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特产照片

惠阳特产惠州梅菜介绍

惠州梅菜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东省惠州市特产

惠州梅菜,广东省惠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梅菜是广东惠州土生土长的著名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惠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梅菜之乡”。它是用新鲜的梅菜经晾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作为配料制成梅菜扣肉、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等菜肴。

2005年01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惠州梅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惠州梅菜历史渊源

据《惠州西湖志·物产》记载:“莓菜即芥的一种。产横沥之土桥、梁化、平山。在湖上间有种者”。

据惠阳志记载,明朝下叶开始生产制作梅菜,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惠州梅菜历史文化

关于梅菜的诞生有两个传说:

在东江流域群山环抱之中,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这片土地都是胶泥地,能种水稻但种菜很难,一到插秧的季节村里人就没菜吃。有一户姓卢的人家娶了个勤劳善良的年轻媳妇,名叫红梅。有一次红梅在河边洗衣服,有个老婆婆要过河,独木桥太窄了,站在岸边颤颤巍巍不敢过。红梅看见了,背起老婆婆,淌着齐腰深的河水,把她送到了河对岸。到了岸上,老婆婆从口袋里掏出几颗菜种子,嘱咐红梅稻子收割后种上,来年春天用盐腌好,插秧的时候就不会缺菜吃了。红梅接过菜种,回头看看淌过的河上出现了一座土桥,再一回头,老婆婆已经不见了。后来这个村子就以那座神奇的土桥命名,叫土桥村,红梅种下的菜被大家称作梅菜。

明末农民起义,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客籍人士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其中有潘、刘、卢、余四姓人家在循州府北安顿下来,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南迁人群中有位卢公,原本是书香门第出身,曾当过地方小吏,因不满朝政腐败,也携妻儿定居于此。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为跨溪过水而筑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土桥”。卢夫人何氏出身于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但不擅农事。卢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战乱奔波,积蓄花销殆尽,仅凭夫君一人耕作,日子半饥半饱。一日她在河边洗衣,孩儿们饥肠漉漉,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夫人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河中。一阵清风,飘来彩云一朵,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姑娘上前抚慰她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皇天护佑,今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言毕仙姑即抽身前行,卢夫人急急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姑娘笑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籽播下,不几天即出现绿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该移栽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于是,夫妇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上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一颗重几斤,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喜欢得直蹦跳。一餐一颗,连食数日,菜已成熟抽芯开花,于是叫左邻右舍都采采用,你一筐他一筐,仍剩下一片未及采收,眼见再不采收即会老化,浪费了真可惜!正愁着怎么办,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腊,菜不是也可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缸)加盐腌制,咦!顶好,为了去掉水份,晒干贮藏,她到山上采来一种叫黄毛婆的柔软净草作辅垫,密封堆藏。经过晒藏,菜干肉质呈桂园肉油亮形状,金黄腊色,香气四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宴客时取出梅菜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吧。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惠州从此有了梅菜。

惠州梅菜产品特点

惠州梅菜,岭南三大名菜之一,历来被作为宫廷食品,又称“惠州贡菜”。民间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有增强消化,清热解暑,消滞健胃,降脂降压的功效。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味和功效,以及近千年的传播,铸就了“惠州梅菜”的盛名。

据华南农业大学化验中心测定,梅莱含糖5.7%,蛋白质5.6%,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锌、镁等7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消滞健胃、消脂、降压等保健功效,被认定为“天然健康食品”。

横沥梅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黑叶仔、白硬仔和三连种。

惠州梅菜产地环境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端,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千米,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四分之一,地理环境优越,毗邻港澳,是粤东的重要门户。

惠州市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度,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9、10月份天气晴朗。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横贯境内,境内水库容量超过16亿立方米,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主要水源。北回归线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和龙门县南昆山横贯惠州市。全市地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50天左右,十分适宜梅菜生长。

惠州鲜梅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大叶芥菜,与芥菜外形相似,两者不同点是芥菜茎扁平,梅菜茎略圆,中间凹陷,一棵梅菜可高达60厘米至1米,重2500至3000克,制成的梅菜分菜心、菜片两种。通常说的惠州梅菜,都是指梅菜心。上好的菜心长仅10至13厘米,带花蕊,色泽金黄透亮,像桂圆肉。闻之有一股香甜味道,食之清脆爽口。

惠州梅菜产品荣誉

1994年,“梅姑”牌产品于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银奖。

1995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2000年,“悠久”牌惠州梅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01年,惠州梅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1年,“祯州”牌即食梅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2年,“悠久”牌惠州梅菜获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惠州梅菜地理标志

惠州梅菜地域保护范围

广东省惠州市25个乡镇,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矮陂镇、横沥镇、梁化镇、增光镇、龙溪镇等地。

惠州梅菜质量技术要求

一、育苗

苗床宜选择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经犁翻曝晒,耙平整碎后,起畦,畦宽1.5米(包沟)。播种前每亩施灰粪250—300公斤或粪水1250—1300公斤作基肥,然后于“白露”前后(早菜)或“寒露”前后(迟菜)播种,亩播种量150—200克,可供大田20亩左右用苗。播后畦面覆盖新鲜松毛或稻草,播后1—2天内早、晚各淋水1次,出苗后改为早上淋水。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亩施粪水250—300公斤,过5—10天后再施粪水400—500公斤、尿素1.5—2公斤。移栽前4—5天施1次送嫁肥,亩用尿素2—3公斤兑水500公斤淋施。播后30—35天、苗高15—16厘米、具4—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二、大田管理

移栽大田呈龟背形起畦,畦宽2—2.3米,沟宽50厘米、深33—40厘米,畦面按40—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亩约2500个穴。移栽前每亩用灰粪250—300公斤施于穴内作基肥,施后盖薄土,并覆土,淋足定根水。然后于吹南风的傍晚移苗,覆土,淋足定根水。移栽后4—5天早、午、晚各淋水1次,成活后改为早、晚淋水1次,到生长盛期每天淋水1次即可。

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前期薄施,中期重施,后期少施。一般全期共施4次肥:第一次在植后5—7天,亩施粪水500—750公斤混尿素1.5—2公斤;第二次在植后13—16天,亩施粪水800—1000公斤混尿素2.5—3公斤;第三次在植后22—25天具4—5片新叶时,亩用腐熟花生麸40—50公斤,或复合肥40—50公斤混土杂肥在植株旁开穴施下,施后覆土;最后一次在植后40天左右,亩用粪水800—1000公斤兑水淋施。梅菜快抽苔时便要停水停肥,以免抽苔过早或菜心过长。

三、加工

梅菜一旦花蕾出现、心叶齐平,即可收获。收获梅菜要选晴天进行。鲜菜收回后晒1—2天,然后将菜头纵切取出长20—22厘米的菜心,再晒2—3天,至菜棵柔软、含六七成水时便可加工腌制。传统的腌制方法是:每100公斤菜,用10公斤生盐,按一层菜一层盐的顺序,将菜棵装入菜缸或菜池内,层层踏实,最后用石块压面。以后每天踩踏几次,使菜水充分渗出。过4—6天后将菜取出,初晒3—4天,再收堆焖火局4—5天,然后继续曝晒至干,最后用山草垫底、围边、覆盖封贮,直至色泽乌润金黄、食味甜爽芳香时便可分级出售。

惠州梅菜补充介绍

  惠州梅菜是惠州独有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自苏东坡来惠州后,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民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扬四海。由于梅菜不仅可独成一味,又可以梅菜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 等菜肴,因此,越来越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的人睛睐。人们购买梅菜,除自己吃外,还经常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现在,久负盛名的惠州梅菜经惠州人的开发,产量、品种、制作艺等都得到了改进,更适合作为送礼的佳品。( 惠州)

  地域范围

  梅菜是广东惠州的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在惠州以矮陂为中心的乡镇,梅菜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全镇现有梅菜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可达2.2万吨。

  特定品质

  梅菜是广东惠州的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 梅菜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

  文化典故

  岭南大地,莽莽苍苍,高山矮岭,绵延起伏,土质肥沃。明末农民起义,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客籍人士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循州府北面四十里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迎来了潘、刘、卢、余等一行人,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垦殖生息,卢公原为书香门第出身,曾当过地方小吏,因不满朝政1,也携妻儿随南迁人群定居于此。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为跨溪过水而筑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土桥”。 卢夫人何氏出身于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但不擅农事。卢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战乱奔波,积蓄花销殆尽,仅凭夫君一人耕作,日子半饥半饱。一日她在河边洗衣,孩儿们饥肠漉漉,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夫人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河中。一阵清风,飘来彩云一朵,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姑娘上前抚慰她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皇天护佑,今我百年1、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言毕,仙姑即抽身前行,卢夫人急急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姑娘笑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 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籽播下,不几天即出现绿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该移栽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于是,夫妇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上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一颗重几厅。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喜欢得直蹦跳。一餐一颗,连食数日,菜已成熟抽芯开花,于是叫左邻右舍都采采用,你一筐他一筐,仍剩下一片未及采收,眼见再不采收即会老化,浪费了真可惜!正愁着怎么办,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腊,菜不是也可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缸)加盐腌制,胰!顶好。为了去掉水份,晒干贮藏,她到山上采来一种叫黄毛婆的柔软净草作辅垫,密封堆藏。经过晒藏,菜干肉质呈桂园肉油亮形状,金黄腊色,香气四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防,宴客时取出梅菜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吧。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惠州从此有了梅菜。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惠州梅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惠州梅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

您可能对以下特产感兴趣
矮陂梅菜
六地坡梅菜
梅菜
青梅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