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特产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特产照片

德城特产德州黑陶介绍

德州黑陶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中国黑陶的一种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因出土于山东省德州市而得名。中国黑陶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古代先民崇拜黑色,黑陶中的蛋壳陶为当时最高规制的祭祀用礼器。

德州黑陶发展史

德州黑陶史(该部分内容由德州黑陶创始人王宪利大师于2011年亲自编写,所有内容已经过多方考证,实事求是,以正视听)

德州是现代中国黑陶的发源地,是古代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有鬲氏”古代氏族部落以本部落发明而得名,如“神农氏”“有巢氏”等,德州又是古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是1928年首先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被发现,而中国首次发现的新文化类型以当地的地名命名,故山东黑陶得名龙山文化。在德州的齐河、禹城、乐陵、庆云、德城区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有20多处德城区(在陈公堤口村西边铁路桥洞铁路东面北300米的水沟南侧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鬲、盆、罐、杯等,其中最典型的是被称为龙山文化典型代表的蛋壳陶杯(蛋壳陶手工在陶车上手拉坯制成,其厚0.3-1.2毫米,薄如蛋壳而得名),蛋壳陶杯是当时的最高级的祭祀礼器,也是古今拉坯制陶的最高水平,蛋壳陶的出现表示原始宗教的萌生,也是人类从渔猎走向农业,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的象征。

德州从商周到宋代以前的窑址,目前尚未发现。

德州在宋代曾是一个很有影响陶瓷产地是中国最先进的瓷窑之一,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名窑分布图上就有德州窑,许多陶瓷专著中也提到宋代德州窑,宋代德州窑属磁州窑以烧制当时最具先进水平的釉上彩(红绿彩),也就是宋加彩而闻名于世,中国釉上彩始于宋代也是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种类,兼烧绞胎及刻、印、划花及白地黑彩、花瓷器。并烧制黑陶,2007年市委市府组织考古人员进行发掘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艳华市文化局局长范广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共发现窑址两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器皿等,其中红绿彩人物及绞台瓷最具特色,绞胎始创于唐代,属陶类而德州的宋代窑则进一步发展为绞胎瓷,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德城区的古代尉署街、水市街(今胜利街)也就是现在的液压元件厂周围,遗址占地8.7公顷。

元、明、清到民国民间则以烧制民用生活用具为主。但在建筑用陶上则有很大发展,德州的官办砖窑则进贡到皇宫并做为长城用砖,窑址在今南郊窑上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在德州出土的砖有明代的官司印,如“大明成化十七年德州造”“大明成化十九年德州造”“大明正德十年德州造”等。

上世纪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恢复德州古代黑陶制作工艺,通过德州于官屯乡芦庄村的裴振泉聘请了民间艺人寇维军、马淑荣,做技术老师,建立了德州市工艺美陶厂,厂址选在德州西南郊运河东岸的芦庄,德州第一个生产黑陶的工厂于1979年在芦庄成立,芦庄成了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王先峰为首任书记、赵文海为首任厂长(属市、乡、村三级联营)。厂址建立在一个废弃的养猪厂里,猪舍改为生产车间,饲料室改成了原料加工车间,当时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俗称花盆厂,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1981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市政府投资10万元,在原厂址的北西两边进行扩建,由此厂的规模从北南30多米扩至100多米,东西的100多米扩建到200多米。扩建后的厂址距西边的京杭大运河仅100多米,这一时期的产品称“德州芦陶”,底部有“德州芦陶”的印章。

1983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陶艺术,德州市调寇维军、马淑荣、王宪利(先利)、许长霞、马月英、赵秀俊组建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所址建在供销学校南,于官屯乡木器厂食堂和宿舍的八间平房里,也就是现在的新湖南路130号。1983年底研究所招进了十几名工人以生产花盆为主,1984年由寇维军老师设计的黑陶工艺品获山东省旅游产品优秀奖,由此研究所也成为省旅游局的会员单位,这时期生产的陶器底部印有“德州陶”的印章。

1984年寇维军老师调离研究所,由于王宪利(先利)负责研究所的全面工作并继任设计,王宪利首先把以生产工艺花盆为主,转为以生产黑陶工艺品为主,并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广州出口交易会上被美国人定购。胡耀帮总书记来德州视察时,对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大加赞扬,市领导把研究所以外东北角的土地划拨给研究所使其成为方形。这一年研究所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黑陶并获基金会颁发的由邓小平、廖承志、康克清签发的证书,这也是德州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证书,证号:NO.0000738现由刘贵田保管。

1985年为进一步开发新品种和培养技术人员,王宪利辞去了行政职务,局里派刘贵田来担任所长,王宪利任技术所长,这一年王宪利、马淑荣研究的黑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专家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石可先生把刻陶(刻陶是在烧好的成品上进行刻划的一种技法)技法传到德州,后来孙鸿璋又发展为微雕,纪金海1988年调入研究所后主要从事刻陶工作,其作品“甲古文”“火神”在中国群众文艺上发表。

1986年研究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以达到200多件、省市媒介多有报导,王宪利、马淑荣设计制作的黑陶荣获山东省第一届旅游品有奖设计大赛二等奖。这一年以王宪利、马淑荣、郭世燕设计制作的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展出,一时轰动上海,这次是首次使用“德州黑陶”之名。王宪利于1986年设计制作的双龙瓶日后后被德州市教育局收入《德州简史》教科书中。

手拉坯蛋壳陶是黑陶手工技艺中的巅峰,严格来讲厚度为0.3mm~1.2mm,0.3mm通常仅在瓶口最薄处能够达到。0.3mm的厚薄是手拉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王宪利于1986年实现(也是目前人类唯一一位实现)了通体0.3mm且通体镂空,器高10cm。该作品于1987年在送往北京展出途中损坏,经石可老师修复后展出。

1987年1月15日王宪利设计制做的300件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为了这次展出成功市委书记尚荣华、副书记贾玉水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展出期间市委副书记贾玉水到北京领导展览工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导了此次展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务委员黄镇、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及著名的艺术家赵朴初、尹瘦石、黄永玉、及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观看了展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谷牧副经理高兴的提了“龙山新风”从此“德州黑陶”誉满天下,并引发了全国性制作黑陶的热潮,形成了现在中国黑陶文化产业。

这一年王宪利创作的黑陶作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为国礼,并为李志念主席出国访问制作主要国礼,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将15件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

1987年王宪利设计的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

1988年王宪利设计的黑陶在全国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大会上获大会唯一奖项表扬奖,并为钓鱼台国宾馆设计装饰品和黑陶台灯。

1989年德州黑陶参加法国巴黎科技发明博览会,王宪利、纪金海、王宪增的作品荣获银奖。

1991年王宪利、徐勇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中由王宪利设计制作的仿宋代梅瓶(高90cm),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条案上。从1984年到1990年期间中央、省、地、市先后向研究所投资58万元,来加强工艺美陶研究所的建设,从1979年建厂到1993年期间中央及省各级领导,胡耀帮、邓友梅、梁步庭、赵志浩、来所视察工作,地、市领导王殿臣、吴振起、李荣振、成师农、尚荣华、贾玉水、赵德政为“德州黑陶”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促进了德州黑陶的发展。

1993年王宪利外出学习。

1998年研究所改制为博古斋工艺品有限公司。

2009年德州市把黑陶研究所授于王宪利,也就是德州先利黑陶研究所,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改制后德州出现了多个生产黑陶工厂和个人工作室。

王宪利1994年在传统黑陶的基础,发明了无釉开片陶、彩云陶、玛瑙陶、古铜陶、紫檀陶,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成为中国黑陶的里程碑。彩云陶获山东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一等奖、山东青年陶瓷创新评比一等奖,2006年荣获中国第八届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银奖。古铜陶获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品设计大赛优秀奖。并不断探索蛋壳陶的制做技法,从古代的二十多公分提高到一米多高,蛋壳陶2005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品设计大赛金奖,2006年山东创陶瓷创新大赛一等奖,2009年首届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展二等奖,2010年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

古铜陶,2005年山东陶瓷精品大赛优秀奖,首届青年陶瓷创新大赛优秀奖。

2010年,无釉开先黑陶、蛋壳陶、双获中国首届黑陶艺术精品展金奖,共占据全国金奖的一半。

山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香港名人杂志、名家杂志、美术报及齐鲁乡情、齐鲁周报多次报导。他的制陶技术收入中国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陶瓷制做大教本中”。

2008年北京奥组委选定王宪利的古铜陶鱼鳞小花瓶作为垒球项目的奥运礼品,也是全国唯一的奥运礼品,

2009年王宪利协助市政府向中国陶瓷协会“提出中国黑陶城”的申请,2009年5月中国陶协副秘书长毛增印,在德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史好勤部长、赵兴副部长的陪同下考察了德州黑陶产业,毛增印副秘书长回北京后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作了汇报,以后德城区副书记闫书德文化局长吴海荣,多次去中国陶瓷协会商淡,在2009年10月10日,中国陶瓷协会会长何天雄,副会长傅维杰,副秘书长张彩华,故宫博物院王莉英等组成专家考察团来德州正式考察,专家对德州黑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王宪利的创新成果,专家评定无釉开片陶填补了世界陶瓷的空白。又提出了研究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通过全面考察正式决定授予德州“中国黑陶城”的荣誉称号,同年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在齐河成立,它是全国唯一的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成立的黑陶专业协会。刘浩当选为会长、王宪利当选副会长,王志水当选为常务副秘书长。

2010年4月14日王宪利经几个月的试验终于攻克了由专家组提出的无釉开片黑陶的新课题,又一次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无釉开片黑陶难点在于不但是无釉开片,而关键的技术难题是黑陶的开片必须是开浅色的线,黑色的线和黑陶成为一色则无法显示开片纹理,但黑陶是在烧好后密封深碳形成的这种工艺无法在同一器物上产生两种颜色,所以要烧成开片黑陶应必须必改变烧制工艺。因此无釉开片黑陶应独立为一个品种。

王宪利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克服种咱难题成功的研制出了无釉开片黑陶,无釉开片黑陶不但解决了黑陶开片难题,而且还解决了胎无法烧黑的难题,是真正胎里胎表都黑的纯黑陶,从此失传了几千年的真正黑陶工艺在德州正式恢复。无釉开片黑陶是黑陶领域的最高水平,2010年在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中,无釉开片黑陶荣登金奖之首。

齐河黑陶以刘浩代表,刘浩黑陶起源于1988年,刘浩黑陶把德州黑陶的留线刻法改成了不留线刻法,使图案更具立体效果,造型则取青铜器玉器等器物造型的特点,器型宏伟华丽。

并经中国陶瓷协会备案,申请了“中国黑陶研究所”,刘浩成功的在法国巴黎举办黑陶展,使黑陶在国际上又一次引起轰动,以后又在日本举办黑陶展并被日本奈良博物馆收藏,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举办了特展。

2009当选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首任会长,在中国陶瓷协会的支持下2011年成功的组织了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在精品展中刘浩获得最佳成就奖,王志水获一项金奖,王宪利获二项金奖,我市黑陶共获得了四个金奖的三个。

刘浩的黑陶工艺流传到龙山、日照、馆陶、聊城、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方都在沿续刘浩黑陶的风格,并没有重大突破。

刘浩先生的作品曾获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金奖,并多次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荣获大奖,被国际国内博物馆收藏,2011年获中国陶瓷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在德州从事黑陶艺术创作代表人物还有:

王志水男齐河人,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从事黑陶创作二十多年,以浮雕见长,作品获中国首届黑陶精品展金奖,代表作浮雕松竹梅花瓶。

孙鸿璋德州最早从事刻陶的人,擅长黑陶微雕细致入微,字最小到毫米,到现在无人超越。

秦吉良是继孙鸿璋之后黑陶微雕优秀艺人,代表作有“澳门基本法”及黑陶印章的刻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

刘欣刻瓷从师于著名刻瓷专家李梓源,其先刻后烧工艺独到,2010年被评为山东陶瓷艺大师。

刘文斌夏津人以烧制黑陶大瓶为主,其现在市上销售的大瓶都出自其手。

德州黑陶发展历史的图片资料由著名摄影艺术家徐洪铎拍摄并保存。

(以上各奖项以原件证书为准)

德州黑陶历史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种类很多。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

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磬,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金山丽水,玉出昆岗”,“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德州黑陶艺术特征

德州黑陶无釉陶器

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在坯体的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然后烧成,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传统轨迹。成品以黑色著称,产于德州市,故德州黑陶,由此而产生了二十世纪的德州黑陶文化。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德州黑陶的艺术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工艺特点,轮制成型,使产品造型粗矿朴拙,无釉压光,使表面虽有光泽却不浮艳,黑色陶体在不同光线角度下呈紫靛银等不同光泽,晶莹幻变,富有金属感,“叩之如馨,望之似金”。

德州黑陶手工轮制

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德州黑陶民族特色

除少数几件盘龙雕凤的宫廷式样外,绝大部分显露出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诸如双层套的大肚子香炉,镂空浮雕十分精致。腹部刻有龙凤呈祥浅雕图案的“龙凤瓶”,整个瓶体都是云型镂空图案,两侧有立体比龙对卧,恰好为瓶的双耳,构思叫绝。其中蛋壳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这种轮制陶器薄如蛋壳,厚仅0.3毫米,漆黑发亮,是龙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珍品。

德州黑陶黑陶现状

几年来,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研究人员认真探索,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目前已达600多个品种,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1989年月10月,在纪念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时,版画家石可、工艺美术家家陶天恩与德州长工艺美陶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黑陶壁画---《孔子世迹图》,全长50米,高1.7米,刻画面积共达85平方米,系统介绍了孔子主要生平事迹,镶嵌在孔府院内。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华壁画艺苑又增添了一朵奇葩。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我国外交部、中联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家级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用德州长黑陶送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1991年夏季,德州黑陶参加了在日本的黑陶艺术展销会。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

德州黑陶荣誉

德州黑陶研究所,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德州黑陶的艺术价值得到举世公认。北起白山黑水,南到椰林琼州,德州黑陶名声远播,我们的作品被国家有关部门选中并送美、日、英、法、中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一九八六年德州黑陶获得全国旅游工艺品优秀奖,八七年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八九年获由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纪念宋庆龄基金会荣誉证书,八九年获法国巴黎科技技术发明博览会银奖,八七年德州黑陶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一次收藏十五件,并被外交部、中联部定为国礼。九零年赞助亚运会大型壁画,九一年赞助中央电视台中青年京剧大赛。九一年又接受为人民大会堂制作黑陶艺术工艺品的政治任务,九四年建国四十五周年,德州黑陶特此献礼,九五年在《中国》刊物专题报道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补充介绍

  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采用运河两岸的红胶泥烧制而成。因土质纯净细腻、密度大,烧制的器皿坚实耐用,色泽协调,轻叩发声,清脆悦耳,阳光照射下黑中透蓝,如金属器,而著称。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古老汉族制陶技艺,因出土于山东省德州市得名。中国黑陶距今约有6000年历史,德州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大汶口,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古代汉族先民崇拜黑色,黑陶中蛋壳陶为当时最高规制祭祀用礼器。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几千年后,经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为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种类很多,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谜。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几年来,德州黑陶的品种已达500多个,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

  ( 德州)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文化产业协会

   12058082

   陶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德州黑陶”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德州黑陶”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