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特产

鲻鱼

鲻鱼特产照片

番禺特产鲻鱼介绍

鲻科、鲻属鱼类

鲻(学名:Mugil cephalus)是鲻科、鲻属鱼类。体长粗壮,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短,平坦,两侧略隆起。吻宽而短。眼中等大,几被一层厚的脂膜覆盖,俗称白眼。眼间距宽阔平坦。鼻孔每侧2个。口下位,作八字形。齿细呈绒毛状,上下颌均有齿。鳃孔较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假鳃发达。鳃耙细密。除吻部处,体被大型圆鳞。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由4鳍棘组成,第一鳍棘最长。第二背鳍具1棘8鳍条,位于臀鳍上方。臀鳍有3鳍棘,8鳍条,第二鳍棘最长。胸鳍高位,较宽大,具16-17鳍条。腹鳍位于胸鳍后下方。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后缘缺刻较深。头和身体背面青黑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上半部有7条黑色纵条纹,背鳍、胸鳍、尾鳍浅灰色。

属广温性鱼类,从水温8-24℃的海域均见,主要栖息环境为沿岸沙泥底水域。幼鱼时期喜欢在河口、红树林等半淡咸水海域生活,甚至可到河流中,随着成长而游向外洋。以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及有机碎屑与微藻为食。在中国台湾每年冬至过后,乌鱼会洄游南下产卵,而经过台湾海峡,因此有“信鱼”之称。世界各地几乎全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四周海域。

形态特征

体长粗壮,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短,平坦,两侧略隆起。吻宽而短。眼中等大,几被一层厚的脂膜覆盖,俗称白眼。眼间距宽阔平坦。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裂缝状。口下位,作八字形,口裂小而平横,上颌骨完全被眶前骨所盖,后端不下弯,下颌前端有一凸起可嵌入上颌相对的凹陷中。齿细呈绒毛状,上下颌均有齿。鳃孔较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假鳃发达。鳃耙细密,55-75+67-90。除吻部处,体被大型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被小圆鳞。第一背鳍基底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瓣状鳞。无侧线。体侧有纵列鳞42-43。

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由4鳍棘组成,第一鳍棘最长。第二背鳍具1棘8鳍条,位于臀鳍上方。臀鳍有3鳍棘,8鳍条,第二鳍棘最长。胸鳍高位,较宽大,具16-17鳍条。腹鳍位于胸鳍后下方,短于胸鳍,由1棘5鳍条组成。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后缘缺刻较深。头和身体背面青黑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上半部有7条黑色纵条纹,背鳍、胸鳍、尾鳍浅灰色。

主要价值

由于其食物链短,生长迅速,且有广盐性,能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生活,故为沿海很好的增养殖对象。已为中国台湾、南海、东海沿海的主要养殖品种。每年冬季是主要渔期,可用流刺网、围网、定置网等渔法捕获,为高经济价值鱼种,母鱼鱼卵可干制为乌鱼子,价格昂贵,俗称“乌金”,是桌上佳肴,雄鱼精巢亦可供食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ver3.1)——无危(LC)。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鲻鱼补充介绍

  俗称“乌头鲻”,生活在江河浅水中,身形似鲤,身圆、头扁、骨软,营养丰富。民间则有“冷鲻热鲈”之说,指冬季吃鲻鱼,鱼肥味美,过冬后则渐瘦无味。《本草纲目》中记载:“鲻鱼肉,味甘平无毒,主治开胃、利五脏,与百药无忌”。( 番禺)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鲻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鲻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