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特产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特产照片

嘉陵特产南充丝绸介绍

南充丝绸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川省南充市特产

南充丝绸,四川省南充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充丝绸是特色传统丝织工艺品之一,因产于四川省南充市得名。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栽桑养蚕,具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美称,2005年4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南充丝绸具有光泽一致性好,织物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手感柔软、弹性好,平纹织物不易起皱等特点。

2012年03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南充丝绸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的蚕丝织物就已经成为贡品。

在秦汉时期,丝绸业开始成为南充经济的一大支柱。

史载,2000多年前,东起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五彩丝绸络绎于途,为古代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丝绸之路”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考证,拥有璀璨丝绸文化的南充,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嘉陵江高坪段发现的巨型桑树乌木,再次佐证了这一说法。

经过南北朝及隋朝的发展,丝绸产业在唐宋时期达到新的高度。有诗人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来形容当时丝绸业的盛况。当时,朝廷将南充地区的绸、绫、金、绢、丝等十余种产品定为常贡品。而由南充生产的果州花红绫还由长安输往日本,一时名扬海外。

在元代,由于战乱频繁,南充丝绸基本处于停滞和衰败阶段。

直到明代开始,由阆中、中溪等地产的水丝,因质量较好而畅销吴、越、闽等地。这表明当时南充丝绸已经恢复到相当水平。

清代,政府非常注重蚕桑养殖和丝绸发展,南充地区的丝绸业重又显现出繁荣景象。

民国元年(1912年),西充县占山乡人傅骏山投资白银万两,在都京镇开办兴隆丝厂,后改名为六合丝厂,也是南充丝二厂的前身。兴隆丝厂首开近代南充境内用机器缫丝织绸的先河,当时年产值近2万银币。

民国四年(1915年),由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生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登榜首;民国十四年(1925年),南充六合丝厂生产的生丝再次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将南充丝绸又一次推向世界的舞台。民国十五年(1926年),六合丝厂缫制的“金鹿”牌蚕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再一次将南充丝绸推向了世界丝绸业的巅峰。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生丝在上海廉价抛售,导致国内生丝大量积压,损失严重。南充当地丝绸老字号顶住压力,由六合、同德两厂合并的同六丝厂,联合当地丝绸企业共同抗日,渡过难关。

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再次迎来快速发展。

1978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在9000万元左右。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充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到20世纪80—90年代,南充栽桑养蚕农户达到100万户。

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南充市委、市政府于同年启动实施了“百万工程”,不仅使蚕桑产业链、组织链、科技链和信息链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养蚕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当地丝绸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南充丝绸产品特点

南充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的丝绸文化赋予了南充丝绸优良的品质。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丝色一致,密度均匀,织纹清晰,柔软华丽。纺类织物手感细爽;绉类织物极富弹性;轻薄织物宛如蝉翼,轻盈飘逸;重磅织物毛型感强,挺扩丰满。

南充丝绸产地环境

南充丝绸地理位置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达州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介于北纬30°35′—31°51′,东经105°27′—106°58′之间,南北跨度165千米,东西跨度143千米,总面积12477平方千米。

南充丝绸地形地貌

南充地势从北向南倾斜,海拔在256—888.8米之间。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高丘低山、中丘中谷、低丘带坝类型大体各占1/3。全市地貌类型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类。

南充丝绸气候特征

南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与盆地南部的长江河谷地区相比,气温相对较低,雨季较长,暴雨较多。与川西平原相比,气温相对较高,春雨的比重大。南充历年平均气温在17.1℃左右,各月气温年平均变动范围在4℃左右。

南充丝绸水系水文

南充年产水总量大约41.9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13毫米左右。径流深度与降水的地区分布大体一致,降水多的地方径流深度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度小。南充地下水多分布在境内嘉陵江的干支流两岸第四系冲积、洪积层中,主要有松散堆积孔隙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两种。嘉陵江为流经市域的最大河流,境内干流长301千米,嘉陵江与其左岸较大的支流东河、构溪河和右岸较大的支流西河、白溪河(濠)构成了南充丰裕的水系。拦截西河上游而形成的升钟水库,位于南部、阆中、剑阁三县(市)交界处,集雨面积1756平方千米,总库容13.39亿立方米,是西南最大的人工水库。

南充丝绸土壤类型

南充土壤可分为5个大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紫色土分布于各县(市、区),所占比重最大,约占南充土壤面积的68%。其次是水稻土(是由紫色土、黄壤、冲积土等母质经人类耕作,长期积水栽种水稻后熟化形成的一种土壤),约占南充土壤面积的29.5%。南充境内的新积土由河流冲积物直接发育而成。

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降水,非常有利于蚕桑种植,为南充丝绸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南充丝绸产品荣誉

民国四年(1915年),南充绸缎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头等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南充生丝又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2005年3月,南充获得“中国绸都”称号。高坪区都京镇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

2012年03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南充丝绸地理标志

南充丝绸地域保护范围

南充丝绸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南部县、仪陇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9个市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南充丝绸质量技术要求

(一)桑叶生产

1.桑树品种:嘉陵20号、塔桑、湘7920。

2.桑园立地条件:土壤为红棕紫色、暗紫色壤土,pH值6.5至8,有机质含量≥1.5%。

3.育苗:采用无性繁殖。

4.桑树栽植:每公顷栽植≤1.5万株。

5.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万千克。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二)家蚕养殖

1.品种:871×872、菁松×皓月、洞庭×碧波。

2.养殖时间:一年养殖三季4批。春季蚕在5月初至6月上旬,夏季蚕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秋季蚕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晚秋蚕在9月中旬至10中旬。

(三)缫丝

1.缫制生丝工艺流程为:混茧→剥茧→选茧→蒸化预渗透→煮茧→缫丝→复摇→初检→编绞→打包→配色→检验成件。

2.生丝纤度den为:13/15(14.43/16.65)、20/22(22.20/24.42)、28/30(31.08/33.30)、40/44(44.40/48.84)。

3.生丝茧粒数配比:13/15den6至7粒,20/22den8至9粒,28/30den10至12粒,40/44den17至19粒。

4.生丝纤度偏差、均匀度变化、清洁与洁净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抱合指标达到优良以上。

(四)织造

严禁使用含有禁用物质的化工助剂浸渍,浸渍后的生丝适度脱水烘干,其回潮率控制在:弱捻9%至11%,强捻11.5%至13%;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环境气温要保持在22℃至32℃,相对湿度65%至80%。

真丝白坯织物的生丝含量≥90%,生丝全部采用本地所产13den至44den原料。

(五)精炼

1.精练过程使用软水。

2.工艺流程为:确定浴比→坯绸预处理(pH值10.8至11.2、温度45℃至60℃)→初练(pH值9.5至10)→复练(pH值9.5至10)→水洗(75℃至85℃)→水洗(60℃至70℃)→水洗(40℃至50℃)→弱酸处理→轧水→整理(成匹或卷筒)→练白绸。

(六)色绸(染色绸和印花绸)

1.染色:工艺流程为:色卡打样→坯绸前处理→遴选配置染料→确定工艺参数→染色→水洗→固色→水洗→轧水→烘干。

2.印花:工艺流程为:花色设计→黑白稿→感光制版→配色→调制印花色浆→印花→后整理。

(七)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色绸:颣节少、光泽一致性好;织物表面光洁、散射少、色泽均匀、手感柔软、弹性好,平纹织物不易起皱。

①纺类:平纹组织、经纬无捻或弱捻,采用生丝或半色织工艺,织纹缜密、绸面平挺、光泽均匀、手感滑润。

②绸类: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经纬织点紧密、绸面平滑、色泽匀称。

③缎类:缎纹组织、纹路清晰、色光柔和、平滑光亮。

④绉类: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经、纬分别或同时加强捻,极富弹性,绸面呈现明显稳定的绉效应。

2.理化指标:

项目

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幅宽偏差

±1%

±1.5%

密度偏差

±2.5%

±3.5%

质量偏差

±2.5%

±3.5%

水洗尺寸变化率

纺、绸类织物

练白

经向

2.0%至-3.0%

2.0%至-5.0%

纬向

2.0%至-1.0%

2.0%至-1.5%

印染

经向

1.5%至-2.5%

2.0%至-3.5%

纬向

1.0%至-1.0%

1.0%至-1.0%

绉类织物

练白

经向

2.0%至-5.0%

2.0%至-8.0%

纬向

1.5%至-3.0%

1.5%至-4.5%

印染

经向

2.0%至-3.0%

2.0%至-4.0%

纬向

2.0%至-2.5%

2.0%至-4.0%

缎类织物

练白

经向

1.5%至-3.0%

2.0%至-4.5%

纬向

2.0%至-2.0%

2.0%至-2.0%

印染

经向

2.0%至-3.0%

2.0%至-4.0%

纬向

1.0%至-1.0%

1.0%至-1.5%

染色牢度级

耐洗

耐水

耐汗渍

变色

≥4

≥3

沾色

≥3

≥3

耐干摩擦

≥4

≥4

耐湿摩擦

≥3

≥3

耐光

浅色3/深色4

3

外观疵点,分

幅宽160厘米及以下

≤0.5米

≤0.8米

幅宽160厘米以上

≤0.6米

≤0.9米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南充丝绸专用标志使用

南充丝绸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南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南充丝绸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南充丝绸补充介绍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特产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南充丝绸”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南充丝绸”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