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特产问答>

去奇台游玩哪些特产值得买?

十大昌吉州奇台县特产推荐

更新时间:2024/8/17

奇台白洋芋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奇台特产奇台白洋芋

奇台特产 - 从唐朝到清末,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奇台是中原通往新疆、中亚、欧洲的必经之道,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商品中转地,有很多国外和中原的农作物流入奇台,在奇台扎根繁衍,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长期培育蕴含有奇台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奇台白洋芋种植始于清代中叶,距今大约有3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皇帝亲征,平定格尔丹,在班师回京路过此地,发现天山以北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水土肥沃,下旨在此驻兵屯田,屯田1万亩,种植小麦、青稞、洋芋,成效显著。随着屯田面积的扩大,洋芋也成为奇台主要种植作物。奇台是全疆商品薯和种薯基地,每年秋季全疆各大单位、企业都来奇台采购洋芋冬储,奇台的洋芋被抢购一空,调用量占全疆的6070,成为当时最热销的农产品。奇台白洋芋淀粉含量高,淀粉粘度也很高,人们从洋芋中提取淀粉,再压成粉条,远销全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用奇台白洋芋粉条作得菜晶莹剔透,圆润爽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奇台洋芋外号“天山白玉”,民间俗称“洋芋娃娃”,当下已大量销往周边各国,奇台县政府把洋芋作为发展外向经济和创收外汇重要渠道。

地域范围

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详情

奇台四平头辣椒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奇台特产奇台四平头辣椒

奇台特产 - 据史料记载,奇台四平头辣椒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起初只是作为观赏性作物和药物,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到了清代人们开始食用辣椒。西北地区冬季寒冷,辣椒辛辣,多食可使内炎旺盛,即可提神、又可御寒,还可以温中键胃,所以到了清末,人们普遍开始吃辣椒,辣椒才开始大面积种植,产地主要在西北湾乡小屯村、头屯村、菜园子。当时冬季蔬菜奇缺,人们把辣椒用盐水腌制或者晾干储存起来以备冬用。到了90年代,四平头辣椒经过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长期培育形成它特有的品质,有上万亩左右的种植面积,形成了产销一体化订单种植。奇台辣椒四平头因其独特品质享誉全国,在本地产的四平头辣椒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到春秋两季,外地各大食品公司来奇台签订种植合同和收购辣椒,大部分辣椒被加工成辣椒色素、辣椒粉、辣椒丝、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每年和青岛含密笑食品公司签订收购干辣椒上千吨,和乌鲁木齐市北园春、中亚一些国家都签订上万吨鲜食辣椒合同,奇台四平头辣椒…详情

奇台面粉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奇台特产 - 奇台县小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年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拥有“北部粮仓”之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奇台小麦独特的品质,小麦种植面积110万亩,已创建40万亩绿色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均单产普遍达400公斤以上,曾多次荣获国家粮食生产标兵,也一跃成为新疆最大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曾被农业部授予“小麦之乡”的殊荣。奇台面粉以劲道,白而细腻、蛋白质、氨基酸、面筋质含量和延伸度高闻名,2012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也是全国首个面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随着小麦产业的发展,奇台县成为新疆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加工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面粉年加工量达31万吨,域内7家面粉企业先后荣获新疆自治区、昌吉自治州龙头企业和新疆农业名牌称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效果显著。近年来,奇台面粉先后取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展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殊荣,这都为奇台面粉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地域范围

奇台面粉所用的小麦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奇台县境内的老奇台镇、西北湾乡、西地镇、吉布库镇等15个乡镇所管辖的86个行政村。地理坐…详情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特产 -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以盛产小麦而著名,因而奇台人自古以来以面食为生。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陈诚在其《西域番国志》中就写下了古城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杯醴”的文字,说明从那时起,奇台人就以米面为主食。这里的米,是指本地出产的小米、黄米,而非大米。

奇台因地理位置重要,后来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了家乡的各种小吃,汇聚奇台,演变成奇特的风味小吃,但风味小吃只能做为一种副食、佐食,老百姓平日吃的主食,主要是拉条子与“刀巴子”。

拉条子是奇台人平日的午餐。拉条子又叫“干拌面”、馆子家称“白皮面”、维族人叫“拉面”,将面煮熟后,拌以菜肴而食,农村人尤喜吃拉条子,拉条子吃上耐饥,尤其适于干体力活的人。

拉条子面必须和成软面,否则拉不开,拉条子面和好后,“醒”一段时间,再揉上几遍就可以推开,做成“面级子”。“面级子”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油级子”,即将面搓成条状,抹上清油,“醒”好后再拉,维族人常用此法;汉族人家一般把面推开后,然后用刀“犁”成条状,“醒”开后即可拉了。有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可用手按成扁状,拉成“片片面”,有人喜欢吃硬一点的,可用手搓成圆形,再拉开下锅…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