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特产

山药

山药特产照片

天祝藏族自治特产山药介绍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薯蓣(学名: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aninow)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生长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

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入药能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薯蓣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厘米,宽2-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薯蓣主要价值

食用: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山药是入肺、健脾、补肾的佳品。山药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弹性,还有润肺止咳的功能。山药可与红枣搭配熬粥,或用于煲汤,也可与各种食材清炒。

药用:薯蓣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根可入药,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别录。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甄权。强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震亨。

薯蓣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薯蓣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薯蓣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

薯蓣繁殖方法

薯蓣繁殖一般采用芦头繁殖法和零余子育种繁殖法。

芦头繁殖法:多用块根上端有芽的一节作种,称为芦头。在头年冬季挖采薯蓣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枝及无病虫害的块根,块根能在地下越冬。块根吸水力弱,切下后不久就要枯萎,喜稍湿润的环境。薯蓣要求地势向阳、背风的沙质土壤和壤土,土壤反应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粘重、过沙或碱性强的土壤不宜栽种。

零余子育种繁殖法:霜降前后,薯蓣地上茎叶将黄萎时,从叶腋间摘下或拾起落地的零余子,晾2-3天后,放在竹篮内,盖好或装入木箱贮藏。贮藏期内应注意鼠害,并需通气。用零余子繁殖需须经1年培育,获得块根作种。

山药补充介绍

  马铃薯在武威称“山药”,是当地传统农作产品。凉州山药蛋个大,淀粉含量高,少虫害,质地白洁细腻,耐储存。既可作主食食用,也可作蔬菜,凉州人一年四季食谱皆离不得它
  烧山药是一种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它不需什么炊具调料,也无需计较什么刀工火候,乡村放马牧羊的童儿们皆是个中名手
  用干土坷拉垒起一个小窖,点火猛烧,待烧得土块发红,就把山药丢进去,然后砸塌,盖上沙土埋严,待打了一阵泥仗,山药就煨熟了,扒开沙土,山药烧得皮焦里黄,吹去土屑“咝儿哈,咝儿哈’,又烫又面又香,这是正宗的烧山药。也可以放进炕洞里烧,这是老太太们的“惯用手法”,将山药埋进炕灰中一会儿就熟,小孩老人牙不好,胃口弱,吃这个最合适。’  凉州山药蛋还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来,如“拔丝山药”、“玻璃丸子”、‘甜炸糕”、“山药臊子汤”、“凉拌山药丝”、“羊肉掂山药”、“山药拌汤”等等,不下几十种
  “拔丝山药”是一道甜菜,宴席上,人们连吃10几道大菜,味觉会迟纯起来,这时就上一道火爆爆的拔丝山药”,山药切成五分大方快,热油炸透,滗出多余的油,只留少量滑锅,下绵白糖,化成糖稀,大火快掂,糖均匀裹在山药块上,趁热上桌,盘中黄澄澄的山药还在“滋滋”作响,甜、脆、香、烫,更绝的是使筷子夹时,便会抽山一根根又细又亮的丝来,满席挥箸,看起来跟手工缫丝似的“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众宾客食兴又起,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极具火候功夫,稍有欠缺,便拔不出丝来。“玻璃丸子”,是将山药煮熟,搅成泥,搓成鸽蛋大小,炸至黄脆,推芡就成了,看上去玲天珑剔透,到口滑脆糯软,酣咸均可
  外地人见凉州人开玩笑说:“三天不吃个山药米拌面,心里就干焦干焦的。”何谓“山药米拌面”?说来简单,小米下锅,等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块的山药放进去一块煮,煮得米也烂,山药也烂,撤些面粉进去,使劲搅匀,煮得粘稠了调点盐,烧半勺熟油,切半截葱花,一炝“滋啦”泼进去就行。下饭的也很简单,或一碟油泼辣子,或几根酸白菜,稼穑一日,早已是饥肠辘辘,热腾腾的“山药米拌面”正迎面喷香,“唏里呼噜”顷刻三婉进肚,浑身大汗,八万四千毛孔个个都舒服,没听人家说嘛:“山药米拌面,元宝都不换!”。( 武威)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山药”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山药”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