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特产

广州砖雕

广州砖雕特产照片

番禺特产广州砖雕介绍

广州砖雕属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砖雕是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特色的墙体装饰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市老城区、番禺区沙湾镇和花都区。在秦末汉初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中山四路)出土的熊纹空心汉砖,见证了广州砖雕的久远历史。明清时期,广州砖雕已在祠堂、庙宇和民居中广泛采用,并形成了独特风格。民国以后,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砖雕装饰已日渐式微。近二、三十年来,广州砖雕又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广州砖雕历史渊源

传统广州砖雕多用于装饰门楣、探头和据墙等,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交相辉映。其表现题材有各类人物、花鸟鱼兽、山水楼台、几架炉瓶、书法纹样等,尤喜表现寓意吉祥兴旺的繁花似锦、龙凤呈祥、天仙献瑞等内容,以及从古代小说、传统戏曲与木鱼书中截取的能显示盛世景象的人物故事片断。

广州砖雕以用于建筑并烧制好的上等青砖为材料,用刀刻工艺制作,所用工具为打坯刀和修光刀两种,修光刀又包括大单刀、小单刀、大圆刀、中圆刀、小圆刀、斜口刀等,制作程序为设计图绘制、打坯、收光、编号、拼接、粘合、细修等。其中的打坯即进行实体雕刻是关键环节,需运用劈、凿、削、刮、挖、钻、镂等多种刀法,以完成各种造型;而收光则最具特色,是对造型的细部作精雕细刻的修整收细,以至所刻物象的细微之处,均显得纤细如丝,远观如缕缕轻丝垂挂于砖雕之上,广州砖雕也因此特有刀功而被称为“挂丝砖雕”。刻雕技法主要有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种类,把几种技法融于一体构成巨幅组合砖雕,为广州砖雕所擅长。一些古宗祠、书院、仙馆,尚存纵横数尺,需几十块乃至数百块刻雕了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的青砖组合镶嵌而成的巨幅砖雕,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现广州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创作的宝墨园巨型砖雕影壁《百花吐艳百鸟和鸣》,高达5米,宽至22米,已被列为上海“吉尼斯大世界之最”。

广州砖雕传承保护

受现代建筑时尚装饰的冲击,砖雕作为传统建筑装饰如今正日益萎缩,加之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愿意学艺承传者寡,而深谙这门工艺的艺人也越来越少,广州砖雕已面临失传困境,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广州砖雕补充介绍

  砖雕是古代建筑装饰工艺之一,清代更加蓬勃发展,名家辈出。艺人选用上等小块青砖,运用高超的技法雕成各种故事人物、花鸟山水、博古图案等,然后拼接成整幅画面,镶嵌在青砖墙上,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陈氏书院的大型砖雕,就是当年番禺的黄南山、杨鑑廷、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砖雕艺人的杰作,也是广东砖雕艺术的精华。

  早在汉初,古南越王宫御苑中(现在广州市中山四路)便已出现了广州砖雕的雏形-——刻有花纹的汉砖,可见其历史久远。广州砖雕到了明代,在民居中的运用已非常广泛,形成了岭南水乡民间建筑的独特风格。影响所及,直达东南亚各地。到了清代时期,广州砖雕艺术更是受到了宫廷的赏识。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沙湾雕塑、壁画大家黎文源曾被慈禧太后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

  清代后期,随着现代建筑的兴盛,砖雕艺术逐渐被现代雕塑工艺装饰所取代。至民国初期,采用砖雕装饰已较为罕见,续当时的古坝村艺人韩作轩之后,沙湾砖雕便走向沉寂。目前,沙湾砖雕艺人也是寥寥无几,仅有自学成材的青年艺术家何世良一人仍在执着地追求着这门渐渐被世人忘却的传统工艺。

  与其他地方的砖雕不同,广州砖雕在选料方面,广州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特征;在技法方面,广州砖雕将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艺术互相穿插应用,手法自然生动,刀法明快、干脆,并秉承了岭南雕刻艺术细腻为主的艺术特征,讲究刀工、注重精雕细刻,线条清细玲珑;在题材方面,广州砖雕喜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也善于将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入画,表现出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这也正是岭南特色工艺美术风格的体现。另外,广州砖雕讲究造型和层次,图案紧凑、层层叠叠,立体感强,形成了以挂线雕为代表的雕刻技法。

  广州砖雕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砖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支流,又是岭南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种,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由于砖雕工艺复杂、成本高,而经济效益低,加上少有建筑使用砖雕,使深谙这门工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乏善可陈。这项民间工艺正濒临失传,现状堪忧。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广州砖雕”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广州砖雕”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