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特产

石台香芽

石台香芽特产照片

石台特产石台香芽介绍

石台香芽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安徽省石台县特产

石台香芽,安徽省石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台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独特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及环境质量,为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提供了天然优势。 “石台香芽”“雾里青”茶芽壮、色绿、香高,质优无污染迎合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受到消费者欢迎。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石台香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石台香芽历史渊源

石台县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载,宋代全国有名片茶26种,其中“仙芝”、“嫩蕊”产于石埭县(今石台县),现代的“石台香芽”传承了“嫩蕊”的原料特性和品质特点。

明代,张星焕在《皖游记闻》中称石埭(现石台)仙寓山所产茶叶因色绿、显白毫称为“白茶”,其味绝殊,不可多得,土人以为瑞茶,得则珍藏之。明代诗人徐渭品饮池州钟太守送的石埭茶后赋诗云:“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午梦醒犹蝶,春泉乳落牛,对之堪七碗,纱帽正笼头。”称石台茶可与“龙井”、“虎丘”媲美。

2013年,剡溪茶叶专业合作社承担开发“池州市石台县年产10吨‘石台香芽’加工扩建项目”。

2014年10月11日,安徽省级验收组该项目进行了验收,综合评议,通过了省级验收。

2016年,石台县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宣管结合战略等战略,推进茶产业质量品牌提档升级。拥有“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规程”、“无源直读式远传阀控水表”等5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石台硒茶”、“石台硒米”、“石台硒稻产地环境条件”、“香椿速冻保鲜技术规程”等9项池州市地方标准;“石台香芽”鲜叶及加工技术规程2项石台县地方标准。

石台香芽产品特点

石台香芽外在感官

“石台香芽”属烘青类名优绿茶,外形紧直匀整、芽壮显毫、色泽翠绿,内质香气嫩香高长、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嫩绿匀亮。

石台香芽等级分类

级别

外形

内质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紧直略扁、芽壮显毫、匀齐、嫩绿

嫩香持久

嫩黄绿、

明亮

鲜爽

回甘

嫩匀

明亮

一级

紧直略扁、芽壮、匀齐、嫩绿

嫩香高长

嫩绿、明亮

鲜爽

嫩匀、黄绿亮

二级

紧直略扁、芽叶肥壮、匀整、绿润

清香高长

黄绿、明亮

鲜醇

较嫩、黄绿亮

石台香芽产地环境

石台香芽地貌土壤

安徽省石台县石台香芽茶树种植于县境内的6个乡镇。产茶地貌应是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茶园位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地缓坡上。

土壤为花岗岩、泥质岩残积物、坡积物成土母质形成的山地黄壤和黄红壤,PH在5.5—6.8之间,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2.3-4%,全氮含量0.15-0.2%,全磷含量0.53%,全钾含量1.51%以上。

石台香芽水质条件

石台县香芽茶树种植范围水质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

石台香芽气候条件

石台香芽生产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6℃、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1626毫米,相对湿度79%,全年无霜期233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068℃,年平均日照时数1700小时。

石台香芽产品荣誉

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石台香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石台香芽地理标志

石台香芽地域保护范围

石台香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在石台县所辖仙寓镇、七都镇、横渡镇、大演乡、仁里镇、丁香镇6个乡镇38个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7°12′—117°59′,北纬29°59′—30°24′。

石台香芽质量技术要求

3.1产地选择。

3.1.1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空气和水资源的各项污染物含量必须低于《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规定值。

3.1.2土层有效深度70厘米以上,土壤剖面中无硬塥等障碍层次,土壤质地是壤土、轻壤土或砂壤土,土壤生物活性强,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肥力中等以上。

3.1.3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茶园土层深度在70厘米以上;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茶园与四周旱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3.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3.2.1品种选择:主要品种一是选择本地群体种槠叶种,二是选择舒茶早、安徽3号等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

3.2.2特定要求:品种抗寒性和抗病性强,所产的鲜叶芽叶肥壮、茸毛中等、持嫩性强,内含氨基酸和香气成份含量高。

3.3生产过程管理

3.1新建良种茶园

3.1.1整地:在15-20度坡度地块上要建立等高梯式茶园,茶园按条栽开挖种植行,行距150厘米。

3.1.2改土施肥:在栽植前2个月将土壤全面深翻50厘米,在种植行中间开种植槽,槽深40厘米,宽60厘米。在种植槽中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1500—2500千克秸杆,或每亩施200—250千克饼肥,在底肥上盖土10厘米,间隔一个月以上时间后种植。

3.1.3茶树栽植:单行栽植或双行密植,单行栽植规格为大行距150厘米、株距25—30厘米,双行栽植规格为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在深秋和初春栽植。

3.1.4苗期管理:定植第一年的伏旱时期茶园杂草要从早、从小清除,并且不能松动茶苗根系;在茶行中适当间作绿肥和铺草;旱情严重时

要灌水,保持土壤墒情;幼龄茶树在施肥上要适当地提高磷、钾肥的施用比例,氮、磷(以五氧化二磷计)、钾(以氧化钾计)的比例应为2:1:1至1:1:1。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于秋季施入,氮肥按40:40:20的比例分别在3月、5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施入。

3.1.5要连续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栽后春季进行,离地15厘米剪去主杆枝,留住侧枝,第二次在定植的第二年春季进行,在上年剪口提高5-10厘米剪去树冠上部的全部枝梢,接着秋天进行一次轻修剪,即离地面45—50厘米剪去上部枝梢。茶树在进行3次定型修剪后,一般高度达50-60厘米,幅度达70-80厘米,可以留2片大叶实行打头轻采,以继续增加分枝,待树高达70厘米以上时,按轻修剪要求培养树冠。

3.2茶园施肥和土壤改良

3.2.1提倡施用农家肥、微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农家肥提倡施用沤肥、沼气肥、饼肥和作物秸秆等;微生物肥料提倡施用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3.2.2肥料要适当深施,条栽茶园在茶行一侧或两侧开施肥沟施肥,茶树种植前底肥施用深度至少在30厘米以上;己种植茶树的茶园基肥应达到20厘米左右;追肥也要施10厘米深,切忌土表撒施。

3.2.3早施基肥,肥料在9月上旬—10月下旬间施;早施催芽肥,施肥时间在茶叶开采前1个月。

3.2.4施肥品种要多,要氮、磷、钾三类大量元素肥料配方施用,要补施镁、硫、铜、锌等中微量元素肥;肥料的用量要足够,以亩施纯氮计,1—2龄茶树全年3—5千克、3—4龄茶树全年6—8千克,采摘茶园每产100千克鲜叶亩施12—15千克。

3.2.5有机肥和无机肥要平衡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无机肥为主;氮、磷、钾三元素肥料配方施用,幼龄茶园氮磷钾的比例为2:1.5:1.5,成龄采摘茶园氮磷钾的比例为3—4:1:1;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左右,追肥占60%左右;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配合叶面施肥,若在采茶期喷施无机叶面肥,需10天后才可采茶,喷施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采茶。

3.2.6合理耕作改良土壤结构,茶园每年在春茶采摘前30天结合追肥浅锄1次,深度10-15厘米,春茶后结合除草立即进行1次中耕,深度20厘米,秋季结合深施基肥进行深耕,深度25-30厘米。

3.2.7采用茶行地面铺草、间作豆科绿肥等方法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3.3树冠培养

3.3.1高产优质型茶树树冠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采面生产枝健壮而茂密。青、壮年茶树50厘米以下的骨干枝,每丛有9—14根,枝干直径2厘米,采摘层以下的骨干枝有15—25根,径粗干平均1.5厘米左右;茶蓬高度一般以70—80厘米、宽90-110厘米为适宜,树冠有效覆盖度达到80%以上。树冠面应有10—15厘米的叶层,叶面积指数以4—5为优。

3.3.2合理修剪是培养树冠的关键措施,轻修剪是将茶树冠面上突出的部分枝叶剪去,整平树冠面,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厘米,轻修剪周期采用年年剪或隔年剪。时间在当年8-10月,轻修剪后茶树合理形状以弧型为好;深修剪是去除鸡爪枝,改造树冠采面生产枝,恢复树势的改造树冠措施,以剪去结节枝为原则,剪去树冠面上部15—20厘米厘米枝叶,深修剪周期大体上每隔3—5年左右进行一次。

3.4病虫草害防治。

3.4.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控农残”原则,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3.4.2农业防治: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小绿叶蝉、茶芽、茶炭疽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通过应用合理修剪技术,将茶树高度控制在80厘米左右,减轻毒蛾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3.4.3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尺蠖类等害虫的危害,利用灯光诱杀害虫,降低茶园害虫虫口量,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3.4.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推广应用生物诱虫板诱杀技术防治茶树病虫害,使用Bt、苦参素、鱼藤酮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3.4.5化学防治: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控制施药量和注意安全间隔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

3.5茶叶采摘特定要求。

3.5.1采摘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石台香芽绿茶各级别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的原则,按照标准,分期分批、适时采摘。

3.5.2石台香芽采摘标准:特级是单芽原料达90%以上,一级是一芽一叶原料占90%以上,二级是一芽二叶初展原料占80%以上。

3.5.3不采紫芽叶、病虫为害、枯焦的芽叶,不能混杂有老叶、茶果等杂物。

3.5.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至茶厂,防止鲜叶劣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6茶叶特定加工要求。

3.6.1茶叶加工厂条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3.6.2石台香芽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摊凉→做形→摊凉→烘干→拣剔→包装等工序。在工艺流程中:鲜叶摊青6-8小时,做形用理条机和辉干机,工艺是理条、加压和辉锅。

3.7生产记录。

产地内茶农建立茶叶生产情况、病虫害防治方法、技术措施、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为内容《农户茶园管理记录卡》农事活动档案。加工企业应当完整记录茶叶鲜叶来源的产地、数量、等级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时间、工艺、数量、等级、贮藏、销售等可追踪档案。

石台香芽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台香芽)。

石台香芽补充介绍

  “石台香芽”是石台县绿茶的公共品牌,因其外形紧细匀整、芽壮显毫,汤色嫩绿、香气高长、磁味鲜爽深受消费者喜爱。

  石台县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茶园总面积8万亩,产量在2500吨左右。“石台香芽”产地具体分布在本县珂田、占大、六都、七都、横渡、大演、七里、矶滩、贡溪、七井、丁香、小河、莘田十三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6’~117°59’,北纬29°59’~30°21’。

  “石台香芽”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高度300~1000米的丘陵及中低山之中,生物多样性丰富,茶区森林覆盖率达80.9%,土壤以酸性结晶岩或泥质岩类分化物发育而成的红、黄土壤为主,呈酸性至微酸性(PH5.5~6.8),有机质含量中等,营养丰富,沿牯牛降山脉土壤富含硒,是我县富硒茶产区,也是我县名优绿茶的主产区;气候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产,尤其是降水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短等条件有利于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

  石台香芽

  地域范围

  石台香芽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在石台县所辖仙寓镇、七都镇、横渡镇、大演乡、仁里镇、丁香镇6个乡镇38个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7°12′-117°59′,北纬29°59′-30°24′,种植面积为24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台香芽”属烘青类名优绿茶,外形紧直匀整、芽壮显毫、色泽翠绿,内质香气嫩香高长、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嫩绿匀亮。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石台香芽”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石台香芽”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