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特产

腾冲翡翠

腾冲翡翠特产照片

腾冲特产腾冲翡翠介绍

腾冲地区翡翠文化

腾冲是翡翠加工业的发祥地,玉雕则是腾冲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块奠基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之丰富、功用之广泛、工艺之精美,在全国玉雕行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腾冲翡翠腾冲翡翠玉雕加工历史简介

腾冲翡翠加工业,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腾冲一直是缅甸玉石最大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有“翡翠城”的美誉,也是全国唯一的进口通道。经过腾冲历代商人的经营,玉石流向了四面八方:经八莫、仰光而达星洲(新加坡)、苏门答腊、印度雷多、加尔各答;或经缅甸洞已,转印度哥伦堡至尼泊尔进西藏;由昆明至广州、上海、香港。

早期由于翡翠尚不为世人所熟知。腾冲的精加工作坊甚少;主要是将翡翠毛料,分解后发往永昌、大理等地雕琢,在云南就地销售。后来,由于运输和各方面的制约,已不能满足外地市场的需求,许多外地工匠辗转来到腾冲,在给罗村和老城隍庙附近建立了加工点。当时的工艺,主要是按玉料的形态而制,制作手携、耳饰、头饰和一些简单的佛工、礼祭、生活用品。清前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腾越商风日盛。翡翠的产出、销售、加工规模、碾琢技艺,有了很大的进展。加工作坊中;分解、大荒匠、小荒匠、打眼、细雕、抛光上亮,各道工艺已有明确分工,艺人已能正确地利用工具,处理好形与神;骨与肉的关系,把美术和玉雕巧妙地融合起来。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和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玉器,玉雕业已初具规模。清朝中后期及民国初年,收藏翡翠之风渐炽;翡翠饰品已成为广大市庶百姓聘礼、装饰、馈赠、把玩鉴赏的主要对象,市场供不应求,腾越翡翠玉雕业空前兴盛。据腾冲县志载:“民国初年,从事玉雕的作坊有100多家,工匠3000多人”。国内各地的能工巧匠也纷纷慕名而来,并带来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鉴赏当时的王佩,各种艺术流源繁多,而主要以北京、上海、扬州工为主。北京工讲求浑厚圆润和大方流畅;多制作佛工和人物佩件。上海、扬州工则追求层次感、工艺繁复精细,玲拢典雅,主要生产花鸟虫鱼佩件。纵观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造型精美,型制丰富,配伍完备。让现代许多工艺大师都自叹不如。民国后期和解放初期,由于战争和其它原因,翡翠是装饰品;不被重视。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上的不断改造和更新,腾冲的玉雕队伍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玉雕作坊已有近300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腾冲享有翡翠ZZ经营权的公司、商行达50多家,个体经营翡翠玉石人数超过千人,翡翠玉石加工集体20多个,人员五六百人,城区私人加工户也达60多户,荷花、洞山等乡镇加工户早已超过200户,从事珠宝玉石加工的人员达2万多人。生产规模以大大超过了那个脚蹬手磨的时代。整个玉雕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工效大大提高,工艺水平日新月异,许多玉雕工艺品成批行销全国和世界各地。

腾冲几百年的玉雕历史,不乏大家之作和稀世珍品,这些作品除少量藏于民间外;皆因腾冲近代战乱频繁,大多数未能保存下来。

解放后一批玉雕青年工人茁壮成长,1967年腾冲工艺美术厂尹必霖设计的玉雕件《播春》反映的是一位美丽的傣族姑娘头戴斗笠在春光中撒种;深情的眼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民族特色浓厚,颇有新意;被选送到北京参加评选,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近来,青年玉工杨树明,以其精湛的技艺,纯熟的刀法在腾冲众多玉工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腾冲玉雕的领先人物。他所雕刻的“龙骏”,一条璃龙犹如神骏,腾云翻滚游荡长空,手法上具有汉风,局部又取清代工艺之长,仿古而不拟古;“笑狮罗汉”为一神态威严的罗汉,用强健的双臂怀抱一宝葫芦,四周编幅京环,肩上一狮笑傲万物,为嘎纳嘎喇缀杂尊者,作品寓意深远。小杨不仅善长雕刻古装件,他雕的现代题材的作品造型结丽而富有想象,意境深遂且含蓄回味,用色奇巧得令人不可思议,许多外地玉商找上门来,请他雕刻的玉佩都要让他铭名,以求卖得高价,但愿他百尺竿头,为腾冲增光。

四百年的玉雕史,四百年的进步,它正在发扬和光大;这是因为腾冲玉工们400多年来和翡翠那解不开斩(扯)不断的情结。

腾冲翡翠补充介绍

  边地“宝贷”——翡翠

  诸多史籍均载,保山乃“金银宝贷之地”,早在公元1世纪,敦忍乙等永昌徼外的小国之君就开始遣使经永昌道向东汉王朝进献珍宝、悲翠等物。此后,保山——尤其是所辖腾冲很早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交通优势,成为我国历史上发育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最久的翡翠集散地,并获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如今腾冲境内虽不产玉,但历史上却素有“玉出腾越”之说,事实上斯说亦非妄言,因为至今仍以盛产翡翠闻名于世的“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内外,三宣、六慰皆受命于朝,而腾越且兼戛鸠、蛮莫、猛拱、猛养而有之”,而“蛮莫所产,曰白玉、翠玉、黑玉……猛密所产,宝石、宝沙、碧霞玺”(《腾越州志》)。明代以后,由于国之疆域多有变故,这些玉石主产地相继脱疆他属,但保山、腾冲作为世界性的玉石集散地的地位并未因此动摇,而且还由此于保山——腾冲——摩谷间形成了一条“玉石路”、“宝石路”:“大金沙江内外,万宝鳞萃……皆从腾越进,故州城八宝(保)街,旧讹为百宝街”。明代,宫廷采买官、太监、雄商大贾云集保山、腾冲,专购乃至专索珠宝玉石。杨升庵曾就此吟道:“永昌城南宝井路,七里亭前碗水铺……安得仙人缩地法,宝井移在长安街。”张含则曰:“成化年中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张志淳《南园漫录》载,“成化庚子,太监王举索宝石不获,遂疏其(孟密)叛木邦之罪,请征之”——索宝未遂便刀兵相加,“宝石”之“重”可见一斑。在历久不衰的“翡翠崇拜”中,腾冲不仅出现过“绮罗玉”、“段家玉”、“寸家玉”等一些价值连城的玉中极品,还出现了赵连海、张宝廷、刘采等诸多靠采玉或市玉而为巨富的“翡翠大王”,而玉石的集散量亦大得惊人——据民国时海关统计,1902年,登记入境的玉石为271担,1925年为376担

  大规模的玉石贸易,使玉雕这门特殊的手工技艺应运而生并得以持续发展。至清末民初,仅腾冲城内即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三千余人,所琢“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寸开泰《腾越乡土志》),一派繁荣景象。由于历代匠人多注生良玉精品,遗贸下来的大量次料、脚料不屑加工,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有些人家用玉石铺路砌墙的趣话,以至后来人们在开基建房时,常有挖出大坑玉石的妙事发生——直到1997年,市政部门在对某街区实施改造时,犹有不少人挥镐舞锄,争相到施工现场“淘玉”。如愿以偿者变不乏其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腾冲一度沦陷于日寇铁蹄,玉市转衰;战后数十年商道中断,翡翠集散地渐移至泰国清迈,边地玉石贸易及加工亦随之萧条。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重开及腾密公路的修复通车,腾冲的翡翠业才重又恢复了蓬勃的生机,经营规模及加工技术、艺术水平亦有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孟厦,腾冲县人民政府还成功地举办了“腾冲国际翡翠交易节”,从而使前人“忆昔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咏叹再度成为海内外宾客的眼见之实,而“翡翠城”及其璀璨夺目的珠光宝气,也随之成为八方来客啧啧称赏的迷人风景。( 保山)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腾冲翡翠”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腾冲翡翠”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