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特产

剑河钩藤

剑河钩藤特产照片

剑河特产剑河钩藤介绍

剑河钩藤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省剑河县特产

剑河钩藤,贵州省剑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钩藤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其以茎枝入药,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症。剑河钩藤向下弯曲,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的细纵纹,光滑无毛;毛钩藤黄绿色至灰褐色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黄褐色柔毛。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2011年05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剑河钩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剑河钩藤历史渊源

钩藤是剑河县传统中药材,境内野生钩藤年蕴藏量达3000吨。得益于土壤、气候等条件,剑河钩藤品质好,药性含量高,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剑河钩藤种植和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末年开始,伴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剑河钩藤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开始在中原地区广为人知。

清乾隆年间《贵州省志》称:苗木兴,钩藤旺。意即大量苗族木材外运,钩藤的种植和贸易两旺。

现代,剑河钩藤不仅国内有名,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2003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剑河县将钩藤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由于大面积种植钩藤,剑河县被确定为贵州省15个中药材基地建设县之一。

2009年,剑河县先后投入近50万元推动中药材建设项目的实施,并通过积极争取,计划投资1000万元的钩藤、缬草产业化项目已列入贵州省级财政扶贫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好,剑河钩藤质量好,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但由于剑河没有深加工企业,农户自种自销产品,没有市场话语权,好品无好价现象突出。2015年,经销商在剑河的收购钩藤鲜品价格一度跌到每斤2元。

2016年,剑河县实施“挽救行动”,解决钩藤产业市场终端问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钩藤销售工作,下发《剑河县钩藤销售工作方案》,明确每年县财政预算500万元作为全县钩藤种植户价格保底收购资金;由县供销社牵头,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成立钩藤供销企业,作为全县钩藤综合购销平台,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钩藤鲜品价格大幅提高,钩藤鲜品(鲜枝条)均价从2017年每斤2.3元,提高到2018年每斤5元。

剑河钩藤产品特点

剑河钩藤又名莺爪风,在叶腋处有弯钩,故名钩藤,以带钩茎入药,最早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疗小儿,不入余方。”古代医家认为钩藤气轻清,多视为发小儿的专用药,是内、妇、儿科常用药。

剑河钩藤的主要成分是钩藤碱,其价值可与黄金媲美,有“一克钩藤碱一克金”之誉,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高血压等症状。经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检测,剑河钩藤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均优于《中国药典》(2010版)提出的相关指标。

钩藤是剑河县传统地道中药材,主要生长于谷溪边的疏林中、山地林中、山地次生林中。种植方法简单,易于生长,对管理要求不高,种植两年后即见效益,经济效益可观。

剑河钩藤产地环境

剑河钩藤地形地貌

剑河县位于苗岭山系东段雷公山东北坡麓、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长江流域清水江水系和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依分水岭向北西、南东倾斜。东部河流深切,多为高山峡谷,为中低山峡谷区;中部地势开阔平坦,为低山丘陵区;西部河谷深切,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为低中山区。境内最高点位于剑河县中部柳川镇返排大湾梁,海拔高程1626.3米,最低点在南加镇清水江出县境处,海拔高程340米,一般海拔400—800米之间,主要山脉为雷公山山脉东北部分。据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境内地貌可分为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5个类型。根据岩性和地貌成因剑河县境地貌形态又分为侵蚀—剥蚀、侵蚀—溶蚀和溶蚀三种类型。

剑河钩藤水系水文

剑河县地处长江流域,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沅江水系。河流长度10千米以上或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3条,县境内总长度522.19千米,境内大河有3条,即清水江、南哨河、六洞河。

剑河钩藤气候特征

剑河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气温与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有密切相关,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全县各地年均气温16.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1℃(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8.1℃(1977年1月30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116.9小时;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8厘米,年平均无霜期310—326天。

境内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226.4毫米。但地域分布不均,降雨量随地形的增高而增大,随地形的降低而减少。雨季多始于每年4月初,结束于10月下旬,旱季为11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65%左右降水量集中在4—8月,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剑河位于雷公山东北麓的斜坡地带上,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兼低纬度较低海拔的地理特点,境内地表切割深,梯地层次分明,是钩藤生长的最佳环境。

剑河钩藤产品荣誉

2011年05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剑河钩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剑河钩藤地理标志

剑河钩藤地域保护范围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南哨乡、太拥乡、柳川镇、观么乡、盘溪乡、敏洞乡、南寨乡、南加镇、南明镇、岑松镇、革东镇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剑河钩藤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茜草科植物钩藤,毛钩藤。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800米至1000米。土壤类型黄红壤,质地为砂质土壤。土质疏松、有机值≥2.6%,土壤pH值4.5至5.5,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坡度小于45度。

(三)栽培管理

1.育苗: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采取播种苗(原生苗)、扦插苗(营养枝繁殖苗)、野生苗三种方式。

2.栽种:时间为秋季(9至11月)或次年春季(3至5月),每穴1株,每公顷≤4.5万株。

3.施肥:禁止使用化肥。

4.采收干燥:种植两年方能采收,10至11月采收,采收后自然干燥,水份≤8.6%。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钩长1至2厘米,向下弯曲。茎枝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的细纵纹,光滑无毛;毛钩藤黄绿色至灰褐色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黄褐色柔毛。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2.理化指标:总灰分≤3.0%,浸出物≥7.6%,钩藤碱≥0.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剑河钩藤专用标志使用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剑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剑河钩藤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剑河钩藤补充介绍

  贵州剑河钩藤,又名鹰爪风,金钩,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以茎枝入药,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能。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是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的主用药。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不仅国内有名,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剑河钩藤种植和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末年开始,伴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剑河钩藤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开始在中原地区广为人知。乾隆年间的《贵州省志》称:苗木兴,钩藤旺。意即大量苗族木材外运,钩藤的种植和贸易两旺。

  自2003年起剑河就开始人工种植钩藤,现拥有钩藤基地2万余亩。经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检测,剑河钩藤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均优于《中国药典》(2010版)提出的相关指标。为保护剑河钩藤品牌,使其品质和特色得以保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初,剑河县0及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剑河钩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和国家质检总局形式审查、公示等,历经近两年的努力,于2010年11月22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评审,这是继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大方天麻等中药产品后,又一贵州“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剑河钩藤品牌地理标志的获得,不仅填补了该县“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剑县中药材产品开发朝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迈进了跨越性一步。同时,一方面使剑河中草药材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帮助广大药农走上致富之路。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南哨乡、太拥乡、柳川镇、观么乡、盘溪乡、敏洞乡、南寨乡、南加镇、南明镇、岑松镇、革东镇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剑河钩藤”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剑河钩藤”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