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特产

青石斑鱼

青石斑鱼特产照片

乐清特产青石斑鱼介绍

石斑鱼科石斑鱼属动物

青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awoara)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鱼类。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口大。鳃耙数8-9+16-18。前鳃盖骨后角具2-5个强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5;纵列鳞数92-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臀鳍硬棘Ⅲ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则呈金黄色或淡;体侧具4条暗色横斑,尾柄处亦具1条横斑,另在头颈部具一不明显之横斑。头部及体侧散布着小黄点;体侧及奇鳍常具灰白色小点。背、臀鳍软条部及尾鳍具黄缘。

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

青石斑鱼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较大,大于体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3倍。头背部弧形;眶间区窄,中央微凸。眼较小,短于吻长。口大;上颌前端具有3个圆锥齿及1个能向后倒伏的牙齿,内侧绒毛状齿;下颌前端2个圆锥齿,内侧齿细尖,排列稀疏。鳃耙数8-9+16-18。前鳃盖骨后角具2-5个强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49-55;纵列鳞数92-109。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Ⅺ,软条15-16;臀鳍硬棘Ⅲ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之上半部呈灰褐色,腹部则呈金黄色或淡;体侧具4条暗色横斑,尾柄处亦具1条横斑,另在头颈部具一不明显之横斑。头部及体侧散布着小黄点;体侧及奇鳍常具灰白色小点。背、臀鳍软条部及尾鳍具黄缘。

青石斑鱼主要价值

青石斑鱼为海产名贵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中国出产的青石斑鱼除在国内鲜销外主要供出口,不仅畅销而且售价甚高,已成为一项创汇渔业。

青石斑鱼的营养价值高,具有口感鲜美,富含高蛋白、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是优质的食用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功用。其食法也较多,除清蒸、清炖和红烧外,煎、炸、炒也各具风味。

青石斑鱼栖息环境

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在珊瑚礁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较多,喜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栖息水层随着水温的升降而有深浅的变化,春、夏、秋分布在10-30米深处,盛夏在2-3米处也有分布,秋冬季节水温下降,迁移到较深水域,一般幼鱼栖息的水层比成鱼浅,高龄鱼则较少移动。青石斑鱼是广盐性鱼类,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都可以生存,最适盐度在30℃左右。

青石斑鱼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数据缺乏(DD)。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青石斑鱼补充介绍

  产品名称:青石斑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
  产品简介: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Temmimck ep Sohkgel)生产栖息在水清、流激、水质优良的海底岩礁处。我县南麂海域是我国青石斑鱼主要产区,年产达100多吨,并以其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体呈长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350—750克。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鳃盖骨有两个扁平棘。体被细栉鳞,例线与背缘平行。休背棕褐色,腹侧浅色, 全身均散布着橙黄色斑点,休侧有5条暗褐色横带,l和2带紧相连、3和4带位于背鳍鳍条部与臀鳍鳍条部之间、5带位于尾柄上。背鳍鳍条强硬;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下方;腹鳍胸位;尾鳍圆形。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鳍条部边缘及尾鳍后缘黄色。
  产品历史: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其中南海较多,常年均可捕获,以春、夏季为渔获旺季。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青石斑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青石斑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