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特产

民勤枸杞

民勤枸杞特产照片

民勤特产民勤枸杞介绍

民勤枸杞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特产

民勤枸杞,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药食两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果形类纺锤形或长扁卵形,果皮呈橘红色或红色,基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果梗痕,果皮薄而皱缩,干果果重范围为500粒/100克至766粒/100克。

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民勤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民勤枸杞历史渊源

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乾紧小少核,乾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印证了民勤枸杞的优良品质。明清移民大开发以后,经过历代先民的选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订的《镇番(即今民勤)县志》中亦有记载,其叶、花、实可入药入饮。光绪《镇番县(即今民勤)乡土志》聂守仁修,物产章载:“枸杞树高不盈丈而多茨,田宅间生之”。

清道光重修《镇番县(即今民勤)志》道光五年(1826年)修,物产章载:“药有多种,半属草部,而多且良者枸杞锁阳青盐”。说明枸杞在民勤栽植历史悠久,早在乾隆时期就已有药用记载。民勤是有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民勤古为“丝绸之路”的北路驿站,明代至民国时期,以县城为中心,西通新疆,北达包头,东抵兰州、汉中,民勤一代代骆驼客商们,走南闯北,从民勤运出枸杞等土特产。可见,民勤枸杞早在明代至民国时期就以货物形式运送到各地。

《民勤县志》物产枸杞记载:“三月采其叶可为茶,四月花,五月实,小暑采其子,境外者佳,瞭江石产者更佳。其树为耕樵砍伐,不可多得。

民勤栽植的多为乡土枸杞,主要分布于农户房前屋后,为群众夏季副业生产门路之一,采摘的果实多做药用。后逐步开展枸杞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

民勤枸杞产品特点

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药食两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果形类纺锤形或长扁卵形,果皮呈橘红色或红色,基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果梗痕,果皮薄而皱缩,干果果重范围为500粒/100克至766粒/100克。口感味甘甜,籽小而少。总糖含量≥58.48克/100克;枸杞多糖≥4.6克/100克;总黄酮含量≥63.10毫克/100克;可食率100%,出干率≥25%。胡萝卜素含量0.73克/100克,抗坏血酸含量48.11毫克/100克,均高于西北部其他产区枸杞。

民勤枸杞产地环境

民勤枸杞产区主要集中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海拔1298米~1936米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有利于制干及储存。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实糖分和药用成分的积累。民勤土壤富含利于枸杞生长发育的特殊营养物质。

民勤县域内土壤以灌漠土和灰灌漠土为主,富含盐、碱、磷、铁、铜、钾等矿物质成份,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10.47克/千克,全氮平均含量0.54克/千克,全磷平均含量1.01克/千克,全钾平均含量20.33克/千克,pH值在7.5~8.5之间,是枸杞生长最为有利的地区,其土质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且能形成品质优良的果实。民勤枸杞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雪水是枸杞的天然营养,保证了枸杞的品质。

民勤枸杞产品荣誉

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民勤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民勤枸杞地理标志

民勤枸杞地域保护范围

民勤枸杞产地范围为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现辖行政区域。

民勤枸杞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传统枸杞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1298米~1936米,土壤为灌漠土和灰灌漠土,质地为沙壤土或中壤土,有机质含量≥10.47克/千克,pH值在7.5~8.5。

三、栽培管理

育苗:采用硬枝或嫩枝扦插育苗。

栽植时间:3月下旬到4月中旬。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为≤3330株/公顷。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腐熟有机肥≥75吨/公顷。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对果品、环境造成污染。

四、采摘与制干

采摘时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分批采收。

制干:将采摘的鲜果用食用碱及时脱蜡,自然晾晒或热风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45℃至60℃之间,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

五、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果形类纺锤形,果皮呈红色,皮薄肉厚,味甘甜。

理化指标:粒度为250~500(粒/50克),多糖含量≥4.0%,总糖含量≥46.0%。

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民勤枸杞专用标志使用

民勤枸杞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民勤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民勤枸杞的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民勤枸杞补充介绍

  民勤枸杞,甘肃省民勤县生产。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

  民勤枸杞产区主要集中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海拔1298m~1936m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有利于制干及储存。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实糖分和药用成分的积累。

  民勤土壤富含利于枸杞生长发育的特殊营养物质。民勤县域内土壤以灌漠土和灰灌漠土为主,富含盐、碱、磷、铁、铜、钾等矿物质成份,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10.47g/kg,全氮平均含量0.54g/kg,全磷平均含量1.01g/kg,全钾平均含量20.33g/kg,pH值在7.5~8.5之间,是枸杞生长最为有利的地区,其土质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且能形成品质优良的果实,也能体现出民勤枸杞的道地性。

  民勤枸杞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雪水是枸杞的天然营养,保证了枸杞的品质。

  民勤枸杞主要以传统本地枸杞、宁杞1号、宁杞7号为主,主要分布在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18个乡镇,即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

  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乾紧小少核,乾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印证了民勤枸杞的优良品质。

  明清移民大开发以后,经过历代先民的选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订的《镇番(即今民勤)县志》中亦有记载,其叶、花、实可入药入饮。光绪《镇番县(即今民勤)乡土志》聂守仁修,物产章载:“枸杞树高不盈丈而多茨,田宅间生之”。道光重修《镇番县(即今民勤)志》道光五年(1826年)修,物产章载:“药有多种,半属草部,而多且良者枸杞锁阳青盐”。说明枸杞在民勤栽植历史悠久,早在乾隆时期就已有药用记载。

  民勤是有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民勤古为“丝绸之路”的北路驿站,明代至民国时期,以县城为中心,西通新疆,北达包头,东抵兰州、汉中,民勤一代代骆驼客商们,走南闯北,从民勤运出枸杞等土特产。可见,民勤枸杞早在明代至民国时期就以货物形式运送到各地。中华民国《民勤县志》(马福祥修)物产枸杞记载:“三月采其叶可为茶,四月花,五月实,小暑采其子,境外者佳,瞭江石产者更佳。其树为耕樵砍伐,不可多得。

  建国初期,民勤栽植的多为乡土枸杞,主要分布于农户房前屋后,为群众夏季副业生产门路之一,采摘的果实多做药用。后逐步开展枸杞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在栽培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枸杞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制和深加工工艺研究,育种和引种试验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并承担完成了市级枸杞科研项目,其中《旱沙区无公害枸杞园建植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来,民勤县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加工转化入手,以建立枸杞产业基地为重点,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建设原则,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枸杞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枸杞产业发展进程。至2015年全县已累计发展枸杞面积10.21万亩,干果总产量达1.5万吨,干果产品远销北京、湖南、江西、广州、深圳等地区以及省内各市(州)。民勤枸杞中提取的枸杞多糖、黄酮素远销于韩国等国内外市场,枸杞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民勤枸杞”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民勤枸杞”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