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特产问答>

去石屏游玩哪些特产值得买?

十大红河州石屏县特产推荐

更新时间:2023/3/19

石屏杨梅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石屏特产石屏杨梅

石屏特产 - 石屏县于1985年开始种植大杨梅,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探索,于1993年通过省、州有关专家鉴定,得到了品质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好评。于同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点推广引种。大杨梅在石屏县已成为任何水果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种之一。石屏大杨梅初由浙江引进种植,因石屏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壤、气候特点适宜大杨梅生长,因而大杨梅果实大、味道甜中稍微带酸,非常可口,深得人们喜爱。每年5月杨梅成熟期间,昆明、玉溪等地游客纷纷前往石屏参观、品尝。石屏的杨梅果主要为鲜销,其次为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加工杨梅干红,杨梅果酒。此外,杨梅原汁及杨梅果醋加工正在开发试验中。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从省城昆明至石屏仅仅四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这个小城也逐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一路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盛夏之际,驾车于其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清凉惬意。但更为引人的则是遍山满园的大杨梅,暗红欲滴,犹如高原上的红玛瑙。五月份,石屏是属于杨梅的。石屏县漫山遍野的大杨梅又绽放出了诱人的芳香,满山遍野鲜红似火的大杨梅,吸引了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石屏杨梅

地域范围

石屏县地…详情

石屏豆腐皮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屏特产石屏豆腐皮

石屏特产 - 石屏豆腐皮是云南久负盛名的一种豆制品。《石屏县志》记载,豆腐皮生产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代后期,光绪年间该县有个姓罗的壮士进京会试,得中武状元,留作慈禧宫中佩剑侍卫,官达四品。有一次,罗回乡省亲,返京时捎去豆腐皮献于慈禧,慈禧食后连声称好,遂为贡品。石屏豆腐皮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经筛洗、脱皮、浸泡、制浆、煮浆、过滤、蒸浆、揭皮凉晒至干而成。其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质地细密均匀,味道鲜美,柔嫩爽口,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上乘之品。(红河)

石屏豆腐产地范围为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牛街镇、龙武镇、哨冲镇、大桥乡、新城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大豆:收获期一年内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0。

2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且钙离子50,镁离子5,硫酸根离子15,值6.5至8.0。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

大豆筛选淘洗浸泡磨浆煮浆滤浆揭皮晾晒成型干燥包装。

2工艺要点:

(1)筛选:去除霉变、未熟、生芽等坏豆和杂质。

(2)浸泡:常温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时间7至9;夏季浸泡时间6至8;冬季浸泡时间8至10。浸泡至大豆无硬感。

(3)磨浆:…详情

石屏青绵羊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石屏特产石屏青绵羊

石屏特产 - 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种。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由于该羊性情温驯,当地人称之为“憨绵羊”。我州在2006年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根据产地、外貌特征命名为石屏青绵羊,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石屏县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石屏青绵羊属于目前所报道的我国地方绵羊品种中毛色优美,体形适中的绵羊品种。根据毛色青色的外貌特征,并经“毛化学成分”检测,推定在该种群中含有毛质青色基因。该羊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等优点。虽然属于未经选育的原生态羊种,但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净肉率,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及经济开发利用前景。但石屏青绵羊从何地而来,如何演变到目前品种尚无据可考。据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石屏州志(卷三)》毛部记载:“马、牛、羊……”,推测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据当地彝族老人讲,祖祖辈辈就饲养该羊。由于主产区是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彝族群众一般的婚丧嫁娶及举行各种重要活动都要宰羊,妇女喜欢用青绵羊皮做垫…详情

石屏豆腐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屏特产 -

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

石屏位于滇南山区,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采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代替石膏点浆,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石屏豆腐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传说,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讨西南,沿途屯兵,实行兵伍编制,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营。沿用至今的万家营、卫家营、伏家营等村子,均是当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作豆腐就是从万家营屯兵中传出来的,并使用当地的天然“酸水”作凝固剂。另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石屏县城的先民们,在东西南北四方城门脚下开凿了四口石井,出水很旺,但水味酸涩苦,不能饮用。居民用水要到城外两公里外去挑。用挑来的淡水制作豆腐,酸味较重,口感不好。到了明代,北门潘北兴老汉经营豆腐作坊,每天要制豆腐两榨,需水12担。按当时风俗,挑水的重担落在孙媳身上。一天,潘老汉的孙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时,就在附近石井提够了第二天制作豆腐的用水。次日豆浆刚点浆就迅速成脑,定型为条状,…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