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特产

化德大白菜

化德大白菜特产照片

化德特产化德大白菜介绍

化德大白菜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特产

化德大白菜,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化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寒暑剧变,昼夜温差大,风沙日数多,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化德大白菜叶球弹头形、半叠抱直筒型,外叶浓绿、内叶嫩黄、叶帮质嫩,叶柄汁多甜脆,气味清新,糖分含量高、纤维较少、口感好,品质佳。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化德大白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2月17日,“化德大白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化德大白菜历史渊源

化德县地处内蒙古大草原南缘,清末民初,清王朝实行“招垦实边”政策,使得山西、河北农民大批涌入境内开荒种地,大白菜基本属于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仅供自家食用,多余的大白菜会拿到集市上出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第29军军长宋哲元到化德境内视察军务,并在朝阳、嘉卜寺等地部署驻军,部队伙食就以大白菜为主要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大白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58年冬到1959年秋,全县大办公共食堂,社员村民到公共食堂吃集体饭,主要食材也以当地大白菜为主。1977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局在化德县召开全区青贮饲料现场会,推广化德县“立秋贮青草、白露贮山药秧、秋分贮白菜叶”的经验。

1999年全县水浇地面积恢复到28250亩,2004年达到5.08万亩,随着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当地大白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总播面积70.32万亩,其中以大白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产量达16.6万吨。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目前大白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7.5万亩。

20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定,同年被自治区农牧业厅授予“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产品深受外来商客和消费者的青睐并远销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化德大白菜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化德大白菜叶球弹头形、半叠抱直筒型,横径18~25厘米,纵径25~30厘米,单株重4千克左右,外叶浓绿、内叶嫩黄、叶帮质嫩,叶柄汁多甜脆,气味清新,糖分含量高、纤维较少、口感好,品质佳。

内在品质指标:化德大白菜营养成分含量参照范围:蛋白质:1.1~1.5克/100克;粗纤维:0.4~1.0克/100克;维生素C:10.2~16.1毫克/100克;烟酸:0.1~0.4毫克/100克;铁:2.1~2.6毫克/100克;钾:128~133毫克/100克;钙:35~52毫克/100克;镁:5.4~12.3毫克/100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造就了其独特的品质。化德大白菜含较多维生素,与肉类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鲜美味道,又可减少肉中亚硝酸盐类物质和亚硝酸盐的产生。特别适合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除供熟食之外,还可以加工成菜干或腌制品,具有“开胃、健脾、补充维生素”等功效。

化德大白菜产地环境

化德大白菜土壤地貌

化德县境内地貌总体趋势是西高东低,中部凸起,形成高低起伏态势。海拔高度在1244—1719米之间。按地貌特点分为低山丘陵区、缓坡丘陵区、山间盆地、山间洼地、河谷洼地、波状高原六种类型。低山丘陵区占县域面积21.9%、缓坡丘陵区县域面积19.7%、山间盆地县域面积12.5%、山间洼地县域面积29.4%、河谷洼地县域面积3.8%、波状高原县域面积12.7%。据1983年县土壤普查和1989~1992年县内土地资源调查,化德县土壤分布有栗钙土、草甸土、盐土3个土类,8个亚类,21个土属,108个土种。草甸土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洼地。成土母质为冲洪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在2.5~2.9%之间。

化德大白菜气候情况

化德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光能充足,寒暑剧变,昼夜温差大,风沙日数多,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年平均气温2.5℃,无霜期年平均103天,≥0℃积温2502.7℃,持续天数196天;≥5℃积温23388℃,持续天数160天;≥10℃积温19274℃,持续天数117天。境内多晴朗天气,大气透光好,光照时间长,太阳光辐射强度大,光能源丰富。平均年日照时数3078.7小时,年日照率69%。年平均降水量329.9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年平均相对湿度56%。年蒸发量较大,平均蒸发量2046.1毫米,是年降水量的6.2倍。

化德大白菜产品荣誉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化德大白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2月17日,“化德大白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化德大白菜地理标志

化德大白菜地域保护范围

商都县所辖七台镇、小海子镇、十八顷镇、大黑沙土镇、玻璃忽镜乡、屯垦队镇、三大顷乡、卯都乡等8个乡镇52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8′~114°15′,北纬41°18′~42°29′。

化德大白菜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2-1668。

质量安全规定

化德县空气清新、土地环保、水源清洁,大白菜生产地符合国家无公害大白菜产地生产标准。生产严格执行GB/T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不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包装材料、贮存、运输符合GB/T16764要求,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环保制度,严格控制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建立环保标志牌。

特定生产方式

1、品种选择:种植品种为“四季黄”选育而成的“民乐王”。

2、播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理化性状良好,以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耕翻深度25厘米,结合整地重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666.7平方米。

3、播种:3.1播种时间:春茬型品种5月上旬播种,苗令25天,6月初定值。秋茬型品种7月初播种。3.2播种方法及播量:采用穴播,每穴播种3~4粒种子,播后盖细土0.5厘米~1厘米。每亩用种40克左右。

4、栽培密度穴播行距50厘米,株距35~40厘米,亩株数3335~3810株。

5、田间管理:5.1间苗定苗3片~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苗2株~3株。7叶~8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5.2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在3片~4片真叶时进行浅锄,刮破地皮即可。第二次在定苗后,深锄5厘米~6厘米。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浅锄3厘米深。5.3合理浇水:发芽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较少,但种子发芽出土需有充足水分;幼苗期根系弱而且分布浅,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以利幼苗吸收水分,防止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系。莲座期需水较多,掌握地面见干见湿,对莲座叶生长既促又控,促进生根、包心。结球期需水量最多,应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结球后期则需控制浇水,以利贮藏、运输。整个生长期需浇水5~6次。5.4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在幼苗期、莲座期、结球初期和结球中期分期施用。定苗时,每667平方米追施5千克~7.5千克硫酸二铵;莲座初期结合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粪稀1500千克~2000千克,过2天~3天后再复一次清水;结球初期和结球中期再追肥2次~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粪稀1000千克~1500千克,并配施硫酸钾5千克。肥水交替使用。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在莲痤期和结球初期通过叶面喷施适当补充钙、铁等中、微量元素。

6、病虫害防治:6.1软腐病: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6.2霜霉病: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6.3炭疽病、黑斑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6.4病毒病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6.5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病毒及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或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阿维菌素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喷雾。菜蚜:10%吡虫啉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7、适时采收:大白菜在叶球长成、坚实后,可视市场供需情况适期采收供应。在第一次寒流来临前抢收完毕。土壤条件: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土壤肥力较高。不宜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化德大白菜专用标志使用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来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并具备登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资质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质量技术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备以上几种条件可以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与持有人签订协议,明确权力义务和使用数量。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及其它规定使用标志,接受当地农业部门监督管理。明确地域范围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化德大白菜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化德大白菜补充介绍

  化德大白菜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化德县的特产。

  大白菜产业是化德县种植业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大白菜种植面积7.5万亩。在大白菜产业化建设过程中,我县坚持举绿色旗、走品牌路,着力推动品质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通过集成蔬菜全部先进适用技术,全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栽培、新品种引进、绿色防控、田间抽样检测、蔬菜市场监管等技术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使全县大白菜产业化进程得到长足发展。产品远销京、津、冀、浙、鲁、皖等城市,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2014年大白菜销售量为5.76亿斤,年销售收入6560万元。大白菜已经成为提高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我县主栽的中晚熟大白菜,集中上市时间是9月中下旬,上市集中而且量大,销售时间短,常被外地客商乘机压价。对此,农业技术部门做出了相应对策,将播种时间分成4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4月底到5月初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大白菜育苗、栽培。比露地大白菜早上市2个月,价格是露地大白菜的4倍多。其它时间段是在5月底开始每10多天种植一批,直到6月底种植完毕。通过分期播种达到排开上市的目的。8月中旬开始大批上市,一直到10月初出售完。在大白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10多辆30多吨的汽车停在蔬菜交易市场,大白菜源源不断地被运往了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人民币也大把大把地送到菜农手中。分期播种排开上市的创举,既避免了由于蔬菜集中上市对市场形成压力,又缓减了菜农因为短时间内需要卖的菜太多而忙不过来的压力。

  我县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大白菜生产县,2004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证,同年被自治区农牧业厅授予“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认定为绿色产品。到2014年年底,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9万亩,绿色产品认证3740亩。去年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召开的2014年第六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我县大白菜顺利通过评审。从此,我县生产的冷凉蔬菜“化德大白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我县将进一步对产品进行精包装和加贴标志,扩大我县大白菜的知名度。

  地域范围

  化德县属内蒙古自治区,是乌兰察布市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旗县之一,位于半农半牧交错带。地处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市最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3′04″—114°48′13″,北纬41°36′47″—42°17′41″之间。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接壤,西、西南与商都县相连,东、东南与河北省康保县交界,东北与正镶白旗毗邻。东西长108.5公里,南北宽72公里,总面积2527平方公里。行政划分为6个乡镇,保护地域包括上述全部乡镇朝阳镇、长顺镇、七号镇、白音特拉乡、德包图乡、公腊胡洞乡,93个行政村内。保护规模为年产量为45万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化德大白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化德大白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