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特产问答>

去宜春游玩哪些特产值得买?

十大江西宜春市特产推荐

更新时间:2023/4/7

宜丰根雕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特产宜丰根雕

宜春特产 - 宜丰根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底蕴。从县博物馆馆藏根艺品“鹿回头”等文物的考证中,大致可追寻到宜丰根艺源起魏晋、唐宋,兴于明清时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旅游业的兴起,宜丰的根艺从传统中脱离出来,走向市场经济的平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彩,成为宜丰文化艺术中卓然超凡的一例。

据统计,自1987年选送70件根艺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展以来,宜丰根艺已有400余件入选全国、全省及全区各类艺术展,有110多件获奖,其中20多件获国家级奖。单文峰创作的《花团锦簇笑春风》在“全国第七届根艺美术精品展览”中获奖,并藏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史卫《鄱阳渔颂》、王贵水《马的印象》均获“全国首届根艺展”二等奖。在1997年全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节上,宜丰选送的13件根艺作品有3件获得一等奖。

如今,根艺创作队伍遍布全县各乡镇,并形成了集根艺创作、花卉、盆景制作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群体,人数增至200多。宜丰也被誉为“根雕艺术之乡”。

“奇根能寓天下意,巧手可塑古今情”,赏根艺,聆听一份神奇的思想,心灵得以陶治荡涤,情感得以日渐升华,宜丰人从根艺的意趣和境界中,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洞悉到了…详情

丰城田螺辣酱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春特产丰城田螺辣酱

宜春特产 - 采用传统的晒酱、熬酱经验和精选上等野生田螺肉,经现代工艺、科学方法秘制而成的新一代极富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经科学分析。田螺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利于人体吸收的钙、磷、铁等物质,营养丰富,并且有清热、明目,利尿等功能。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且有开胃、健胃等多种功效。“龙共牌”田螺辣酱及其系列产品牛肉辣酱、芝麻辣酱、豆豉辣椒、火锅底料、香辣豆乳、香辣萝卜干极品田螺王、龙共“老干妈”等,均系可直接食用的调料方便食品,也可用于做调料,香辣味美,风味独特。

田螺酱选用上等的野生田螺肉,采用传统的晒酱、熬酱技术,经现代工艺秘制而成。香辣鲜美,风味独特。

现在江西或国内部分城市可以看到,“龙共”牌田螺辣酱,“龙共”牌三星田螺辣酱采用传统的晒酱、熬酱经验和技术选用上等的野生田螺肉经现代工艺和科学方法秘制而成的新一代极富地方物色的名牌产品.产品香辣鲜美风味独特是佐餐调味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98江西市场食品质量优胜产品江西市场质量上榜品牌首选产品江西省质量协会质量信得过产品江西省经贸颁发的97年优秀新产品…详情

高安腐竹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春特产 - 高安腐竹,江西省高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安县腐竹生产历史悠久,得益于该县优良的大豆原料和锦河特殊的水质条件,高安腐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多次荣誉国家、省市产品荣誉,产品销售20多个省市,并打入了国际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科威特等国家。

高安腐竹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豆制品,主产.地江西省高安市,以产地而得其名。高安腐竹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是腐竹品牌中的极品,产品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支条均匀,条内空心,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显其长。具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高达50,脂肪达30。高安腐竹别具一格,风味独特,行销二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高安市生产的高安腐竹与其他地区生产的腐竹从感观、风味、理化指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感观不同。高安腐竹外表油亮光泽,呈淡黄色(与黄豆色泽相吻合)、支条匀称、条内空心;而其他地方生产的腐竹缺少油亮光泽,色泽与黄豆本色有偏差,有的偏白、或偏黑,腐竹成型不均匀。二是风味不同。高安腐竹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毋需加工煮熟即可闻到自然的豆香滋味,而…详情

奉新大米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宜春特产 - 奉新县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而闻名,奉新大米种植、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选作贡品进入宫廷,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奉新大米外观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米粒细长大小均匀,坚实丰满,粒面光滑、完整。奉新是南方稻区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县。奉新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厦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提高奉新大米的知名度,提升产业优势,奉新县农业部联合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组建投资总额超6000万元的江西聚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极具奉新特色的给力米、松竹米。为依法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奉新大米已申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于2009年12月正式通过认证保护。

在农耕技艺上,奉新大米种植技艺有着重要的地位。千年来,奉新农人遵循着传统耕作技艺,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奉新县志》(清同治版)“物产”篇中物别记载:“稻下乡宜早,上乡宜晚”充分说明了奉新大米种植几百年来就稻作遵时的习惯,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稻宜”、“稻灾”、“水利”篇中,也详细记录了以奉新为主的南方水稻种植技艺,同时奉新农人更重视水稻种植后期的收割、晾晒、…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