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特产

饽饽

饽饽特产照片

元宝特产饽饽介绍

满族人对面食统称

饽饽是用粘米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其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

饽饽文化历史

中国北方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中国北方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称为“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等。据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饽饽,古之铧锣也”。又据《升庵外集》:“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今京中书为饽饽,有硬面饽饽、发面饽饽......”。

承德人吃饽饽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每年来避暑山庄消夏,主食几乎都要吃饽饽。据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和嘉庆25年(公元1820年)《驾幸热河哨鹿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和嘉庆就餐用过“匙子饽饽、”、“油酥饽饽”、“芦花饽饽”、“奶油饽饽”、“澄沙饽饽”、“白面丝糕”等不下20多个品种。乾隆末年,一些御厨离宫休致到承德街定居,有的就在本市开设饭馆和点心铺,专以制作饽饽为生。到清末民国年间,承德街专营饽饽店铺已有几十家。较有名气的有王家名盛馆、二道牌楼陈记烧饼铺、杨家澄沙包、张三把大锅饼、满把烧麦、马家烧麦馆等。承德艺人张登顺的“混糖锅饼”远近驰名。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承德地方风味小吃尤其是饽饽越来越受当地百姓和旅游者的青睐。市内各饭店酒楼都有经营,并且已形成了五条胡同、陕西营、大、小佟沟、南园路、北兴隆街、石洞子沟等食品一条街。

饽饽补充介绍

  饽饽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用粘米做成。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粘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既香又甜。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饽饽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有一种面带红糖,色如芙蓉的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芙蓉糕。这种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各领-,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饽饽”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饽饽”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