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特产

松鸭

松鸭特产照片

林口特产松鸭介绍

鸦科松鸦属鸟类

松鸦(学名:Garrulus glandarius):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体长28-35厘米。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头顶有羽冠,遇刺激时能够竖直起来。羽色随亚种而不同,云南亚种额白,头顶黑色。其余亚种额和头顶红褐色,口角至喉侧有一粗著的黑色颊纹。上体葡萄棕色,尾上覆羽白色,尾和翅黑色,翅上有辉亮的黑、白、蓝三色相间的横斑,极为醒目。

松鸦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针叶林和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均可遇见。一般都远离人居。秋天到后,开始过着游荡生活,偶然会于城郊住宅附近见到。平常多见一对活动,秋后有结群现象,栖息在树顶上,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春末及夏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鸟雏、鸟卵等。分布于欧洲、非洲西部和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东至日本、东南亚。

松鸦形态特征

松鸦在中国亚种分化多,羽色变化较大。东北亚种前额、头顶、枕、头侧、后颈、颈侧红褐色或棕褐色,头顶至后颈具黑色纵纹,前额基部和覆嘴羽尖端黑色。背、肩、腰灰色沾棕,尤以上背和肩较为棕褐或红褐。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微具蓝色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和尾羽基部羽色较浅淡呈浅褐色。小覆羽栗色,中覆羽基部深褐色,先端栗色具黑褐色纵纹,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外翈基部具黑、白、蓝三色相间横斑,极为醒目。次级飞羽余部黑色,外翈靠基部一半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外翈灰白色,内侧三级飞羽内翈暗栗色,端部绒黑色。下嘴基部有一卵圆形黑斑,向后延伸至颈侧。颏、喉灰白色,胸、腹、两胁葡萄红色或淡棕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灰白色至白色。

其余亚种和东北亚种大致相似,但云南亚种额白色,头顶黑色,普通亚种和西藏亚种头顶无黑色纵纹,次级飞羽基部无白色。甘肃亚种和北京亚种头顶黑色纵纹均较细,次级飞羽基部白斑亦较小。

虹膜灰色或淡褐色,嘴黑色,跗蹠肉色,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35-175克,♀120-190克;体长♂300-360毫米,♀300-350毫米;嘴峰♂25-33毫米,♀23-33毫米;翅♂160-210毫米,♀165-192毫米;尾♂150-184毫米,♀150-175毫米;跗蹠♂32-48毫米,♀31-49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松鸦图册网址)

松鸦栖息环境

松鸦是一种森林鸟类,常年栖息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等森林中,有时也到林缘疏林和天然次生林内,很少见于平原耕地。冬季偶尔可到林区居民点附近的耕地或路边丛林活动和觅食。留鸟,常在一定范围内游荡。

松鸦保护现状

松鸦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松鸦种群现状

松鸦在中国分布较广,亚种分化较多,除部分亚种外,总的种群数量较丰富,是山地森林中常见鸟类之一。它不仅捕食大量森林害虫,对森林有益,而且由于它有贮藏种子的习性,对种子的传播亦是有益的,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松鸭补充介绍

  松鸭,有些地方称其为山和尚。其产地遍布我国南北各省,但新疆,青海及内蒙古没有松鸭的分布。
  成鸟体长约320毫米。头部、背部及肩部均为红褐色;额、喉及下体羽色较上体略淡;腰部及尾基纯白色;尾羽中部略具灰色和黑色相间的横斑;翅羽栗黑色并有艳蓝色斑块。嘴壳鸟黑色,足趾肉粉色,爪端暗灰色。雌雄体表羽色相近。
  松鸭属于山林鸟类,一年大部时间生活在山区林野间,很少到平原地带活动,多栖于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较少见于农村及田园。平时多雌雄成对生活,秋冬季节有结小群的习惯,常随食物而游荡于山林,偶至农村短暂活动觅食。
  春夏季松鸭以昆虫为主食,包括金龟、象、天牛、松毛虫、地老虎及其他多种农林害虫。也食雏鸟及鸟卵。秋末及冬季,主食植物性食物,如豌豆、野果及多种植物种子等,间食少量昆虫及虫卵。
  每年4-5月,松鸭多选在稠密的灌丛林间大树枝桠间筑杯形巢,以苔藓及嫩根等物构成,内垫细软的根类及鸟羽等。
  巢体多接近树的主干,每巢产卵3-5枚,卵壳呈淡灰黄色,并且有紫褐色及黄褐色斑。孵化期约17天,多于5月份出雏,6月中旬雏鸟离巢并开始独立生活。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松鸭”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松鸭”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