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特产

先市酱油

先市酱油特产照片

合江特产先市酱油介绍

先市酱油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川省合江县特产

先市酱油,四川省合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先市酱油是人与微生物共同作用至少三年形成的传统调味品。它不仅是食盐的健康代用品,而且融合了食材的各种味道,能使饭菜更加可口,只要添加先市酱油,就可做出味道鲜美的佳肴。

先市酱油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泽棕虹、味醇柔和、清香回甜、盐度适当,无苦、酸、涩等异味,锅煎不糊,久放无沉淀,不生花、不变质等特点。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先市酱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先市酱油历史渊源

先市酱油传统手工技艺历史始于汉,兴于唐。

据《合江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记载:先市酱园始于明末清初。

清乾隆元年(1736年),随着川黔官办盐岸的建立,赤水河盐运兴盛,先市镇盐商船户、纤夫云集,酱油作坊增多。赤水河流传的船工号子“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酱)油”,反映了古代赤水河区域酱油业的兴盛,也表明赤水河不仅有茅台、郎酒等美酒,更孕育出传统佳酿,即先市酱油。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先市镇乡绅袁映滨(字海宗)创业“江汉源”酱园。为促进酱园业兴旺,在酿造、制曲、发酵时,在厂区内三官庙祭祀天官、地官和水官,以保佑制曲、发酵过程中气候、温度、湿度等适中,保证酱油品质好、出油率高。

民国中期,“江汉源”酱园与镇上另两家酱园厂合伙经营,更名为“同仁合号”。“同仁合号”酱园有天然晒露发酵缸600多口遗存至今;并有多家酱油销售店铺,其中一家至今仍在经营。民国期间,先市酱油远销香港。

1956年,“同仁合号”酱园经公私合营,更名为“同仁合号先市酱园厂”。

20世纪60年代末,“同仁合号先市酱园厂”改制为国营“泸州市合江先市酿造食品厂”。

2000年改制为民营。

先市酱油产品特点

先市酱油又名“先市豆油”,以赤水河流域小麦大豆、赤水河水(井水)以及四川井盐为原料,利用赤水河流域特有天然微生物发酵精酿而成,色泽棕红,体态澄清,味道鲜美,余味绵长,具有浓郁清香而醇和爽口、咸甜适度而锅煎不糊、挂碗不沾碗、久存而不生花等特点。

先市酱油产地环境

先市酱油地形

合江县分布有娄山山脉中部向北延伸的的两条半山脉和一些中、低断头山,地形南高北低,形如肺页。深丘占1/2,浅丘占1/3,低山地带占1/5。海拔多在200-300米范围。县境山脉大体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属华蓥山山脉南缘的丘陵地带。区内由于地内营力和流水切割作用,形成海拔300—400米的孤丘坳谷间平坝地形。长江以南主要为娄山山脉支系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至境内,包括县东部和西南部大部地区。

先市酱油地貌

合江县地貌分四种类型:

沿江台阶地貌面积71.5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2.96%,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海拔高度一般210—300米。

低中丘宽谷地貌面积1179.4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48.86%。包括长江以北全部和长江以南部分地区。海拔300—400米。

高丘中谷地貌面积154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6.38%。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向斜低山下部和背斜翼部,海拔300—500米。

低中山窄谷地貌面积1009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41.80%。包括县东部和西南部大部分地区。

先市酱油水文

合江县有长江、赤水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溪108条。长江在神臂城镇大岸溪入境,至望龙镇踩溪出境,境内长55千米。江面最宽(神臂咀外灌子口)约1000米,最窄约500米。常年流量每秒5.34万立方米,平均流速每秒3.71立方米,最大流速5.07立方米/秒。有观音溪、赤水河、小洋洞等大小河溪8条注入。入境高程216.4米,出境高程203米,落差13.4米。水流平缓,长年通航,是水上交通“黄金水道”。赤水河自九支镇截角垭入境,至合江城南注入长江,境内长62千米。河床宽100—300米。常年流量每秒64立方米。有沙溪河、马哮洞、佛龙溪、习水河等大小河溪8条注入。入境高程225.4米,入长江高程206米,落差19.4米。是川南黔北水上交通要道。

先市酱油气候

合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357天。全县常年平均气温18.2℃。北部浅丘和部分谷地18—18.3℃,积温6570—6670℃;中部深丘地区16.7—18.1℃,积温6090—6630℃;低山区海拔300—700米之间,常年气温15.9—18.1℃;中山区海拔700—1700米之间,常年气温15.3—9.9℃。河谷积温6600℃左右,1600米高度积温3800℃左右。从北到南气温由高到低,相差8.1℃,积温相差3000多度。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348.9小时。一年中,11月一4月为456.1小时,3—7月为719.1小时,4—8月为831.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84.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70.9天。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优质水资源,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先市酱油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为先市酱油提供了理想的酿造环境。

先市酱油产品荣誉

先市酱油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供销系统产品优质奖”、西博会名优农产品、“四川老字号”、“泸州市首届知名商标”等荣誉。

先市酱油传承保护

2022年2月,“泸州市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先市酱油酿造技艺于被四川省政府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先市酱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先市酱油地理标志

先市酱油地域保护范围

先市酱油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合江县现辖行政区域内赤水河沿岸5千米以内区域。

先市酱油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大豆:蛋白质含量40%至52%,符合国家关于大豆的标准规定。

2.水:产地范围内的赤水河水或赤水河边的井水,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3.井盐:选用井盐,符合国家关于食用盐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浸泡→蒸煮→冷却→拌粉→制曲→发酵→淋油→暴晒浓缩→调配→灭菌→灌装。

2.关键控制环节:

(1)浸泡清洗:黄豆经筛选、水洗后浸泡,夏季3小时,冬季5个小时,以豆粒胀起无皱纹为度。

(2)蒸煮:将浸泡后的大豆入木甑内,90℃蒸煮12小时,焖12小时。

(3)冷却摊凉:将蒸煮过的豆料摊放到料台冷却至33℃至35℃,手感不发烫。

(4)拌粉:豆料与小麦粉按10:3拌匀,保持黄豆颗粒完整。

(5)制曲:将拌和好的豆料放到竹扁内均匀铺开,利用曲室内天然菌群,33℃至35℃培养45小时以上,至豆料上长出白色菌丝,继续保温5天,逐渐呈绿黄色成曲。

(6)发酵:采用日晒夜露高盐稀态发酵法,盐水浓度控制在18%至20%,发酵周期为三年以上。

(7)淋油:采用自然浸出法取油。酱坯成熟后,先在敞口陶缸中放入“秋子”(竹编的过滤器),再将成熟坯料放在秋子的四周,加盐水浸泡,然后将浸出的酱油反复浇提(楠竹制成的舀取工具)在秋子内舀取冲淋,经过48小时浸泡后便可取酱油。

(8)晒露浓缩:将所取的生抽酱油,放入敞口大晒缸中,沉淀、暴晒3个月(一个三伏天)以上。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棕红,体态澄清,浓郁清香,醇和爽口,咸甜适度,味道鲜美。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全氮(以氮计),克/100毫升≥

1.5

氨基酸态氮(以氮计),克/100毫升≥

0.8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克/100毫升≥

15

3.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先市酱油专用标志使用

先市酱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合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先市酱油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先市酱油补充介绍

  该产品是泸洲传统的名特产品之一。已有70多年生产历史。该产品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泽棕虹、味醇柔和、清香回甜、盐度适当,无苦、酸、涩等异味,锅煎不糊,久放无沉淀,不生花、不变质等特点。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先市酱油”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先市酱油”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