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重庆市>合川区特产

青草坝萝卜

青草坝萝卜特产照片

合川特产青草坝萝卜介绍

青草坝萝卜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重庆市合川区特产

青草坝萝卜,重庆市合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青草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合川区土壤以潮土、冲积土和黄壤为主,水质清洁,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有利于青草坝萝卜的生长。青草坝萝卜皮为胭脂红色,肉为象牙白,生食嫩脆、清香,熟食微甜、爽口。

2013年12月30 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青草坝萝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青草坝萝卜历史渊源

青草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青坝村种植青草坝萝卜可能始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左右。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户李九成,组织农民大力种植青草坝萝卜,用船运往周边及江浙一带贩卖,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民国时,青草坝年年都在禹王庙做庙会,庙会上就用青草坝萝卜做菜吃斋。同时还要评选“萝卜大王”,谁家的萝卜最大最重就是“萝卜大王”,要搭台唱戏以庆贺丰收,据说有位叫孔合川的保长家,就出了个10多斤重的大萝卜。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时,有一架美国飞机曾被日军击落于青草坝,死里逃生的美国飞行员靠青草坝萝卜充饥才活了下来,后国民政府派兵来青草坝接应盟军飞行员时也将青草坝萝卜带回重庆,使青草坝萝卜声名大振,连蒋介石也点名要吃渠河二郎滩下的青草坝萝卜,使青草坝萝卜在重庆成为抢手货。

青草坝萝卜产品特点

青草坝萝卜感官特征

青草坝萝卜长9厘米-14厘米,粗7厘米-12厘米,单重0.3千克-0.8千克,皮为胭脂红色,肉为象牙白,切面光滑细腻,生食微甜、嫩脆、清香、无辣味,熟食微甜、化渣、爽口,生食、熟食和加工皆宜。

青草坝萝卜品质指标

青草坝萝卜维生素C15.0-20.5毫克/100克,硒0.0100-0.0154毫克/千克,钾260.0-330.0毫克

青草坝萝卜产地环境

青草坝萝卜地形土壤

青草坝萝卜种植区地处渠江边,位于渠江一、二级阶地上,成土母质主要是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壤以潮土、冲积土和黄壤为主,土壤母质组成复杂,矿质养分较丰富,宜种性广,适宜青草坝萝卜的生长。

青草坝萝卜水文情况

流经青草坝萝卜种植区域青坝村的渠江年平均流量663立方米/秒。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青草坝萝卜种植范围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2级,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的青草坝萝卜。

青草坝萝卜气候情况

青草坝萝卜种植区域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大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高达5364摄氏度,无低温冻寒。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全年日照时效达1288.7小时,无霜期达324天,年总降雨量为1131.3毫米,春、夏、秋、冬降雨量分别为全年的24.7%,41.9%,27.5%,5.9%,年平均相对湿度83%。森林覆盖率39.5%,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适宜青草坝萝卜的生长。

青草坝萝卜产品荣誉

2011年,青草坝萝卜卷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青草坝萝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青草坝萝卜地理标志

青草坝萝卜地域保护范围

青草坝萝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52″-106°34′12″,北纬30°16′22″-30°17′28″。

青草坝萝卜质量技术要求

安全要求

青草坝萝卜的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规定。产品质量符合NY5082-2002《无公害食品萝卜》标准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青草坝萝卜农产品的生产总原则是按标准进行,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监督,产业化模式,社会化服务。

产地选择:青草坝萝卜基地于2003年成功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在200-250米之间,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排灌条件优越的砂壤土为宜。

品种选择:青草坝萝卜是当地特产的地方品种。

生产过程管理: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富含矿物质养分和排灌条件优越的砂壤土。前作以种植瓜类、豆类和葱蒜类的蔬菜地块为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产地应符合NY5010的规定。青草坝萝卜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青草坝萝卜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8321.7-2002)的要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产后管理:根据市场需要和生育期及时采收(因入春后易抽薹影响品质)、包装、运输。采用纸制箱、塑料箱、塑料袋、捆扎带等材料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清洁,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一批货物的包装件应装入品种、等级和成熟度一致的萝卜产品。中长期贮藏和长途运输的萝卜必须进行预冷,在短时间内把萝卜体温降到0摄氏度-5摄氏度,以利于贮藏和运输。临时存放必须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严防日晒、雨淋、受冻,防止有异味物质和有毒物质的污染和病虫害侵染。中长期贮藏保鲜,应在冷库中进行,库温保持在0摄氏度-5摄氏度,相对湿度90%-95%。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物品一起贮藏,并采用无公害保鲜剂处理,库内堆码应保证气流均匀地通过。萝卜出售时应基本保证品种果实具有原有的色、香、味。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污染;长途运输时,应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中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避免日晒、雨淋。

青草坝萝卜专用标志使用

青草坝萝卜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标注方法。

青草坝萝卜补充介绍

  青草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传说当年曹操下江南带领 83万人马路过青草坝,官兵又饿又渴,曹操看到当地的萝卜又大又多,于是就下令官兵们吃,吃了三天三夜没吃完,剩下的萝卜就化成江水,流下去把下江人淹得喊天叫地,三天不退。据当地的百岁老人高百诚回忆,其祖上种植青草坝萝卜可能始于清乾隆41年左右。1924年,大户李九成,组织农民大力种植青草坝萝卜,用船运往周边及江浙一带贩卖,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民国时,青草坝年年都在禹王庙做庙会,庙会上就用青草坝萝卜做菜吃斋。同时还要评选“萝卜大王”,谁家的萝卜最大最重就是“萝卜大王”,要搭台唱戏以庆贺丰收,据说有位叫孔合川的保长家,就出了个10多斤重的大萝卜。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时,有一架美国飞机曾被日军击落于青草坝,死里逃生的美国飞行员靠青草坝萝卜充饥才活了下来,后国民政府派兵来青草坝接应盟军飞行员时也将青草坝萝卜带回重庆,使青草坝萝卜声名大振,连蒋介石也点名要吃渠河二郎滩下的青草坝萝卜,使青草坝萝卜在重庆成为-货。人们赞誉“青草坝的萝卜煮腊肉,不放油盐都好吃”“青草坝,萝卜大,不放油盐吃得下”,“青草坝,立冬萝卜小人参”。以至于青草坝现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儿歌:“萝卜红、萝卜白,说起萝卜都晓得;萝卜香,萝卜甜,萝卜出来快过年。”

  青草坝萝卜产于渠江两岸的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香龙镇枣泥坝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重庆的名优地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近10000亩,年产量30000余吨。青草坝萝卜个大、皮薄、色艳、脆嫩,肉白、汁浓、味甜,可作水果生吃。青坝萝卜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无机盐、植物纤维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淀粉分解酶,能促进人体的食欲和消化,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土洋参"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重庆市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利用青草坝萝卜,以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萝卜线、萝卜卷风味独特,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青草坝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52″~106°34′12″,北纬30°16′22″~30°17′28″。面积118公顷,年产量5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9cm~14cm,粗7cm~12cm,单重0.3kg~0.8kg,皮为胭脂红色,肉为象牙白,切面光滑细腻,生食微甜、嫩脆、清香、无辣味,熟食微甜、化渣、爽口,生食、熟食和加工皆宜。 2、独特内含成分:青草坝萝卜维生素C15.0mg~20.5mg/100g,硒0.0100mg~0.0154mg/kg,钾260.0mg~330.0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标准规定。产品质量符合NY5082-2002《无公害食品萝卜》标准要求。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青草坝萝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青草坝萝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