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特产

寻甸牛干巴

寻甸牛干巴特产照片

寻甸特产寻甸牛干巴介绍

寻甸牛干巴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特产

寻甸牛干巴,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寻甸牛干巴肌肉切片呈紫红色、脂肪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具有牛干巴特有的香气,无异味,形态为紧密的片状或块状,大小、厚薄均匀一致,无肉眼可见杂质,允许有香辛配料颗粒存在。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寻甸牛干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寻甸牛干巴历史渊源

宋朝,寻甸回族彝族地区始制作牛干巴。

1991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食品公司进行开发,开始加工生产小包装牛干巴,以满足市场需要。

寻甸牛干巴产品特点

寻甸牛干巴肌肉切片呈紫红色、脂肪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具有牛干巴特有的香气,无异味,形态为紧密的片状或块状,大小、厚薄均匀一致,无肉眼可见杂质,允许有香辛配料颗粒存在。

项目

指标

水分,%≤

55

食盐(以Nacl计),%≤

12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KOH),克/100克≤

0.5

亚硝酸盐(以NaNO2计),毫克/千克≤

30

寻甸牛干巴产地环境

寻甸牛干巴地形地貌

寻甸牛干巴产自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寻甸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向东南倾斜阶梯状。以乌蒙山系的梁王山、小海梁子等山脉为主,山间点缀着低凹谷地或湖盆。全县山区、高寒山区占总面积的87.5%。北部受金沙江水系的河流强烈切割,河谷深切,山势陡峻;中部地势略高,山顶浑圆平坦,东南部低中山丘原之间散布各类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坝子)。寻甸县东有小尖山,小凉山,凤梧山;西有大黑山,九龙山;南有老黄山;北有石老虎山等。有名的山峰90余座。位于中部的六哨乡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阿旺和金源两地交界处的巨龙梁子,高达3294米,突兀于群巅之上。位于西部的鸡街、马街和东南部七星、河口区,海拔在2500米以下。最低点是金源乡沧溪乡小树棵,海拔仅有1450米。

寻甸牛干巴气候特征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突出,多雨,凉爽潮湿。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明显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河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别大,二是四季基本分明,适宜养殖牛类,制作牛干巴。

寻甸牛干巴产品荣誉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寻甸牛干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寻甸牛干巴地理标志

寻甸牛干巴地域保护范围

寻甸牛干巴产地范围为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街道办事处、七星镇、河口镇、羊街镇、功山镇、先锋镇、柯渡镇、甸沙乡、六哨乡、鸡街镇共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寻甸牛干巴质量技术要求

一、牛源品种

西门塔尔、短角安格斯、婆罗门、本地牛(土牛)。

二、饲养管理

饲料:以青贮饲料、鲜青草为主要粗料,适当补充精饲料。不得饲喂发霉、变质草料。

管理:按体重、性别、年龄分群饲养;保持牛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更换垫料,料槽、水槽保持洁净;所有牛都佩戴耳标,并建立电子档案。

三、原料及辅料要求

牛肉:产地范围内养殖符合品种要求的牛后腿肉,出栏年龄为24月龄至36月龄。

盐:腌制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

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流程:原料验收→过磅分级→修整处理→腌制→悬挂晾晒→挤压→入库储藏→初制加工→整理装袋→出厂检验→成品。

关键工艺要点:

(1)腌制:

①腌料配制:按配方要求对原料和辅料进行称量,要求肉的称量误差不超过1%,盐、香料的称量误差不超过±0.5%。

②腌料混料:揉制前将各种辅料在不锈钢容器内手工充分混合均匀。

③揉制:揉制上料时要使腌料均匀附着在肉的表面,揉制时尽量减少腌料脱落。

④入缸腌制:将揉制好的肉放入瓦缸,入缸时肉块大的在下,油膘厚的肉面向下,入缸完毕后用食品级聚乙烯薄膜扎口密封腌制。腌制温度为0℃至16℃。

⑤出缸:腌制期一般为25天到40天,在腌制期间每周进行一次翻缸,经检验腌制成熟后,及时出缸进行晾晒。

(2)悬挂晾晒、挤压:将出缸的肉挂入室外晾房内晾晒,每日8:00悬挂晾晒,17:00卸下后,用丝杆压机进行挤压至次日早晨,每日重复上述过程约30天,晾晒风干至失水率达10%至25%时则适当减少光照,移至室内晾房自然风干,将晾晒成熟后暂不加工的肉块放入冷藏库(-18℃)内保存。

寻甸牛干巴专用标志使用

寻甸牛干巴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寻甸牛干巴的检测机构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寻甸牛干巴补充介绍

  寻甸回族群众素有饲养菜牛腌制清真牛干巴的传统手工艺,由于牛干巴味道鲜美可口,易保存携带,食用方便,因而,颇爱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寻甸回族群众长期饲养牛羊,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要腌制色佳味美的牛干巴,必先喂养壮牛。每年农历正二月间,回族群众开始购买老牛,或将自家即要淘汰的牛关起来喂养。先以嫩草催膘,同时根据牛的牙口和体质,适当采用中草药进行打痨除疾,以健脾胃,增强食欲。这样,牛的体质渐渐好起来了,再增加蚕豆面,蚕豆秸粉制的糠等精细饲料喂养。有经验的回族老人,还经常给牛梳皮毛,用干草垫厩,让牛睡得舒适,他们常告诉年轻人说:“厩干食饱牛长膘。”经过精心喂养,再瘦弱的老牛,在他们手中,也会逐渐变得毛光水滑,膘肥体壮。进入寒露节令时,便开始宰牛、腌制牛干巴。

  宰牛,按照传统习惯都由阿訇下刀,经放血、剥皮、开膛、分前、后两半截上挂,然后顺着肉逢,剖成24块“骨施特”(即净肉),并将割下的肉铺在通风处凉透。之后,再进行腌制。一般按6%至8%的比例,将盐撒在肉上搓揉,再放入陶制的大瓮缸内腌,缸口须用硬纸或麻布盖紧扎好,腌20天至30天便可以出缸晾晒,直至肉面干硬,呈板栗色。

  每条牛宰后可腌24块牛干巴即12对,每对都有名称:饭盒、里裆、镰刀、火扇、外白、碓嘴、抢口、胸子、骨梆梆心,瓜子以及两对肋条。肋条又分头道肋和二道肋。其中“饭盒”、“里裆”为上品,肉质细嫩,容易切片,食用时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为妙。煎干巴片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腻,实为酒席上的佳肴。其余次之,如助条,油多筋多,炖吃鲜美。

  寻甸牛干巴,秋冬时节大量上市,远近闻名。1991年,县食品公司进行开发,开始加工生产小包装牛干巴,以满足市场需要。先后投资41万余元, 购置陶制瓮缸240个,半自动切片机1台,包装机2台,修建了车间及冷库,开始精加工制作成“仁德牌”清真袋装牛干巴。由于采用塑料袋真空包装,保鲜卫生、外形华美精致,食用方便,一上市,便得到消费者认可,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寻甸牛干巴”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寻甸牛干巴”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