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特产

纱阁戏人

纱阁戏人特产照片

平遥特产纱阁戏人介绍

山西省平遥县民间传统美术

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省平遥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纱阁戏人,因将采用多种工艺手法制作成的泥塑戏剧人物置放在碧纱遮罩的木制阁内而得名。纱阁戏人在明清时期已经流行于晋中地区。现藏于山西省平遥县清虚观内的纱阁戏人,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纸扎店铺六合斋民间艺人许立廷的作品,当时每阁工价2000文钱。原为36阁,现存28阁,有百余个造型各异的戏剧人物。每个约70厘米高的木阁舞台里,陈列着3到4个50厘米高的戏剧人物造型,有文有武,有坐有立,生旦净丑,样样皆有;形态优美,面目传神,装束逼真。多选择剧中精彩场面,展现刹那间的情景,有的张口高唱,有的刀枪对打,道具精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阁内的横额上都题写有剧名,有些还刻在木阁的地板上。纱阁戏人一般是由票号商家出资,由著名的民间艺人制作。于每年春节和元宵节闹社火时,专门陈列于县城中心的金井市楼内通道两侧供游人观赏。

2011年5月23日,平遥纱阁戏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01。

平遥纱阁戏人历史渊源

纱阁戏人的文化渊源,与宋代以后民间丧葬礼仪中的纸扎明器传承有关,与元代杂剧的空前兴盛有关,也与明清时期民间祈子风俗有关,更与平遥晋商大都会的商贸习俗有关。

明清时,平遥是商贾云集之地,当地的纸扎业因丧葬习俗中的攀比之风而兴盛,加上晋商与戏剧票友的推波助澜,纱阁戏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道文化景观。平遥古城街衢中心的市楼成为展出纱阁戏人的重要场所。市楼底层的平台廊柱间就是展出纱阁戏人的地方,廊柱四周恰好摆放36阁戏人。元宵节期间供人观赏,节后便存放入市楼内。过去当地有新婚夫妇买灯祈子风俗,把蜡烛点燃置放于纱阁前进行许愿、还愿。民间百姓遇有新丧之事,租来几阁纱人放在灵棚两侧,既表达了对先人的安慰,也反映了对民间戏曲的爱好。

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纸扎店铺六合斋民间艺人许立廷用普通的纸变幻出鲜活生动的戏曲小人儿,将这些栩栩如生的小人儿放置在舞台造型的木阁内,挂上碧纱罩,便活脱脱成一场场即将开幕的戏曲演出。本着对这些精致小物的喜爱,当地人常唤其“纱阁人人”,简称纱阁。

平遥纱阁戏人文化特征

平遥纱阁戏人表现内容

平遥纱阁戏人所表现的内容,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熟知和喜爱的晋剧、京剧、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36阁纱阁戏人取材广泛,有神话故事、民间生活、侠义传情、男女爱情等;形式有文戏、武戏、短打戏,阁阁不同;角色有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这些戏人,造型生动,情节引人,脸谱符合人物性格,神态符合剧情要求,阁阁皆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平遥纱阁戏人基本结构

纱阁戏人的结构可分为木阁、隔断、戏人和道具四部分。木阁形制规范,每阁高77厘米,宽83厘米,入深44厘米。除去木板厚度,内部空间高64.5厘米,宽74厘米,深36.5厘米。木阁前额装饰雀替,以装成戏台模样。木阁顶部与底部木板前方刻有凹槽,设有锁钥,展出完毕可以插板锁闭。隔断包括纱阁后壁与左右题壁,后壁是戏台前后台的分界,多采用三折七屏形式,省略了上下场门。后壁中间上方挂着题写剧名的横额,七条屏间绘有山石花鸟,书有劝世联文。左右题壁都有题记,或为格言或为诗歌,末尾署以店铺名或年月。

戏人所用材料因地制宜,方便可取,先用秸秆、谷草根据剧情需要扎成人形骨架,用铁丝或麻线扎牢,固定在木阁底板上。再用当地的红胶泥塑成头与手足,安插在骨架适当位置。头部与足部由石膏模子成型,然后根据剧情需要修改人物表情,待阴干之后施行涂色化妆。裹纸是制作戏人中最精细的一道工序,麻纸或草纸既廉价又柔韧,是包裹戏人的极佳材料,不同姿态的形体全靠草纸裹紧后展示。基本形状完成后,要用胶水刷透、晾干,以保持年久。戏人的最外一层用洒金宣纸精心裹粘,服饰的褶皱层次与轻纱般的质感,全凭艺人的匠心与使用材料的技艺。戏人的最后装饰还要经过画脸谱、贴头饰、戴服饰三道工序,主要的工作是上色和贴花。脸谱直接画在脸上,贴花要先在宣纸上画各种图案后剪下粘贴,头饰用草纸制成帽、盔、额巾之类后上色、贴花、簪花而成,制成的戏人,生末净旦丑俱全。

平遥纱阁戏人传承保护

平遥纱阁戏人传承价值

平遥纱阁戏人不仅是中国古代丧葬风俗中造型艺术的典型史料,同时也为山西地方戏曲的发展与流变提供了形象的佐证,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纱阁戏人以其独特的样式、生动的造型以及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已经成为研究传统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平遥纱阁戏人传承状况

平遥纱阁戏人的创始人是熟悉戏曲的纸扎艺人许立廷,人称“许老三”,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平遥城内六合斋纸扎店的著名艺人许立廷(许老三)制作了36阁纱阁戏人,专门用于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社火活动时在市楼内展出,或民间丧事活动中在灵前摆放。后来的传承人是泥塑纸扎艺人冀云丽、雷显元等人。平遥纱阁戏人传承人的匮乏以及年轻艺人对传统戏曲知识的缺失,使得平遥纱阁戏人传承面临困境。

平遥纱阁戏人传承人物

雷显元,男,汉族,1929年7月11日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平遥纱阁戏人。

平遥纱阁戏人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平遥纱阁戏人”保护单位资格。

纱阁戏人补充介绍

  “纱阁戏人”也叫“纱阁”,是以传统的戏剧为题材,先制作一个木阁,然后在木阁内摆放用稻秸泥和洒金宣纸扎制而成的戏剧人物。一阁一戏,一戏一场,犹如一个小舞台,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造型艺术。洒金宣纸的韧性、弹性以及表面张力都很强,扎成的服饰挺括平展,衣褶清晰自然,着色后显得尤其绚丽多姿,就像真纱一样,“纱阁戏人”的名称由此而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城内六合斋纸扎店的著名艺人许立廷(许老三)制作了36阁纱阁戏人,专门用于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社火活动时在市楼内展出,或民间丧事活动中在灵前摆放。据记载,这组戏人每阁工价两千文, 阁高70厘米,戏人高50厘米左右,形体优美,眉目传神,装饰逼真, 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引人入胜,堪称平遥纱阁戏人的代表之作。现保留下来的28阁真品藏在平遥的清虚观内。纱阁戏人的阁内横额上题写着剧名,有的还将剧名刻在木阁的底板上。平遥纱阁戏人所表现的戏剧内容十分广泛,大致说来,有历史剧14种,其中春秋战国故事剧3种,分别为《八义图》、《反棠邑》、《金台将》;秦汉故事剧两种,分别为《大进宫》、《鸿门宴》;三国故事剧1种,即《赶龙船》;南北朝故事剧1种,即《春秋笔》;隋唐五代故事剧5种,分别为《南阳关》、《战洛阳》、《双带箭》、《满床笏》、《飞虎山》;宋元故事剧各1种,分别为《斩黄袍》和《百花点将》。除此之外还有侠义公案剧6种,即《司马庄》、《邓家堡》、《祥麟镜》、《溪皇庄》、《画春园》、《恶虎村》;英雄传奇剧3种,即《余塘关》、《岳飞北征》、《困铜台》;神怪故事剧4种,即《铁钉床》、《狐狸缘》、《借伞》、《五岳图》;家庭生活剧1种,即《三疑记》。

   历经岁月侵蚀,时至今日,许立廷老人制作的每一阁戏人依然形象生动,光彩照人,犹如一幅幅工笔重彩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平遥纱阁戏人填补了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一项空白,已成为研究我国传统戏剧和民间美术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是平遥古城所独有的一份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纱阁戏人”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纱阁戏人”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