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

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特产照片

泾特产泾县特尖介绍

安徽省烘青绿茶品种

泾县特尖是安徽省烘青绿茶中的一个特有品种,其产量最为集中,质量也属上乘的要首推泾县所产的尖茶。特尖就是泾县尖茶中的精品。据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泾县尖茶的级别按其品质和采期分为:魁、贡、天、地、人、和、元、享、利、贞十个等级。后以将级别划分改为提魁、特级尖茶和一至六级十二等的一般尖茶,一直延续。由于一些习惯原因,提魁也往往归入特级尖茶之中。

泾县特尖历史溯源

泾县特尖特尖荣誉

1983年在中国出品商品基地及专厂建设成果会上,泾县提魁的特尖受到外贸部门和有关领导的赞赏,并获得了外贸部颁发的“荣耀证书”。

泾县特尖特尖的发展

1985年特尖(提魁)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优质茶,获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1986年特尖(提魁)被商业部评为中国名茶。由于历史原因,尖茶已成为

泾县的一个主要茶类。新中国成立初期,尖茶产量占全县茶叶总产品的60%。1953年后,因改制条茶,使这一传统产品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尖茶产品濒于绝迹。1973年后,恢复尖茶生产,但发展缓慢。

1984年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尖茶产量迅速增长。1987年产量达332吨,1990年超过500吨,1993年接近600吨,占全县总产的70%左右。其中特尖150吨,重振了尖茶生产的昔时风采。

泾县特尖特色产地

其中以爱民的阴尖、南容的濂长、汀溪的大坑、铜山的麻岭、晏公的茶冲、陈村的里坞坑等地所产尖茶品质最好。是提魁的特尖的主要产地。

泾县特尖品质特点

泾县特尖具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

鲜醇、甘爽耐泡、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肥壮的优异品质特征。新创名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泾县特尖茶品功效

泾县特尖功能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泾县特尖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林环保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地质测试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科研。

泾县特尖成份

单位共同研究,从泾县特尖中分离出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B—胡萝卜、多酚类、三萜甙类等物质及钙(Ca)、钾(K)、钠(Na)、锰(Mn)、钼(Mo)、镁(Mg)、铁(Fe)、锌(Zn)、硒(Se)、锗(Ge)、铬(Cr)、镍(Ni)、磷(P)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泾县特尖作用

为凉肝散风、止痛消炎良药。对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口腔炎、咽喉炎等疗效显著;对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气、疟疾、便秘等有较好疗效;对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及烫伤等;如果把它当作茶泡饮,其滋味甘凉、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们誉称为‘绿色黄金’、‘益寿茶’、‘美容茶’”。现代科学临床应用表明,泾县特尖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搞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被国内外消费者誉为保健茶、益寿茶、美容茶,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泾县特尖制作工艺

泾县尖茶的采、制工艺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特尖要求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茶农形象地称为“一叶抱,二叶靠”。茶芽还须肥壮完好,长约3厘米,每100个鲜茶芽重量应为15克左右。采回的鲜叶必须立即摊放,一般是上午采,下午制。尖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分为杀青和烘焙两道。杀青投叶量要少,拌炒为主。烘焙用炭火,分初烘和复烘两道。初烘、复烘均用四只烘笼连续进行,其中并有轻压做形。尖茶外形松散,难以贮藏保鲜,因此要求成品茶含水量低于4%。

泾县特尖鲜叶分级

适合制的鲜叶要求在一芽二叶以上,但鲜叶要分级采摘。将一芽二、三叶的鲜叶作一等次,一芽三、四叶的又分一等次,老茶作另一档次分开。采茶时应采用“提折”采,禁用指甲“捏采”及“一手抓采”,尽量避免损伤嫩叶。忌紧压、曝晒、雨淋鲜叶。上午十点前钟后所采的鲜叶分开制作。

泾县特尖晒青

总体原则是薄摊快晒。要求晒青叶均匀一致,失水率在某些方面15~20%左右为宜(即10斤鲜叶经晒青后重量在8.5至8斤左右).晒青标准以顶芽下第二片叶叶色变为暗绿、有光泽,叶片微向后卷为度。晒青程度应根据鲜叶嫩度、产茶季节、气温高低|、空气湿度的大小、光照强度、制作过程的可连续程度等灵活掌握,以便发挥此工艺的最佳水准,提高成茶的质量档次。晒青在室外当阳处以篾制品或铁筛垫晒,晒青叶摊放厚度宜薄不宜厚,以叶片这间互无遮挡为最好;整个晒青过程需轻手翻动2至3次,使晒青叶受光照程度均匀一致。在空气湿度大、气温较低的天气晒青程度应重些,在气温较高、光照强烈或不能保持制作连续性(时间不充分)情况下则不能重晒,强光照(中午)或高温条件下晒青应分次进行,每次晒青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气温超过35℃时不宜进行晒青。晒青时间在春、秋季一般掌握在30至45分钟左右,夏季则在15至25分钟左右。不论在哪一个季节,凡晒青不到5分钟即显浓郁花香的鲜叶不宜制,应立即停止晒青,移至室内摊放2至3小时后,待再显花香时则可杀青,以绿茶的方式炒制。晒青叶以闻这微青、略带“水香”味为好,闻这显甜味、或全为“水香”味则为晒青过度。

泾县特尖摊放做青

青叶移室内1至2小时后即可进行做青。做青手法是两手伸开,掌心向上,手指叉开,将晒青叶轻轻捧起,掌心抖动,手指微向上提,使青叶丛手掌两边及指隙间滑下,叶子受振支散开,叶边受到摩擦。或两紧握筛沿,前后左右轻轻抖动,使叶子在筛内互相碰撞,这两种方法在做青过程中经常交叉使用。一般须经3至5次做青后才进行杀青,高香一般做青次数超过5次,此工序耗时在4至10小时这间。做青分为促活与呈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须经2至3次做青,耗时2至3小时,后一阶段在3小时以上。做青总原则是轻手、多次、先轻后重;做青次数逐次增多;摊放间隔时间逐步拉长。在具体操

作中亦受气温的高低、晒青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应适度调整做青及摊入间隔时间。第一次做青次数来回2至3次,以后每次做青次数逐倍增加。每次做青间隔时间逐步延长,即第一次做青后摊放1小时才进入第二次做青,则第二次做青后须摊放1小时以上则做青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做青前一阶段主要是促使鲜叶内水分的重新均匀分布,去除部分青味。使叶色坚挺呈活气(即与刚晒青时一样),利于做青均匀.在进入第三次做青后鲜叶呈青辣味,第四次做青后显青辣带花香,在理往前第五次做青后显香花香略带青辣味,待香气伏后即可进入下一工序,也可再做一次青才进入一工序。若出现花香带甜味的情况应及时转入下一工序。若做青叶变为纯味则为做青过度或间隔进间过长成茶不具花香。

泾县特尖杀青

杀青与绿茶方式的锅温求大体相似,但操作手法却与黄茶类同。杀青过程要求“多闷少扬,扬闷结合”。锅温以能断续听到锅底“噼啦”声为度,急迫的“噼啦”声为锅温偏高。杀青程度以绿茶制作相同。

泾县特尖揉捻

揉捻与绿茶相同,但揉捻程度可以重些,揉捻叶温在30至45℃之间对成茶品质增进作用。

泾县特尖烘干

烘干过程要求比较严格。揉捻叶解决后应及时烘制。烘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烘干前期温度在100至120度左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中途翻转2至3次,后转入70至90度的火温烘至9成干,再经离火摊凉10分钟左右转入60至70度火温炖火3至6个小时,即为烘干到度。

泾县特尖包装

茶时经烘干摊凉后及时包装,避光、避异味、放阴凉干燥处保存。

泾县特尖冲泡方法

冲泡时,应根据茶叶的老嫩、叶张大小,以及含绒多寡等外观因素来决定注水方式。绿茶冲泡的方法由注水、投放茶叶方式的不同的而称之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泾县特尖上投法

先在玻璃杯中注七分满的水,然后向杯中投放茶叶。

这种方法适用于茶芽细嫩,紧细重实的茶叶。覃塘毛尖以及芽头肥壮的碧螺春等。它的优点在于让茶芽避免水流激荡,自然与水浸润,以利于茶汤的细柔爽口甘甜。

中投法:先在玻璃杯中注三分水,放入茶叶,轻轻摇晃使茶叶与水初步浸润,然后再向杯中注满七分水使茶叶与水充分浸润。这种方法适用于茶芽细嫩,叶张扁平或茸毫多而易浮水面的茶叶。

泾县特尖下投法

先在杯中放入茶叶,注入少量足以浸润茶叶的水,轻轻摇晃使茶叶与水初步浸润,然后再向杯中注满七分水使茶叶与水充分浸润。这种方法适用于叶张扁平或宽大的茶叶。

用以上方法冲泡后,约一分钟左右出茶,即可泡出绿茶鲜爽回甘、水醇汤柔的特点。那种茶缸一壶泡到底的便捷方式不太适宜于绿茶,这样一来,绿茶最引以为豪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已经由高温闷泡而转化而消失了。

有的人喜欢用盖碗、瓷壶或紫砂壶冲泡,也不是不可行,只要根据茶具来把握水温和出茶时间,泡出绿茶的特点,都会泡出一杯芳香甘美的好茶。

泾县特尖补充介绍

  泾县特尖:新创名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泾县特尖”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泾县特尖”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