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特产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特产照片

宁阳特产马踏飞燕介绍

东汉青铜器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2021年12月1日之后,东汉铜奔马将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在库房维护保养。

东汉铜奔马文物历史

1969年9月10日,甘肃武威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的村民挖防空洞,无意间发现一座有大量青铜俑的古墓。很快,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队部。此事被新鲜公社书记了解后,他阻止了文物的变卖和毁坏,并向上级政府反映。

1969年12月,甘肃省有关部门决定,将雷台出土的文物全部上调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1971年9月19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于立群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带领的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西北地区时,专门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仔细查看了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批青铜俑,当他看到铜奔马后,发出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的感慨。郭沫若到回北京后立即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详细介绍了这批青铜俑,尤其是铜奔马的情况,并当场商定马上将这批文物调京,充实北京故宫正在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展。铜奔马在京展览后,立刻震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专家纷纷在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评赏文章,说铜奔马是“无价之宝”。

东汉铜奔马文物特征

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东汉铜奔马文物价值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东汉铜奔马出土环境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关中路,约建于东汉晚期。三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

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墓门上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230多件,古钱币3万余枚。其中铜器127件(部分有铭文),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

马踏飞燕补充介绍

  马踏飞燕

  主料:长吊北瓜3个

  配料:青萝卜1个,相思豆10个、香芹500g,杨兰花2支

  制作工艺:  1、选大型吊北瓜,用直口刀切去两侧;设计出马的形态,用直口刀刻去虚线以外的部分;

  2、刻出眼睛、嘴,用相思豆做眼睛,用U形刀戳出耳朵;用直道口刻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块,用V形刀戳出马鬃、马尾,最后刻出底座。

  3、依次刻出6匹马,与青萝卜刻燕子组装,用香芹,杨兰花点缀即可。

  成品特点:构思新奇,刀法细腻,形态逼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马踏飞燕”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马踏飞燕”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