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特产

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特产照片

香坊特产大马哈鱼介绍

鲑科太平洋鲑属鱼类

大马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keta)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体侧扁,背腹外廓相对称,纺锤形。头长与体高略相等,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后延至眼的后缘,斜向下方,似鸟喙状。上、下颌和犁骨皆有齿。眼在体轴线的下方,较大。背鳍居于体中央稍后。体色逐渐变暗,并在体侧出现10-12条紫红色纵斑纹的婚姻色。当到达产卵地时,整个体色变得黯淡。体长可达100厘米。

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沿岸河流中。

大马哈鱼形态特征

大马哈鱼体侧扁,背腹外廓相对称,纺锤形。头长与体高略相等,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后延至眼的后缘,斜向下方,似鸟喙状。上、下颌和犁骨皆有齿,颌齿大而锋利。眼在体轴线的下方,较大。背鳍居于体中央稍后,腹鳍起点于背鳍后方,尾鳍分叉较浅,有脂鳍。溯河回游时,体背侧为黄绿色,腹部呈银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色逐渐变暗,并在体侧出现10-12条紫红色纵斑纹的婚姻色。当到达产卵地时,整个体色变得黯淡。体长可达100厘米。

大马哈鱼主要价值

鱼肉:大马哈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中国黑龙江是“大马哈鱼之乡”。大马哈鱼作为一种鲑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属于世界名贵的经济鱼类。大马哈鱼体内每千克鱼肉含有5毫克的天然虾青素,养殖的大马哈鱼如果不含有虾青素就是白色的,这种虾青素就是该鱼有强大体力的原因。虾青素是发现的一种最强的抗氧化剂,因此长期吃鲑鱼的爱斯基摩人基本没有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而且体力超强。鲑鱼肉都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另外鱼体可制成罐头或干燥盐腌、烟熏与冷冻,以清蒸、油炸、火烤等方式烹煮均美味。

鱼子:大马哈鱼不仅肉味鲜美,鱼子更为名贵。它的鱼子比一般鱼子大得多,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是做鱼子酱的上好原料。经盐渍的鱼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卵磷脂,对人体的神经细胞的增补、防止脂肪代谢的紊乱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营养佳品。

大马哈鱼保护现状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1987年在中国东宁县境内绥芬河流域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大马哈鱼鱼苗放流站,这个放流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未间断放流鱼苗的放流站。

大马哈鱼补充介绍

  鲑科(Salmonidae)有淡色细点的北太平洋食用鱼类,学名为Oncorhynchus keta。重达3.6公斤(8磅)。在秋季繁殖季节,沿北美育空(Yukon)河洄游上溯逾3,200公里(2,000哩)。春季幼鱼孵出数星期後即入海。
  大麻哈鱼是鲑鱼的一种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我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麻哈鱼,是“大麻哈鱼之乡”。
  大麻哈鱼身体长而侧扁,吻端突出,形似鸟喙。口大,内生尖锐的齿,是凶猛的食肉鱼类。它生在河里,长在海中,主要栖息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区最多。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性成熟时,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黑龙江。入江后停止摄食,有些大麻哈鱼进入乌苏里江、呼玛尔河和松花江等黑龙江的清冷支流,以寻找最理想的产卵场所。产卵前,雌鱼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淤泥和杂草,拨动细沙砾石,建筑一个卵圆形的产卵床。然后,雌雄鱼双双婚配产卵。产卵后,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亲鱼,还要守护在卵床边,直到死亡。100多天后,小鱼才从卵中孵出,来年春天,它们顺流而下,又游向大海,然而它们不会忘却故乡,一旦性成熟,又会历经千难万险,游回家乡。
  大麻哈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仅肉味鲜美,鱼子更为名贵。它的鱼子比一般鱼子大得多,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是做鱼子酱的上好原料。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大马哈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大马哈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