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东省特产>聊城市特产>第3页

聊城特产-P3

菇老大蘑菇酱是以珍稀菇类杏鲍菇为主料,辅以三十余种天然调味料,运用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先进的植物萃取技术,经1余道加工工艺,短时高温灭菌加工而成的一种营养、健康、绿色食品。本品不含任何防腐剂和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料,原料来源于全天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手段,确…详情 ▷

莘县酒厂生产的“雁宾特酿”浓香型白酒具有无色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爽净、余味悠长等特点,分38、39、44、49、54等多种规格。1988年获省优称号,1985年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年摘部优桂冠,1993年获布鲁塞尔尤利卡世界发明金奖。38雁…详情 ▷

“豆神”原名“豆什”,特产于观城。这一绿色食品在观城镇已有千余年的酿造历史。隋开皇六年设观城县,属武阴郡,武阴郡将豆神做为贡品进奉于宫庭。时隋文帝赞之曰“乃神味也”意即只有神仙才能尝到的美味,后既更名为“豆神”。民间自古有这个俗语:“豆神炸三遍,给肉也不换…详情 ▷

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年)创制,迄今已有18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详情 ▷

东昌府区沙镇镇黄屯村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郭氏米酒酿造工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座石碑道出千年风采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的黄屯村有一座立于19年的家族碑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看见。碑碣楹联“子孙振振远绍汾阳传一脉岁月悠悠当论伏生恰同…详情 ▷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工艺考究制作精细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详情 ▷

从河间田畔,从1年前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彩陶、距今7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的巅峰状态。代表这一最高成就的正是茌平黑陶。它是古代艺术的凝聚物,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情感和技巧。1928…详情 ▷

山东省的东昌府与杨家埠,并称为山东的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享誉全国。其中,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阳谷县张秋年画支流,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耕织图、小渔家乐、戏曲故事和福禄吉庆等。在2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详情 ▷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详情 ▷

龙凤双腿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龙凤双腿以鸡胸脯肉为主要材料。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菜名】龙凤双腿【所属菜系】鲁菜【特点】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鲜美,状如鸡腿,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制作材料主料:鸡胸脯肉25克、对虾25克、猪网油4…详情 ▷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详情 ▷

相传面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群雄割据,战火四起,遍地狼烟。尤其野狼经常朗庄面出没伤人,人们为拯救人类,用面塑老虎镇宅驱狼消灾。后被延续为吉祥信物,流传至今。冠县朗庄面塑,构思独特,造型朴实,取材广泛,成品通过商贩远销省内外。《中国画报》曾做专门介绍。朗庄面…详情 ▷

【玉皇李】主要分布在聊城市西部郑家乡一带,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据传:清朝初年,郑家乡小屯村有个叫刘传魁的贡生,曾把该种李子进贡给皇帝,故得名为“玉皇李”。玉皇李以桃或杏作砧木嫁接李子苗而成。树形开张,树体矮小紧凑,适于密植。玉皇李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详情 ▷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个头很大有肉馅和鸡蛋馅香酥可口价格实惠制作技术精巧,味道鲜美。其馅料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包制时,先用烫面和面,随季…详情 ▷

酥枣是东昌传统名吃,由一位浙江潘姓老艺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16余年的历史。潘家最早是道光年间从浙江迁徙到聊城的,在老城里报本堂落户,由于聊城盛产枣,就摸索出了生产酥枣的手艺,但是酥枣主要是给达官贵人吃(小老百姓在当时吃不起)。潘家最早是给海源阁的创始人杨…详情 ▷

堠堌熏鸡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传统宫廷美食技艺,选用上等健康本地鸡,二十多种天然香辛料调味制作。堠堌熏鸡色泽红亮,油光鉴人,入口酥香软烂,细品回味悠长,是聚餐访友的最佳酒肴。传承人陈玉灿创建聊城市东昌府区灿云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万元。214年12…详情 ▷

1935年的一天,老舍先生在青岛与肖涤非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带去一只聊城熏鸡,当下酒菜。老舍品尝后,称赞道:“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过。”当得知这种聊城特产尚未命名时,老舍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挺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详情 ▷

鲁西黄牛,产于鲁西平原,聊城饲养较多,清末民国时期,境内即有饲养,主要分布在东阿、阳谷、冠县、莘县等县,是我国有名的役肉兼用牛种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这种牛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身较宽厚,背腰宽平,毛色由棕红到浅黄不一,以黄色居多。多数牛具…详情 ▷

八批馃子是一种两端相连、椭圆型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馃子”。八批馃子颜色金黄,质地酥脆,落地即碎,碎不可拾,储存期长,是聊城美味早点。美食类型:特色小吃美食推荐: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大街知味轩小吃价格:12元份…详情 ▷

也称蚰子葫芦。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种植、制作、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梁水镇3地。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1978年以来,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详情 ▷

聊城吊炉烧饼选用精细面粉,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揉成长条,经过搓瓤、抹油、捏褶后卷起,再用死面做饼皮包起来,搓制成马蹄状,蘸上糖稀,芝麻,放在特制的吊炉隔火烤制。那吊炉上下两层,上层用劈柴火,下层用木炭火,吊炉用杠杆原理,可升可降,便于操作。制作的烧饼焦…详情 ▷

孟家包子,聊城传统名吃。又名灌汤包,为祖传手艺。由聊城孟继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创制。以面粉、带骨生猪肉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姜、大料面、酱油、甜酱、冻子等为调料。分为制馅、煮冻、和面、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后表面光滑柔软,不渗汤,皮薄馅鲜,汁多味香。汤…详情 ▷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详情 ▷

八批果子,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种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制作时,面为配以矾、碱、盐的混合面团,炸制时用油量较大。经热油烹炸的面团各批都因气泡而膨胀,颜色金黄,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详情 ▷

高唐鬼子肉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特产。高唐鬼子肉呈酱紫色、有光泽,味道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百吃不厌,而且具有活血、降血压、滋补益身的作用。驴肉在高唐一带被称为“鬼子肉”,因驴相貌丑陋,像传说中的牛头马面,旧时高唐称驴为鬼,民间也就把加…详情 ▷

高唐罗汉饼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特产。高唐罗汉饼似月饼、无陷,层层叠叠形似罗汉,特点是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配料考究严格,工艺复杂精细,具有较浓的传统特色。高唐特产罗汉饼属糕点类,罗汉饼也是高唐名吃之一,与渲饼、闷饼合称“三饼”,似月…详情 ▷

清平镇生产的空心面,又称坠面,因面条均匀空心而得名。始产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制作的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须把好和面、醒面、切条、搓条、醒条、坠面等各道工序的质量关。先用优质面粉加盐及水和面(1斤面粉加盐115斤,冬春多些,夏秋少些)。然后揉面,…详情 ▷

潘家驴肉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县文史记载,高唐县尹集镇徐官屯村潘姓人家乃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自高唐城南迁来,道光初年(公元一八二一年)我潘氏族人宰杀马、牛、驴等大牲已初具规模,从牲畜的宰杀到熟肉的制作和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龙流水作业生产线,…详情 ▷

陈井馓子山东高唐县三十里铺乡陈井村自清代以来就开始创作馓子,食时酥脆香咸,油而不腻,物美价廉。陈井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从事馓子制作,其历史悠久,技能超群。主要用料为精细麦面和芝麻香油。以白面1斤,净水8斤,精盐半斤,和成软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块,在面板…详情 ▷

小屯糖藕有数百年历史,制作流程严格,制品精美可口,酥脆、香、甜久负盛名。高唐旧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升天时家家买糖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高唐县制作糖藕的地方不少,唯有清平镇小屯制作的糖藕属上乘。其历史已有数百年。以制作流程严…详情 ▷

聊城市特产共173个/6页,当前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