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特产

没六鱼

没六鱼特产照片

平果特产没六鱼介绍

鲤科唇鲮属动物

唇鲮(学名:Semilabeo notabilis)是鲤科、唇鲮属鱼类。性成熟个体雌鱼一般为450克以上,雄鱼为200克以上。体长,前部近圆筒形,尾柄部侧扁,腹部平。吻端圆钝,向前突出。吻侧有斜行深沟,从吻须基部直达口角。眼侧上位,位于头的后半部;眼间宽,稍凸出。须2对,吻须稍短于眼径。背鳍外缘深凹形,末根不分枝鳍条最长。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向后伸不及腹鳍基。腹鳍起点约位于背鳍第四根分枝鳍条的下方。臀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基的中点。尾鳍分叉。下咽齿尖端弯曲。鳃耙侧扁,呈三角形,短而密。鳔小,前室椭圆形。肠管极为细长,多次盘曲,长度为体长的12倍左右。腹膜黑褐色。雄鱼吻端有显著珠星。背部青黑色,腹部乳白,侧面绝大部分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点,连成直行的条纹。胸鳍上方有一部分鳞片的斑块特别显著。背鳍及尾鳍黑色,胸鳍及臀鳍微黑。

唇鲮栖息于江河的中下层水域,喜活动于急流或有流水的岩洞中,以刮食岩石上的附着藻类为主,也捕食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以及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碎屑。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在贵州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唇鲮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Ⅲ-5;胸鳍Ⅰ-14~15;腹鳍Ⅰ-8~9。背鳍前鳞14~16;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26~28。下咽齿3行,2·4·5~5·4·2。

体长为体高的3.8~5.4倍,为头长的4.4~4.8倍,为尾柄长的5.2~6.0倍,为尾柄高的7.4~8.5倍。头长为吻长的1.6~1.9倍,为眼径的5.1~6.2倍,为眼间距的1.8~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5倍。

唇鲮性成熟个体雌鱼一般为450克以上,雄鱼为200克以上。体长,前部近圆筒形,尾柄部侧扁,腹部平。吻端圆钝,向前突出。吻侧有斜行深沟,从吻须基部直达口角。吻皮下垂且向腹面扩展折转而成为口前室的前壁,其外面有排列整齐的锉状角质突起,边缘完整不开裂,两侧边变宽与下唇相连,口闭合时于口角处形成复褶。口下位,横列。上唇消失。吻皮与上颌分离。下唇很厚,不与下颌分离,向上并向内弯,其外面亦布满排列整齐的角质突起。下唇侧有浅沟,自口角达下唇边缘。下唇角质突起区域向颏后扩展成一三角形的区域。上下颌前缘具角质薄锋,上颌弧形,下颌平直。唇后沟短。无颏沟。眼侧上位,位于头的后半部;眼间宽,稍凸出。须2对,吻须稍短于眼径;口角须极微小,甚至退化。鼻孔位于眼前上方,离眼前缘较近。鳃盖膜在眼后缘之垂线下方连于峡部,其间距约等于眼后头长。鳞片中等大,胸部及腹部的鳞片小且埋于皮下,腹鳍基有狭小腋鳞。侧线前部稍弯,后部几平直。

背鳍外缘深凹形,末根不分枝鳍条最长,约为头长的1.2~1.3倍(成熟雄鱼特长,可达头长的1.8倍),起点在腹鳍基之前,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向后伸不及腹鳍基。腹鳍起点约位于背鳍第四根分枝鳍条的下方,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的中点或稍近后者。臀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基的中点,其后缘内凹,后伸不达尾鳍基,但雄鱼颇接近。尾鳍分叉。

下咽齿尖端弯曲。鳃耙侧扁,呈三角形,短而密。鳔小,前室椭圆形,较眼径略大,后室圆锥形,细且短,约等于眼径。肠管极为细长,多次盘曲,长度为体长的12倍左右。腹膜黑褐色。雄鱼吻端有显著珠星。

背部青黑色,腹部乳白,侧面绝大部分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点,连成直行的条纹。胸鳍上方有一部分鳞片的斑块特别显著。背鳍及尾鳍黑色,胸鳍及臀鳍微黑。

唇鲮主要价值

唇鲮的含肉率为(75.64±4.16)%,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31±0.71)%、(17.06±0.84)%、(1.51±0.084)%和(1.72±0.25)%。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总质量分数为(82.45±0.90)%(占肌肉干重),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09±0.39)%,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1.35%;4种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1.26±0.37)%(占肌肉干重),占氨基酸总量的37.9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79。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4.21±0.27)%、(3.64±0.22)%,表明唇鲮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唇鲮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7年ver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5月20日)——濒危(EN)。

没六鱼补充介绍

  没六鱼

  没六鱼,这个名字是按照当地的发音,音译过来的,这种鱼是归春河里独有的。味道鲜美,不可错过。

  没六鱼是从离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六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

  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

  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没六鱼的。这个洞是个狭长弯曲的岩洞,长有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小河相通。这个洞里常有一种全身滚圆、背黑腹白,头小眼小,嘴巴长在头下的鱼,随着喷泉涌现出来,最大的一条不超过6斤重,故得名为“没六鱼”。

  “没六鱼”是生活在洞穴暗河中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以岩石上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长到3斤重以后开始产卵繁殖。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它随地下河水进入主洞,分别从侧洞游归右江,在这里捕捉最好。5月至9月,它又由右江抢水进入两侧洞,游回主洞,去向不明,这时很难捕获。由于“没六鱼”长期生长在暗河洞穴中,见不得阳光,如见阳光,不久就会死亡。“没六鱼”肉嫩肥美,不论油煎、红烧或清炖,味道都很鲜美可口,是一种稀世的特产鱼。

  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没六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没六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