图案美表现在图案与砚石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图案在歙砚的造型中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歙砚的图案具有多样性,具体分为:连续式、对称式、适合式、独立式和组合式等。连续图案多为二方连续,其纹样有双钩纹、回纹、卍字纹、连珠纹、缠枝纹等;对称图案主要有夔纹、凤纹、龙纹等,这两类图案一般用在砚的正面的边沿上。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图案适用于砚的正面,也可用于砚的反面作为装饰,有的将砚堂、墨池的形式溶于图案中,实用与审美相得益彰,如古钟砚、太平有象砚、宝鼎砚等均属此类。

将适合图案以浅浮雕或阴刻的手法布置于砚的背面,具有很强的装饰和欣赏性,人们把这种形式称为背花雕,其独立图案整体感强,仿物造型皆属此类,如荷叶砚、琴砚、蝉砚、鹅砚等。组合图案多用于随形砚中,图案中的形象十分丰富,有山水人物、日月星云、飞禽走兽、楼台亭阁、古树怪石、龙凤神仙等,其画面活跃,富有生气,令人喜爱。

意蕴

从美的本质上看,歙砚的材质美与图案美客观性较强,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笔者认为歙砚美在其内在的意蕴,歙砚坚润的特点与文人的气质相吻合。清代徐毅在《歙砚辑考》中说:“凡石质坚者必不嫩,润者必有滑,唯歙石则嫩而细,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兼以纹理烂熳,色似碧天,虽用积久,涤之略无墨渍,此其所以远过于端溪也。”其形或古朴、或飘逸、或隽朗、或拙中藏巧、或因势象形,无不与文人气宇轩昂、不求功名、达观、朴素、超然无外、随遇而安的性格相契合。

造型

歙砚雕琢形式主要有以下7种造型:仿古式,即仿照历代砚式,如圭式、风字、凤池、古钱、古瓶、钟鼎、合璧、笏式、龟式、琴式、荷叶、蟾蜍、日月式、抄手式等,淳朴古拙,多作收藏鉴赏;自然式,按照砚石的形状、花纹,因材施艺,巧作而成;大冠式,长方形,上端砚边稍宽,下端砚边稍窄,砚边雕各式回纹图案,砚池开砚舌,背刻复手,内镌铭文、人物、山水等图案;玉堂式,又称素边砚,长方形,不刻图案文饰,砚池可开砚舌,也可雕淌池,为实用型砚式;砚坯,是一种罕见石品,纹理极美,刻砚家不忍下刀,留作观赏的砚材;套砚,以一般砚石刻成托,嵌进石质精良的砚心;漆珍砚,以名贵砚材薄片嵌入漆盒,巧作而成。

艺术处理

歙砚多为简作,但也吸收了繁作的长处。繁作:设计属图案式。精雕细琢,左攀右挽,以显富丽。元代、清代多是此作。简作:设计属弦纹式,突出线面的刚柔转折,以素著称,铭文图案镌于砚背,宋、明多行此作。

砚雕制作工艺传统上一直以徽、粤、苏三大流派著称,而歙砚所属的徽派素以精细见长,所雕山水、殿阁、人物、瓜果、鱼龙等,无不神态入微。歙砚的雕琢,富有浓厚的徽派风格,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偶有深刀雕刻。深刀所琢的殿阁、人物等作品,手法细腻,层次分明,而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十分协调。立体镂空雕因创作需要,有时也在某件作品的局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歙砚保养保护

歙砚传承保护

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歙县的曹阶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歙砚平时保养

一方砚如不用时可用核桃油、润发油等一些滋润油擦上,以保持光泽,然后放于木盒之中存放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不可放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如用砚的时候,先可以把砚开锋,用600号左右的砂纸将砚面轻轻打磨,用水洗净,去掉砚上的油渍。研磨时要用清凉水,不宜用茶水之类的有色水和温度高的水。砚用过之后应及时清洗,以保持砚的洁净和二次研墨时墨色的纯亮。

歙砚大多发墨养毫,但所用的墨必要是上等徽墨,以免磨伤砚面。研墨时要用清水,墨身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快,自然研出稠密的墨汁,用完后应用清水洗净,以柔软的海棉、软布拭干。不用时可用核桃油或润发油(国外一般用婴儿油)擦上,以保持光泽,然后放于木盒之中。

歙砚鉴赏方法

歙砚质量鉴赏

砚石的质量包括石质的质量和纹色的质量,这是砚的基础和根本,是砚的价值的载体。一方好的歙砚坯,一般都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坚密柔腻、温润如玉、发墨如油、笔毫无损、几无吸水、涤荡即净、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

观察法

好的砚台,光泽深沉,温润细腻,纹理清晰,星晕凸显。用擦镜布或面巾纸将油渍擦干净后,放到自然光下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如果粉沙分布繁密且均匀,,则为佳品;如泥质砂岩太多而无粉沙,则为下品。又可沉水观之,如星点分布均匀,则质优,不然则欠佳。

抹水法

用湿抹布擦拭砚面,水汽停留时间长的透水性差,为质优;时间短者吸水性能好,为次品。这是由于歙砚结构致密。还可放于日光下,如果水沿某些走向,如线状,圆状的不干,则表明有节理或裂缝发育,质地亦欠佳。

叩弹法

这一方法对素形砚尤为有用,而对抄手砚或某些仿生砚(如蝉形砚或荷叶砚)等中空类型的砚台则应注意要取在砚额等较厚处。方法是,左手五指脱空砚台,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做环状,用食指或中指轻叩砚边,听声辨石。发清脆悦耳的金属音,玉德金声,铿锵玲珑,回音幽远深长,犹如天籁之音从远古传来,则为好砚;如发出的为“卜卜”或“仆仆”等木质音或瓦音,暗示有裂隙或质地疏松。

比硬法

取一婺源宋坑眉纹标本,在砚背面刻划,如基本不能留下碎屑,并需一定力气才能刻动,说明石可取。这是由于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硬度最大者。

抚摸法

好的砚面质地非常细腻,可以用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呵气盈珠来形容。因此可以用手指在砚面上按下,如冰感强,砚面光滑、细腻、清纯为佳砚;温感强,手感粗糙,为次砚。

掂量法

托起砚台,感受分量,掂之沉感愈重愈好,说明质地致密坚实,密度大,自然可取。如同是婺源龙尾,但老坑明显比新坑沉许多。

磨墨法

若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均匀细腻;这种砚既发墨,又不损亳。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从视觉、触觉、观察得知。

歙砚雕工鉴赏

造型

1、仿古式,即仿照历代砚式,如圭式、风字、凤池、古钱、古瓶、钟鼎、合壁、笏式、龟式、琴式、荷叶、蟾蜍、日月式、抄手式等,淳朴古拙,多作收藏鉴赏;

2、自然式,按照砚石的形状、花纹,因材施艺,巧作而成;

3、大冠式,长方形,上端砚边稍宽,下端砚边稍窄,砚边雕各式回纹图案,砚池开砚舌,背刻复手,内镌铭文、人物、山水等图案;

4、玉堂式,又称素边砚,长方形,不刻图案文饰,砚池可开砚舌,也可雕淌池,为实用型砚式;

5、砚坯,是一种石品罕见,纹理极美,刻砚家不忍下刀,留作观赏的砚材;

6、套砚,以一般砚石刻成托,嵌进石质精良的砚心;

7、漆珍砚,以名贵砚材薄片嵌入漆盒,巧作而成。

布局

1、图案式,即繁作。精工细笔,左攀右挽,富丽堂皇却清新脱俗。以工取胜,忌讳工过而俗。如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多砚台图案采用此方式。

2、弦纹式,即简作。线条简洁明快,刚柔转折,轮廓分明,以素形砚居多。同时背面多刻书画铭文。墨池和砚边边线起伏有序、曲直变化,大方、高雅,多见于明代。如图2.1是本人在安徽见到的一方歙红石,就是典型的弦纹式。它是清末民初仿明抄手砚,砚面长35cm,宽18cm,高8cm,通身紫砂色,面上雕有玉如意墨池,砚边有残损。其文饰线条非常简洁流畅,背刻四字隶书铭文。

3、写生式,此乃脱俗雕法,亦是一种新雕法。看似无序,实则有序。

刀法

刀法主要是讲究运刀的诀窍,如何进行凿、刻、雕等。习惯上要用圆刀,以免留下刀痕,切忌用立刀。特别在磨堂和边线上,用圆刀显得干净整洁,无粗糙之感。

歙砚品相鉴赏

据文献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可知,按时代一般分古砚、新砚两大类。如秦、西汉期间石砚的基本格式是附有砚杆的圆饼形;西汉至东汉多为圆形三足式;唐代的箕形砚最普遍;宋代则主要是抄手砚;明代进入高潮,讲究文采,名堂极多,真正达到了工艺精巧的程度;清代以后则逐渐衰落。品相外形犹如人的面貌,应以端正规矩、落落大方为好。因此,尽管歙砚的造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一般来说,以古朴而随形者为上,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者,仿生形砚、什物形砚(如瓜形砚、竹节砚、蝉形砚)次之,异形甚至畸形砚和有残缺破损者为下。

歙砚铭文鉴赏

指砚的制作者、收藏者在砚的有关合适部位的题诗吟咏或者作句留念,这主要是体现在砚的文化价值上。铭的价值除了要看制作者、收藏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诗句的意境优劣,还应看它的书写雕刻水平的高下。

如名家的名诗名句加上名家的书写雕刻,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砚的身价;相反,铭若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则倒不如没有的好。如黄山屯溪老街的古砚,有无名家刻铭及铭文书法如何,就很能体现砚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歙砚装饰鉴赏

指砚的装饰,像砚匣锦套之类。虽然这些东西不属于砚本身,而仅作为装饰和养护之用,但反过来对砚的优劣也能起到很大的陪衬作用。真正的名砚,砚匣锦套的材料和加工一般都十分考究,放在简陋的包装里面或者根本没什么包装的砚,则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档次。如三百砚斋的珍品陈列室里的砚台大多用香樟木,红豆杉或紫檀木为木料,并不拘泥于青一色的正方或长方盒子,而是根据砚形随形打造,做到砚台和砚匣天衣无缝,自然彰显身份,与众不同。

龙尾砚补充介绍

  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物以州名,故又称歙砚。《婺源砚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偶于山中得之,用以制砚、湿润质宜,研磨生辉,后数世,叶氏子孙献于地方-,遂为天下所知,成其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从此友尾砚声名日著,被历朝定为贡品。 龙尾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外,主要是它那稀世的石质(它的石 品有: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金花、鱼子、玉带、青绿、紫红等),此外,本苑现开发生产根雕、竹雕、展览奇石、制作盆景。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龙尾砚”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龙尾砚”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