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特产

宜丰根雕

宜丰根雕特产照片

宜丰特产宜丰根雕介绍

宜丰根雕属于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根雕,中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传统美术,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宜丰根雕历史渊源

《宜丰县文化艺术志》载:“宜丰古代就有根艺作品。县博物馆收藏的树根造型有虎、鹿、猴、寿星等。这些馆藏根艺作品,据考古专家鉴定,最早为清朝末期,距今有百余年历史。”据花桥一位80多岁的雷姓老人讲述,清宣统年间(1908年),天宝乡一位老木匠在承建雷家房屋时,挖出一株长满树瘤的茶树蔸,形似百福图中老寿星手里的仙杖,顿时灵感激发,遂将其雕刻成一根仙鹤驾云拐杖。老木匠的这一创举,激发了诸多民间艺人的灵感,纷纷开始根艺创作,很快形成一股风尚。从此,宜丰根艺开始了百年流传,至今不衰。

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宜丰根艺开始走上新的高潮,根艺创作如雨后春笋,遍及宜丰城乡。展出参赛,频频获奖。乘着这一东风,我县于1987年成立了“宜丰根艺学会”,为全县根艺创作、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了我县根艺事业的蓬勃发展。1987年举办的“宜丰根雕艺术展”,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和根艺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是年11月,宜丰近百件根艺作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根雕艺术展览”,获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两件。有4件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1988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文化生活》栏目中播放了《宜丰根雕艺术》专题片。此后,宜丰根艺更是蒸蒸日上,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制作、收藏和经营根艺作品的企业迎运而生。

宜丰根雕保护措施

为保护宜丰根雕,宜丰县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2005年9月成立“宜丰根艺家协会”;组织由瀚道根艺公司与文化馆协同负责的“宜丰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小组;“宜丰根艺”被列为宜丰旅游产品开发项目之一;开辟“宜丰根艺”展厅;拟定筹建“宜丰根艺馆”;全面收集、整理宜丰根艺资料,并建档保存;在全县各乡镇鼓励和培养了一批年青作者,并由“宜丰根艺家协会”经常组织创作、展览活动。

宜丰根雕补充介绍

  宜丰根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底蕴。从县博物馆馆藏根艺品“鹿回头”等文物的考证中,大致可追寻到宜丰根艺源起魏晋、唐宋,兴于明清时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兴起,宜丰的根艺从传统中脱离出来,走向市场经济的平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彩,成为宜丰文化艺术中卓然超凡的一例。

   据统计,自1987年选送70件根艺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展以来,宜丰根艺已有400余件入选全国、全省及全区各类艺术展,有110多件获奖,其中20多件获国家级奖。单文峰创作的《花团锦簇笑春风》在“全国第七届根艺美术精品展览”中获奖,并藏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史卫《鄱阳渔颂》、王贵水《马的印象》均获“全国首届根艺展”二等奖。在1997年全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节上,宜丰选送的13件根艺作品有3件获得一等奖。

   如今,根艺创作队伍遍布全县各乡镇,并形成了集根艺创作、花卉、盆景制作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群体,人数增至200多。宜丰也被誉为“根雕艺术之乡”。

   “奇根能寓天下意,巧手可塑古今情”,赏根艺,聆听一份神奇的思想,心灵得以陶治荡涤,情感得以日渐升华,宜丰人从根艺的意趣和境界中,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洞悉到了现代文化艺术的真谛。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宜丰根雕”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宜丰根雕”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