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特产

香禾

香禾特产照片

剑河特产香禾介绍

特色水稻品系

香禾糯, 标准英文译名为 Kam Rice of China 或 Kam Sweet Rice, 是中国侗族农民在悠久的稻作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用侗族地区特殊的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栽培选育并传承的一种特色水稻品系, 其蛋白质和人体必需赖氨酸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并具有气味香醇、糯而不腻、营养丰富、口感极好等特点,素有“一家蒸饭满寨香”的美誉,被称为“糯中之王”。

香禾糯历史记载

据侗族民间史诗和有关史志文献记载,中国侗族香禾糯稻作和稻鱼鸭共生的传统生态农艺至少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特种水稻品系曾在侗族聚居的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区都广泛种植。后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外来品种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推广,更由于该品系所依赖的自然农法在化工型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难以为继,香禾糯种植区域逐步萎缩,品种日益剧减,到了濒危绝种的边缘。据地方农史专家研究,迄至民国初年仅广西三江一县就至少保有数百种各具特色的香禾糯品种,三江还幸存下来的品种仅剩十数种。在历史上曾经普遍种植为主食的湖南通道、靖州和新晃等侗族地区,香禾糯品种已经基本绝灭。贵州清水江流域天柱、锦屏、剑河等县和都柳江流域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县侗族地区,直至清朝末年仍都是主栽“禾”的地区,各类品种有上千种之多,只有黎平、从江、榕江、锦屏等县的极少数侗族村寨保持传承,幸存的品种总共也不过二十余种了。

香禾糯价值

近年来,中国香禾糯的重要生态农业价值和严重濒危的状态已经引起了有关地方政府和农业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对香禾糯的保护开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使中国多民族国家里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农业智慧结晶正在重获新生。

香禾糯相关信息

中国侗族农民对于香禾糯的选育保种和生产,有一套独特的土著农艺知识系统,仍然采用稻鱼鸭共生的自然农法或天然有机耕作模式栽培香禾糯。在农艺性状和生物遗传性状方面,香禾糯的特性介于籼粳之间,以偏粳者居多,是中国民间称为“大糯”的糯稻品种类别中一个极为独特的品系种群。

香禾糯的侗语原名是oux或kgoux,发音类似汉语的“古”或“苟”字;在与外来稻种相区别时,又称为kgouxgaeml,音“苟更”,直译过来就是“侗稻”或“侗禾”的意思。根据联合国倡导的国际上各国一致公认的“名从主人”族名冠名原则,中国侗族因为自称Kam,发音近似汉字的“干”或“佄”或“更”,所以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People。为此,中国侗族人千百年来培育的香禾糯,在国际学术文献里被称为KamRice或KamSweetRice,遂成为学者们公认的国际标准译名。

中文“香禾糯”一名,作为对中国侗族土著稻米品系的汉语意译称谓,在民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语义。广义的“香禾糯”包括了侗族地区栽培的所有“禾”类水稻,泛指所有侗族土著水稻品系,而在狭义层次上使用时则仅指侗族土著稻米中最香的若干品种。在贵州都柳江流域侗族地区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的汉语方言称谓中,“香禾糯”也常被简称为“禾”。

中国香禾糯和它的选育栽培者侗民族一样,都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渊源。历史学界和民族学界都一致公认,侗族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员,源于中国古代百越民族集团中的一支。具体而言,据侗族历史学家张民和侗族民族语言学家龙耀宏等人的翔实考证,侗族乃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团中的“干越”演变而来的。百越民族是中国最早驯化栽培水稻的民族,迄今为止农业考古发现中年代最古老的稻作遗存所在地江西万年县,就是古代“干越”民族分布的核心地区之一。

香禾补充介绍

  黔东南自治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特产香禾--稻中的珍品。香禾叶、茎、花、种子都有香味。扬花时节,一亩香禾十里香。香禾品种很多,香味最浓郁、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白毛香禾、把塘香禾、红毛香禾、大香禾等。香禾芒长穗大粒饱,一般产300公斤上下,粒谷粒黄、白、黑、红色,不同品种颜色深浅不一。香禾耐瘠、耐阴、耐寒、抗锈,从江一县,常年种植面积达400公顷。香禾饭香气四溢,糯性,营养丰富。经分析,香禾蛋白质、赖氨酸、脂肪等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香禾”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香禾”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