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天津市>宁河区特产

白对虾

白对虾特产照片

宁河特产白对虾介绍

对虾科动物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

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在中国的养殖历史及现状

我国对虾养殖业,早期主要为“港养”,即靠随着潮水纳入天然苗种,不投饲,不施肥,完全是一种粗放养殖方式,单位产量低,每公顷产量只有几十公斤。1978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面积逐渐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回顾20多年来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的起步阶段。

虽然1959年以来,我国的水产科学工作者就突破了对虾育苗及中小水面的池塘精养,但真正发展成一个产业始自1978年。

为了迅速解决养殖苗种,政府主管部门从1979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对虾人工育苗科研成果的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82年,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等主要品种的工厂化育苗,使我国对虾的育苗技术很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2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提出了“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使沿海养虾业迅速兴起。据统计,198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为0.3万多t,1984年即达到19万t。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提出了“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当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4万t,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为确保对虾养殖业的发展,1985年9月召开了全国对虾亲虾越冬经验交流会;11月农牧渔业部成立了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年底,还召开了以对虾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海水养殖会议。

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我国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地方和生产者共投入资金上百亿元,建成了16万多h虾池、年育苗能力1000多亿尾的育苗室、年产量30多万t的饲料加工厂、以及一大批为养虾生产服务的配套设施,形成了一个上百万人参与,年产对虾20多万t(199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219万t),产值50亿元,创汇5~7亿美元的重要产业,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对虾养殖生产和出口大国。对虾产品加工、冷藏运销、外贸出口和生产服务等多行业的发展,为有效地开发利用沿海荒滩荒水、振兴渔区经济、帮助渔民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1993年至1996年的低谷徘徊阶段。

由于对虾养殖业发展过快,而相关的合理布局、合理放养和防病治病等技术没有跟上,导致了1993年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当年养虾产量降到87万t,1994年再次降到63万t,使广大对虾养殖生产者蒙受了巨大损失,许多与养虾配套的加工、冷冻企业也因此被迫停产或转产,中国对虾生产跌入了低谷。1993年至1996年的对虾养殖产量一直徘徊在6~9万t之间。

第四阶段,1997年以后的恢复和再度辉煌阶段。

在严峻的形势下,1993年10月农业部渔业局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虾病暴发的原因和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1997年对虾养殖产量又超过了10万t,1998年143万t,1999年17万t,2000年又紧靠1991年的历史最高量,达到218万t。

白对虾补充介绍

  2001年宁河县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以后养殖南美白对虾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县养殖面积增加到19567亩,总产量1730吨。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高密度精养、大水面粗放粗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膜系统养殖技术等。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白对虾”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白对虾”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