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特产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特产照片

嵊州特产嵊州竹编介绍

嵊州竹编属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编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

2005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1。

嵊州竹编历史渊源

战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编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直到汉代和晋代时期,嵊州地区的竹编工艺已臻精细。

唐代(618—907年),嵊州地方的能人已经能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箩、竹篮。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嵊州竹编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嵊州成立了竹篾厂、竹篾场等制作工场,嵊州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中国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

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1949年后,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

1954年,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升级为嵊县(州)竹器生产合作社。1959年,该生产合作社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1977年起,峰县工艺竹编厂产品出口实行免检,产品畅销中国国内市场,远销世界5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嵊州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

直至21世纪,嵊州竹编根据时代需求和人们审美观等变化,进一步改良其美术工艺。

嵊州竹编文化特征

嵊州竹编选材特点

嵊州竹编的工艺巧妙,通常取料于嵊州当地盛产的各种坚韧挺拔的翠竹,如毛竹材质坚韧,不易开裂,破蔑性能良好,一般用作产品骨架;早竹拉力强,宜劈成精细蔑丝,可漂白、染色,但竹节较脆、易裂,多用于中、低档产品;水竹,纤维紧密细长,质细性物,纹路厚密,柔软而结实,蔑色纯净,劈成的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为编织本色产品的优良材料;青篱竹,又名青田竹,材质坚韧,富有弹性,亦可劈成精细篾丝,适宜编织精细的产品。

嵊州竹编工艺特点

一件嵊州竹编制品,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其编织方法粗细并茂,千姿百态,细者能在1寸见方的面积上编进150根篾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则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编织技法有挑压,花栋、窜丝、纹丝、插丝、龟背、花块、弹花、夹口、打束、缠股、结边、平板、扁篾等100多种,其中每一种方法又分多种式样,如弹花式有人字弹、菠萝弹、直弹、横弹、斜弹、鱼鳞弹、孔雀尾弹等。

嵊州竹编产品种类

嵊州竹编经过长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产品,嵊州竹编艺人们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首创并形成了四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的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所谓“花筋”工艺,是把印有各种图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间和两端,印花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之分,颇具装饰效果。。竹编产品丰富多样,有篮、瓶、罐、盘、盒、屏风、模拟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玩具和中壳13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

嵊州竹编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

传承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待抢救、扶持。

2022年9月,由于机构改革,该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为重新推荐保护单位,予以公示

传承人物

俞樟根,男,汉族,1932年11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为浙江省嵊州市。

保护措施

2008年,卢芹娟和黄士波编著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嵊州竹编》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嵊州市文化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嵊州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嵊州竹编补充介绍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就用当地盛产的各种竹子,和巧手妙法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东晋诗人许询迁徙居嵊州金庭时曾题《竹扇》诗:“良工眇芳林,妙思融动聘,篾短秋蝉翼,因助望舒景。”盛赞嵊州精细的竹编。明清两代,江南一带考生上京赴考时挑的考篮以及民间用的香篮、鞋篮、珠花篮

  等,都是做工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品。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嵊州竹编典雅的工艺特色。

  嵊州竹编选取当地盛产的质地优良的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等劈成篾片、篾丝,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具有造型美观,编织精巧、牢固实用的优点。

  嵊州工艺竹编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编织技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活络模型、竹篾漂白、花筋、烫金、模拟动物、兰胎漆等新工艺,推动了全国工艺竹编行业的技术进步。其中“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篮胎漆”是嵊州竹编的四大工艺特色。

  同时嵊州竹编厂已与全县35个乡(镇)的109家竹编厂,25个雕花加工点进行联营协作,使2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支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嵊州竹编”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嵊州竹编”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