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特产

萍乡湘东傩面具

萍乡湘东傩面具特产照片

湘东特产萍乡湘东傩面具介绍

萍乡湘东傩面具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省萍乡市民间传统美术

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傩面具以樟木刻制品为多,面具造型沿袭古法,程式独特 。萍乡湘东傩面具的造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

2006年5月20日,萍乡湘东傩面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45 。

萍乡湘东傩面具历史渊源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人,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

萍乡普遍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百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

傩,起源于氏族社会的巫,是原始初民娱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它的道具中最具特色的是造型各异的面具,戴上面具于舞足蹈,以求消灾纳吉祈祷安宁,作为社会现象和人文现象流传至今。

萍乡均以扬武(吴)处师为傩神面具镌刻祖师,信仰扬武处师教、或称茅山教。奉三元唐、葛、周为主神。湘楚是巫傩发达之域。萍乡地处吴头楚尾,故巫傩文化源远流长。据有关专家考证,大部分傩面具可以上溯到宋末元初。

萍乡历代留存的面具以樟木刻制品为多,也有少量石制傩神。由于时代的变革、科学的发展,信仰的冲击,极大多数失散在农民家中(现已基本收集于傩庙内),几次考查中发现,萍乡傩神面具在数量、刻制艺术、信仰广度、艺术流源,同有傩遗存的地区相比都是非常突出的。

傩面具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贯穿了漫长的农耕文明。如今,农耕文明渐行渐远,民间信仰的土壤渐渐消失。但依然有像赖明德父子这样的民间手艺人,坚守着古老的手艺和文化,在江西萍乡的一个小镇里,悄悄地为这项古老的文化延续时光。

萍乡湘东傩面具文化特征

为香樟木所雕的萍乡傩面具在制作时,大都加上油漆彩绘,刻划出粗犷朴拙、庄严华丽的艺术形象。傩面造型大都以古名人为原形,对角色的性格注重了深层刻划,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萍乡湘东傩面具造型特点

萍乡湘东傩面具的造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雕刻艺人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按面具性格要求,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无一相同。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

萍乡湘东傩面具的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从戏剧角度讲,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的功能,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同时,各种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一经展示,便让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剽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英气之美……无不显示其中。

萍乡湘东傩面具清规戒律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艺人被称为“处士”,专职雕刻面具。在傩文化圈子里的人们的意识中,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制作时,在面具头顶后凿刻的小方洞中,放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以油膏密封称为“安腹藏”。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后,据艺人说,面具才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取用面具要事先举行“开箱”仪式,存放面具要举行“封箱”仪式。又如不让女人触摸面具,不让女人佩戴面具,面具的制作、使用、存放都是男人的事情。男人戴上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

萍乡湘东傩面具主要用途

傩面具在萍乡市的乡村社会中主要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安放于傩神庙的神龛里作为神像之用的,叫“敬傩”;另一种是做成面具,用于傩舞表演的“耍傩”。作为“耍傩”的面具,是人们在图片资料、媒体传播中较为常见的,它被戴在人脸之前,搭配上相应的服饰、武器、动作、台词,让傩面具拥有更张扬的效果,所以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萍乡湘东傩面具传承保护

萍乡湘东傩面具传承价值

萍乡傩面具的雕刻,蕴含着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其中传承着历代艺人对傩的祟信和理解,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偶像崇拜,对鬼魅疫疠的痛恨,通过面具的制作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远古先民请神驱鬼的巨大震慑力。

萍乡湘东傩面具传承现状

由于手工雕刻出的傩面具技术难度大,花费时间长,年轻人多不愿学,故湘东傩面具雕刻现已后继乏人。如今,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正在进入傩面具的制作行业,促使湘东傩面具进一步市场化,由此导致许多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走向消亡。另外,传统的傩面画谱多毁于各种历史动乱中,现仅存一部完整的傩面画谱,因时代久远,损毁也十分严重。由以上种种状况可知,湘东傩面具雕刻技艺已处于濒危状态,亟需抢救、保护。

萍乡湘东傩面具传承人物

赖明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萍乡湘东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

萍乡湘东傩面具保护措施

萍乡市湘东区大力发展傩文化产业,如规划了面积为200亩的傩文化产业园,建立傩文化传承有限公司,重点发扬光大傩面具雕刻技艺。截至2015年10月,湘东区有各类面具20280个,傩面具骨干雕刻艺人18人,从业人员200多人。全区已形成了文化旅游、高端礼品、家庭装饰为一体的傩文化产业链,预计年产值近千万元。古老的傩雕,已迎来了新的生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萍乡市湘东区文化馆(萍乡市湘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获得“萍乡湘东傩面具”保护单位资格。

萍乡湘东傩面具补充介绍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属民间美术手工技艺。分布于该地区的麻山镇、排上镇、荷尧镇等。

  有关史料记载,其传承关系可追溯到宋代,今见赖明德祖传神谱皆为宋代精品,所雕面具古朴细腻 ,工艺复杂讲究,是我国雕刻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萍乡傩面具,原有4000多幅,现存700多幅,制作时间从元末、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有,其中一具出自宋代石傩面具,为全国面具文物之独有。

  自古以来,萍乡湘东称面具雕刻艺人为“处士”,专职雕刻傩面,并为面具开光、安放腹脏,有的还要担任傩班掌案人。安放面具的腹脏,即在面具的头后或背面刻出一个小方洞,洞内放入茶叶、灯芯草、稻谷等物。再以油膏密封。面具开光时,则以鸡血涂抹面具的额头和眼睛,使其成为具有生命的神灵。开光过程神圣而隆重,首先由掌案人于祠庙内请动众神,口念咒语,以“朱砂”点画面具,从眼光、鼻光、口光、耳光、手光、心光、足光、身光,到开天堂之光,最后奠酒祭文,默寄心愿。

  萍乡傩面具雕刻制作技艺历来传承不绝,据说初为铜质材料,后因舞者亵渎了神灵,铜面具无法从其头上取下而遭身亡,从此人们对面具神像更为敬畏,并改以樟木等质轻耐用的木材刻制。

  面具的色泽分为彩绘、单色和原色三类,彩绘颜料有金、红、绿、黄、白、黑六种。面具的功能分为供奉和舞耍两种,供奉面具厚重硕大,舞耍面具较小而轻。眼、鼻、嘴,镂透通气。面具的造型,按照人物性格的要求,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有的凶猛狰狞,有的和蔼端庄,有的诙谐幽默,无一相同。萍乡的傩面具分工明确,功能多元,最具特征的是唐宏、葛雍、周武三个主神,相传唐、葛、周三大将军,为同父异母兄弟,因父亲被鬼所杀,从此三兄弟便潜心修道,铲除鬼疫,为民除害,由于杀鬼有功于天下苍生,在商代末年被敕封为“护国佑民三元唐葛周三帝大将军”。现存二十多只唐、葛、周古傩面具的造型形态,突显出了其“驱鬼逐疫,降吉纳福”的威严。

  傩面具的装饰手法,大致分为四大类型:一是耳翅着冠型,以将军面具为代表,大多为三叉式头冠,两旁刻有葵花翎毛翅,冠顶饰以悬空高耸的叉,冠面饰以虎头、人物立像,或龙凤朝阳图案。二是纱帽朴头型,以历史人物及道教小神为代表,帽子上反饰二龙戏珠或卷云纹彩,多为红色涂雕扎带,另外还有一种戴员外帽者,均为土地公。三是高发束髻型,以道教众神为代表。男性的除哪吒外,头顶皆束单髻,髻面饰有梅花状纹,女性前发出三绺,后发结束,有的插有雀型钗,少数无髻者则涂黑漆表示头发。四是怪兽型,以小鬼、开山、吹牛、牛魔王为代表,此型面具头顶两侧均饰有两支尖状角,眉心印堂处突起一块,獠牙外漏,状貌狰狞。

  萍乡傩面具的雕刻,蕴含着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千姿百态的傩面具,使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展示出远古先民请神驱鬼的巨大震慑力。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萍乡湘东傩面具”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萍乡湘东傩面具”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