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特产

夹江叠鞘石斛

夹江叠鞘石斛特产照片

夹江特产夹江叠鞘石斛介绍

夹江叠鞘石斛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川省夹江县特产

夹江叠鞘石斛,四川省夹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夹江石斛是一种兰科植物,由于夹江县种植的石斛叶鞘层层堆叠,故取名夹江叠鞘石斛,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石斛含有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等成分,具有滋养胃阴、生津止渴等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叠鞘石斛为中医常用的滋阴除热,养胃生津之要药。主要用于胃阴虚症、肾阴虚症、虚热症等疾患。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夹江叠鞘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夹江叠鞘石斛历史渊源

据《夹江县志》记载,夹江石斛的栽培、加工和外销始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的吏治愈加腐败,府厅州县纵盗殃民,广大农民无路可走。

咸丰九年(1859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李永和、蓝朝鼎秘密聚会,焚香结盟,于10月初发动了反清起义。由于连续的清军合围,起义农民经常发生头痛脑热和心速加快,病痛长期折磨着起义军的身体和心智,在此绝境下,一名起义农民意外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大树树杈和阴暗潮湿的地表岩石上的圆柱状野生植物,并嚼食服用之后,顿觉生津止渴、滋阴养胃、神清气爽。自此以后,农民义军多服用这种圆柱状野生植物以生精养肺,治疗恶疾。这种生长在大树树杈和阴暗潮湿的地表岩石上的圆柱状野生植物,就是叠鞘石斛。由于它独特的疗效和保健功能,用来入药和制作药膳的方法也就从那时开始流传开来。因其生产于夹江县,故谓之“夹江叠鞘石斛”。

1978年,歇马乡尖峰村成立了“尖峰药场”,主要生产、加工各种中药材,夹江叠鞘石斛也就是在这时开始进入医药领域。

1988年,乐山中药材公司李国俊前来歇马考察,看到歇马的石斛种植情况他们便一起去看了尖峰村王喜之和王喜成的石斛。当时,王喜之家种植有45株石斛,王喜成家种植有42株。李国俊回去后,就立即给乐山中药材公司汇报说,夹江县的石斛“由野生变成了家养”。于是,中药材公司开始在歇马大规模发展黄草种植。经研究,种植石斛须用60%的牛粪,40%的泥土,且不占耕地、不费时间、不施肥料。当时,500亩的石斛种植规模吸引了乐山中药材公司、四川中药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浙江药物研究所、峨眉中药学院(现峨眉医学院)、重庆药物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2001年前,歇马乡尖峰、杨山、联合、新林等村有少量夹江叠鞘石斛种植。

2001年后,夹江叠鞘石斛每年以200—300亩种植速度递增。

夹江叠鞘石斛产品特点

石斛早在汉代就载入《神农本草》,性微寒、味甘淡,养阴益胃、生津止渴,常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视物昏花,补五脏虚劳赢瘦等症。它含有24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是国际饮料市场的重要原料。研究表明,石斛又是提取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很大。同时,石斛植株还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叠鞘石斛生长环境特殊、生长缓慢、生长期长、繁育系数低,资源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叠鞘石斛野生资源在中国已近枯竭,已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并被禁止国际贸易,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把石斛列入重点推荐发展的39种中药产品之一。

夹江叠鞘石斛产地环境

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位置,位于东经103°17′—103°44′,北纬29°38′—29°55′。县境东南西北与眉山市青神县、乐山市市中区、乐山市峨眉山市、眉山市洪雅县、眉山市丹棱县、眉山市东坡区相邻。县境东西长43.7千米,南北宽33.5千米,幅员面积748.47平方千米。

夹江县地处峨眉山东北麓,为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峨眉山中山区的过渡地带。县境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岭属峨眉山余脉;中部青衣江流域为河漫滩地和谷地,青衣江在千佛岩处最窄,上游有木城大坝,下游有云甘大坝;东部为丘陵和台地。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构成山地、平坝、台丘分明的地貌轮廓。全县最高点为歇马乡斗笠口,海拔1451米(1997年县界勘界图),最低点为甘江镇青衣江出境处,海拔380米。县境山、丘、坝各约占三分之一。西部的低中山面积34.94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12%;中部、东部的台地和丘陵面积37.33亩,占全县面积的33.25%;木城大坝、云甘大坝和金牛河大坝面积32.9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9.35%;另有自然水域面积7.04万亩,占全县面积的6.28%。

县境河流有青衣江、稚川溪、马村河、金牛河等。青衣江由眉山市洪雅县入境,流经木城镇、迎江乡、南安乡、漹城镇、界牌镇、顺河乡、甘江镇,县境段长33千米,年径流量168.4亿立方米。稚川溪由眉山市洪雅县入境,经歇马乡、木城镇入青衣江,县境段长28千米,年径流量9362万立方米。马村河发源于马村乡牛仙山,流经马村乡、黄土镇、甘霖镇、甘江镇入青衣江,长30千米。金牛河东支流发源于眉山市东坡区,西支流发源于眉山市丹棱县,两支流均流经吴场镇、三洞镇,在梧凤乡汇合后流经青州乡入眉山市青神县,县境长27千米,年径流量1254万立方米。

县境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为2006年8月12日的38.7℃,极端最低气温为﹣4.2℃。年平均日照时数1156.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07.9天,年平均降水量1357毫米。耕地面积13792公顷,森林面积28055公顷,森林覆盖率37.69%。

夹江叠鞘石斛种植于土壤湿润肥沃无工业污染的歇马、麻柳、华头等乡镇,奠定了夹江叠鞘石斛的优良品质。

夹江叠鞘石斛产品荣誉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夹江叠鞘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夹江叠鞘石斛地理标志

夹江叠鞘石斛地域保护范围

夹江叠鞘石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夹江县歇马乡、麻柳乡、华头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夹江叠鞘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叠(迭)鞘石斛。

二、立地条件

野生或仿野生环境状态,模仿野生环境状态选择距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外,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区域,海拔400米至1300米米,选择沙质岩石、石壁或乱石之处栽培,土壤pH值7.0至9.0,有机质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法:选取3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用分株繁殖和高芽繁殖法进行繁殖。

2.栽培方法:主要选用贴石栽培法。

3.种植规格:合理密植,每亩400丛以下。

4.灌溉和排水:

(1)灌溉:夏秋高温期,应在早晨和傍晚时喷灌,春冬时,应在温度稍高的中午前后喷灌,以种植基质适当湿润与润透为度。

(2)排水:经常清理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5.除草:每年5至8月份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次数不少于3次。

6.施肥:石斛栽培成活后,一年内可追肥2次。早春施肥一般在2至3月份;早秋施肥在9至10月份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上清液或多元复合肥溶液1.5万千克/公顷。施肥水时间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每年秋季至来年春季可采收,11月至12月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方式包括采旧留新和全草采收。采用采旧留新方式的应采收18个月以上生长期的植株地上部分。

2.初加工: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稍搓净,65℃以下干燥至含水量≤12%;也可将将干燥茎扭曲成螺旋形或弹簧形成枫斗;还可将干燥茎切成段(节)。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本品茎呈圆柱形,长约20厘米至60厘米,直径0.5厘米至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干品: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不分枝,上下近等粗,上部通常略弯曲,长约20厘米至45厘米,直径0.2厘米至1.2厘米,节间长1.5厘米至5.5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3)枫斗:本品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3至6个旋纹,茎拉直后长5厘米至10厘米,直径0.2厘米至1.2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4)饮片:本品圆柱形,长约5至15毫米,直径0.2至1.2厘米,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理化指标:鲜品水分≤85.0%,干品、枫斗和饮片水分≤12.0%;总灰分≤4.0%,浸出物≥10.0%(50%乙醇为溶剂),多糖含量≥8.0%(以葡萄糖计)。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夹江叠鞘石斛专用标志使用

夹江叠鞘石斛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夹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夹江叠鞘石斛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夹江叠鞘石斛补充介绍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夹江叠鞘石斛 四川省夹江县歇马乡、麻柳乡、华头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夹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夹江叠鞘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夹府函〔2013〕14号 夹江县柳溪石斛专业合作社技术规范:JJLQSH001-2010《夹江叠鞘石斛生产技术规范》

  夹江叠鞘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叠(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 Kerr.)。

  二、立地条件

  野生或仿野生环境状态,模仿野生环境状态选择距离交通主干道100m以外,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区域,海拔400m至1300m米,选择沙质岩石、石壁或乱石之处栽培,土壤pH值7.0至9.0,有机质含量≥1.0%。

  三、栽培管理

  1. 繁殖方法:选取3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用分株繁殖和高芽繁殖法进行繁殖。

  2. 栽培方法:主要选用贴石栽培法。

  3. 种植规格:合理密植,每667㎡(亩)400丛以下。

  4. 灌溉和排水:

  (1)灌溉:夏秋高温期,应在早晨和傍晚时喷灌,春冬时,应在温度稍高的中午前后喷灌,以种植基质适当湿润与润透为度。

  (2)排水:经常清理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5. 除草:每年5至8月份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次数不少于3次。

  6. 施肥:石斛栽培成活后,一年内可追肥2次。早春施肥一般在2至3月份;早秋施肥在9至10月份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上清液或多元复合肥溶液15000 kg/h㎡。施肥水时间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

  7.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每年秋季至来年春季可采收,11月至12月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方式包括采旧留新和全草采收。采用采旧留新方式的应采收18个月以上生长期的植株地上部分。

  2. 初加工: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稍搓净,65℃以下干燥至含水量≤12%;也可将将干燥茎扭曲成螺旋形或弹簧形成枫斗;还可将干燥茎切成段(节)。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鲜品:本品茎呈圆柱形,长约20cm至60cm,直径0.5cm至1.5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干品: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不分枝,上下近等粗,上部通常略弯曲,长约20cm至45cm,直径0.2cm至1.2cm,节间长1.5cm至5.5cm,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3)枫斗:本品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3至6个旋纹,茎拉直后长5cm至10cm,直径0.2cm至1.2cm。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4)饮片:本品圆柱形,长约5至15mm,直径0.2至1.2cm,表面黄绿色,具光泽,光滑或有纵沟纹;节明显,稍膨大,色较深。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褐色,有短纤维状维管束外露。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2. 理化指标:鲜品水分≤85.0%,干品、枫斗和饮片水分≤12.0%;总灰分≤4.0%,浸出物≥10.0%(50%1为溶剂),多糖含量≥8.0%(以葡萄糖计)。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夹江叠鞘石斛”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夹江叠鞘石斛”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