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特产

扎囊氆氇

扎囊氆氇特产照片

扎囊特产扎囊氆氇介绍

扎囊氆氇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特产

扎囊氆氇,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扎囊氆氇藏民族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生产品种有白氆氇、花氆氇等近20个。扎囊氆氇织物属于门幅窄小的全毛斜纹厚重型织物,结构方面具有经密小、纬密大,经纱粗、纬纱细,经向紧度小、纬向紧度大,总紧度大于100%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较好的防风防潮性能、较好的表面抗湿沾性能,坚韧度和耐磨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毛织物。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扎囊氆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扎囊氆氇历史溯源

藏族毛织物色条毛料最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唐书吐蕃传中,文成公主刚到西藏时,赞普松赞干布“叹大国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泪之色?公主恶其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氊裘,袭纨绮,渐慕华风”。据史料记载,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同西方、波斯、拉达克开展吐蕃织氆氇不可或缺的颜料草、紫梗贸易,即以胭脂红等为主的各种燃料物品。

扎囊氆氇产品特点

氆氇是藏族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织品,也叫藏毛呢,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是藏族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正宗的扎囊氆氇,一针一线手工织,“天上氆氇,锦绣扎囊”。外观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如花氆氇、十字氆氇等。

扎囊氆氇产地环境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人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较为匮乏,藏民为寻求生存转向手工制造,创造和传承了虱雕、藏香、氆氇等民族传统手工业。扎囊县素有“氆氇之乡”的美誉。

扎囊氆氇产品荣誉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扎囊氆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扎囊氆氇地理标志

扎囊氆氇地域保护范围

扎囊氆氇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现辖行政区域。

扎囊氆氇专用标志使用

扎囊氆氇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西藏自治区扎囊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扎囊氆氇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扎囊氆氇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⒈经线:棉线,也称棉纱。分白、黑、蓝三种。

⒉纬线:绵羊羊毛,产自山南地区,多用绒毛和两型毛。

二、工艺过程

羊毛洗、捻→棉线制作经线、羊毛制作纬线→手工编织氆氇→后整理→成品。

三、工艺要求

⒈洗毛:原毛→分等分级→洗毛→开松→浸泡→晾干→清除黄土。

⒉制作氆氇经线:

⑴制作经线的材料为棉线,张力大,韧度强。

⑵将经线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儿的工具(藏语称为“囊日”),并将其固定;

⑶按照氆氇的长短将经线来回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的工具(藏语称为“仁织”)。根据氆氇的宽度及“达”上的竹条数量进行穿绕,一般氆氇宽为28厘米。

⑷根据氆氇的长短穿绕的经线在“仁织”上进行缠绕。最后,将“囊日”和“仁织”固定在氆氇机两端,套好四个脚踏板。

⒊制作氆氇纬线:

⑴先将做纬线的羊毛用手扯松,再次清除羊毛中的杂质。

⑵用铁刷进行梳理,经梳理后毛质更加松软,类似棉花,做成卷状。

⑶捻线,用“旁”(即:是一根两头削尖的圆锥形木头)将卷状羊毛捻成纬线。纺纬线时旋转方向必须是顺时针,制作纬线时按照氆氇的等次可以进行选择捻成细线还是粗线,细线等级优于粗线。

⒋编织氆氇:

⑴纬线绕在比较粗略的竹竿上,藏语称为“索姆”。然后将“索姆”固定在梭子内部两端的铁丝上。机梭子(竹布)为质船形状,两端尖形,长约30厘米的梭中间有一根铁丝,铁丝一端可取出。

⑵编织氆氇时,手部操作,将梭子往返穿过交叉的经线,梭子每穿过经线一次,需用“达”击纬线三次,织机下边有踏板四根,纺织者按照顺序用脚踏动踏板,手脚配合操作,使纬线上下变动,用手将经线即“梭子”来回穿梭,与纬线交织,用板脚拍紧,反复上述动作,即可织出氆氇。

⒌后整理(氆氇半成品的要求):

⑴氆氇规格要求:0.28米×20米,厚度根据氆氇等级或者订单决定。材料优良、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彩、藏民族风格浓烈。

⑵氆氇形要求:要横平竖直,无荷叶边、无垂底子、无凹心,无露经、露纬。

⑶氆氇身要求:厚度均匀,不能超厚超薄。

⑷氆氇正面要求:平整、无疵点、四角必须周正,不允许有长毛、白纬线。

⑸氆氇颜色及花纹要求:颜色纹样符合大稿和打小样的封样颜色,无串色、渗色等,无错花、错叶及不对称几何图形。

⑹氆氇背面要求:无脏污、疵牙、色纱、草刺,手感不发挺、发硬。

⑺氆氇缠边要求:均匀、整齐、无露经,不准出现空环凸泡。

⑻氆氇四边要求:均匀,整齐、略厚于氆氇身、无疵牙、毛刺。

四、储存

⒈仓库干燥通风;

⒉存放需防尘、防鼠、防虫。

五、质量特色

⒈外观品质特色: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如花氆氇、十字氆氇等。

⒉技术指标:门幅28厘米、经线≥260根,纬线密度≥100根/厘米;氆氇尺寸偏差≤2.0%,纱纤维含量偏差≤4%,耐燃性(损毁长度)≤75毫米,耐光色牢度≥3至4级,耐于摩擦染色牢度≥3至4级,耐湿摩擦染色牢度≥3级。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扎囊氆氇补充介绍

  氆氇,是藏民族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千百年来为藏民族所喜爱。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南麓,在藏语里“扎囊”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历史上由于人多地狭,资源匮乏,扎囊人多从事手工制造和经商,悠久的手工历史使扎囊县获得了“氆氇之乡的”美誉。

  作为“氆氇之乡”,山南地区扎囊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氆氇编织和销售工作,他们生产白氆氇、花氆氇等近20个品种。扎囊县县委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吉汝乡有1700多户农牧民,家家户户都会织氆氇。“

  扎囊氆氇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

  1.经线:棉线,也称棉纱。分白、黑、蓝三种。

  2.纬线:绵羊羊毛,产自山南地区,多用绒毛和两型毛。

  二、工艺过程

  羊毛洗、捻→棉线制作经线、羊毛制作纬线→手工编织氆氇→后整理→成品。

  三、工艺要求

  1.洗毛:原毛→分等分级→洗毛→开松→浸泡→晾干→清除黄土。

  2.制作氆氇经线:  (1)制作经线的材料为棉线,张力大,韧度强。

  (2)将经线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儿的工具(藏语称为“囊日”),并将其固定;

  (3)按照氆氇的长短将经线来回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的工具(藏语称为“仁织”)。根据氆氇的宽度及“达”上的竹条数量进行穿绕,一般氆氇宽为28厘米。

  (4)根据氆氇的长短穿绕的经线在“仁织”上进行缠绕。最后,将“囊日”和“仁织”固定在氆氇机两端,套好四个脚踏板。

  3.制作氆氇纬线:  (1)先将做纬线的羊毛用手扯松,再次清除羊毛中的杂质。

  (2)用铁刷进行梳理,经梳理后毛质更加松软,类似棉花,做成卷状。

  (3)捻线,用“旁”(即:是一根两头削尖的圆锥形木头)将卷状羊毛捻成纬线。纺纬线时旋转方向必须是顺时针,制作纬线时按照氆氇的等次可以进行选择捻成细线还是粗线,细线等级优于粗线。

  4.编织氆氇:  (1)纬线绕在比较粗略的竹竿上,藏语称为“索姆”。然后将“索姆”固定在梭子内部两端的铁丝上。机梭子(竹布)为质船形状,两端尖形,长约30厘米的梭中间有一根铁丝,铁丝一端可取出。

  (2)编织氆氇时,手部操作,将梭子往返穿过交叉的经线,梭子每穿过经线一次,需用“达”击纬线三次,织机下边有踏板四根,纺织者按照顺序用脚踏动踏板,手脚配合操作,使纬线上下变动,用手将经线即“梭子”来回穿梭,与纬线交织,用板脚拍紧,反复上述动作,即可织出氆氇。

  5.后整理(氆氇半成品的要求):

  (1)氆氇规格要求:0.28m×20m,厚度根据氆氇等级或者订单决定。材料优良、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彩、藏民族风格浓烈。

  (2)氆氇形要求:要横平竖直,无荷叶边、无垂底子、无凹心,无露经、露纬。

  (3)氆氇身要求:厚度均匀,不能超厚超薄。

  (4)氆氇正面要求:平整、无疵点、四角必须周正,不允许有长毛、白纬线。

  (5)氆氇颜色及花纹要求:颜色纹样符合大稿和打小样的封样颜色,无串色、渗色等,无错花、错叶及不对称几何图形。

  (6)氆氇背面要求:无脏污、疵牙、色纱、草刺,手感不发挺、发硬。

  (7)氆氇缠边要求:均匀、整齐、无露经,不准出现空环凸泡。

  (8)氆氇四边要求:均匀,整齐、略厚于氆氇身、无疵牙、毛刺。

  四、储存

  1.仓库干燥通风;

  2.存放需防尘、防鼠、防虫。

  五、质量特色

  1.外观品质特色: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如花氆氇、十字氆氇等。

  2.技术指标:门幅28厘米、经线≥260根,纬线密度≥100根/厘米;氆氇尺寸偏差≤2.0%,纱纤维含量偏差≤4%,耐燃性(损毁长度)≤75mm,耐光色牢度≥3至4级,耐于摩擦染色牢度≥3至4级,耐湿摩擦染色牢度≥3级。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扎囊氆氇”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扎囊氆氇”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

您可能对以下特产感兴趣
青海氆氇
西双版纳氆氇
毛氆氇
氆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