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特产

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特产照片

黄陂特产黄陂黄牛介绍

黄陂黄牛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特产

黄陂黄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陂黄牛以体形大、生长快、肉质好为特色,骨骼健壮,发育匀称,筋腱明显,皮薄骨细,肢体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成年公牛体高114-119厘米,体重330-550千克;成年母牛体高113-116厘米,体重300-500千克。牛肉鲜红有光泽,系水力强,弹性好;脂肪洁白或呈淡黄色。爆炒牛肉鲜嫩多汁,入口易嚼碎且渣少;卤制牛肉刀切成型不散,有弹性,香味浓厚,酥软可口;牛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肉汤表面 。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陂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黄陂黄牛历史渊源

黄陂黄牛为湖北省优良地方品种,

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2013年,黄陂区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

黄陂黄牛产品特点

黄陂黄牛品质特性

黄陂黄牛以体形大、生长快、肉质好为特色,骨骼健壮,发育匀称,筋腱明显,皮薄骨细,肢体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成年公牛体高114-119厘米,体重330-550千克;成年母牛体高113-116厘米,体重300-500千克。

牛肉鲜红有光泽,系水力强,弹性好;脂肪洁白或呈淡黄色。爆炒牛肉鲜嫩多汁,入口易嚼碎且渣少;卤制牛肉刀切成型不散,有弹性,香味浓厚,酥软可口;牛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肉汤表面。

黄陂黄牛营养价值

黄陂黄牛蛋白质含量≥20%,氨基酸含量≥15%,胆固醇含量≤260毫克/千克,水分含量≤70%。

黄陂黄牛产地环境

黄陂黄牛地形地貌

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黄陂黄牛主要分布于黄陂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等低山丘陵地带,主产区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海拔逐渐降低。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境内牧草覆盖面积为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品种丰富,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饲养条件。

黄陂黄牛水文情况

黄陂区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千米,流域面积3504.3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汉北河,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千米。主要湖泊有武湖、童家湖、后湖、西湖及什仔湖等,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承雨面积1243.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黄陂黄牛气候情况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冷。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气温为15.7℃-16.4℃,年均日照时数1540小时-2180小时,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1200毫米。

黄陂黄牛产品荣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陂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黄陂黄牛地理标志

黄陂黄牛地域保护范围

黄陂黄牛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武汉市黄陂区所辖李家集街道、蔡店街道、姚家集街道、长轩岭街道、蔡家榨街道、罗汉寺街道、王家河街道、木兰乡共计8个街道(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

黄陂黄牛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8-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的要求。黄陂黄牛生活在黄陂区东西北部境内,气候独特,牧草种类繁多,质量优良,工矿企业少,环境无污染,境内饮用水均符合国家标准。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品种选择符合《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中黄陂黄牛品种标准要求,采取自然交配、个体选择、纯种繁殖的生产方式,建立黄陂黄牛优良种牛核心群和特定保种选育区。

3、生产过程管理

①牛舍建设:牛场或牛舍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座北朝南(或座南朝北)、土质干燥的地方建造。牛舍为砖瓦结构,每头牛牛舍面积为4-5平方米,种公牛栏5.5-6.5平方米/间,带10平方米运动场,每头一间。

②饲养管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放牧、半放牧半舍饲和完全舍饲圈养等方式,自然放牧采用纯天然牧草,舍饲采用本土农作物及其产品或种植优质牧草,所使用的配方或混合成品或半成品饲料,要确保原料符合国家饲料原料质量标准,达到无公害饲料品质要求。

种公牛饲养管理:单独饲养,每日适当补充精料,如玉米、豆饼、麦麸等,保持中上膘情和良好体质,加强运动,保持清洁,干燥,使其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精子活力强,保证配种的需要。

种母牛饲养管理:实行半圈半牧群养,妊娠后期母牛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可小群体饲养,临产1-2周分栏、实行定位饲养。重胎母牛要注意保胎防止人为性、机械性和营养性的流产发生。怀孕重胎和哺乳期母牛需要注意补充适量精料,如玉米、豆饼、麦麸等,同时,应

补给多汁饲料、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以促进泌乳和犊牛生长发育需要。此外,对断奶后的空怀母牛要仔细观察,适时配种。生产后45-90天发情期配种,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犊牛的饲养管理:黄陂黄牛的哺乳期通常为6个月,在犊牛生后1小时左右喂给初乳,在6-9小时第二次饲喂,喂量为2千克。犊牛出生1周后,在牛槽内可放少许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2周后,在食槽中放少量切碎的南瓜、鲜草等青绿多汁饲料让其采食,犊牛长到30日龄的时,放牧与补料相结合,补给少许的精料,(玉米、豆粕、麸皮和少量的食盐混合在一起),每头小牛每天饲喂150-200克,分两次投喂;犊牛长到60日龄的时,每头小牛每天补喂精料300-400克,每天分两次投喂。犊牛长到90天,也就是3月龄的时候,每头小牛每天补喂精料500-600克;4月龄后每天补精料600-800千克;5月龄后每天投喂800-1000千克。

育成牛饲养管理:断乳之后小牛就进入育成期。对于预留作种用(繁育用)的小母牛,肉牛应在冬季草场缺草季节予以补饲,应注意常年有青草或青储料供给。一般每天每头牛约需干物质1%-2%。育肥牛的饲养管理:架子牛快速育肥一般需90-120天,在饲养上分为3个阶段,即育肥前期(适应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育肥前期(预饲期)约为15天左右,也是架子牛转入强化育肥的适应期,从进场的3-4天起可喂给精料,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2%,每天喂1-1.5千克,使其尽快适应舍饲育肥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育肥中期为50-60天。这个时期育肥牛已完全适应各方面的条件,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快,应增加各种饲料的喂给量,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1%,精料日喂量1.5-2千克,粗饲料自由采食,以满足牛高速生长的需要。育肥后期为30-45天。这个时期脂肪沉积加强,应调整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比例,增加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0%,精料日喂量应在3千克,适时出栏。放牧补料育肥:在放牧场临时建牛食槽,将混合精料就地补饲,防止牛来回奔走而消耗体能,补料时,一头一槽,避免抢料顶撞;补料量根据体重大小而异,按干物质计,每100千克体重补料量为体重的1%-1.5%;补料时要充分饮水。

③疫病防治:每年都要适时进行口蹄疫等免疫注射。实行定期驱虫,定期消毒。并结合该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疫苗,并按疫苗使用要求进行接种。针对寄生虫病选择安全、高效的抗寄生虫药进行防治。

4、产品收获、屠宰技术规定

①黄陂黄牛24-36月龄屠宰肉品质较好,成年公牛330-550千克、成年母牛300-500千克,平均屠宰率52.68%。

②黄陂黄牛屠宰,需经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检疫按照动物检疫规程进行。屠宰加工企业必须符合GB126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和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5、生产记录包括

养殖户或养殖场牛群应准确、可靠、完整进行记录,要求有购入、配种、产犊、增重、饲料使用、出栏销售等记录;疫病防治、无害化处理记录。

6、环保达标

养殖排放和粪污处理采取粪便干捡堆沤发酵、污水先沼气池厌氧后沉淀池曝氧等处理工艺;其粪污排放按相关要求和标准执行。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饲养管理,加大保种选育力度,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通过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黄陂黄牛专用标志使用

(1)活体运输标识:黄陂黄牛活体用耳环标记,耳环要有“黄陂黄牛”字样。

(2)肉产品包装:宰后采用外纸箱和内塑料封袋真空包装,每只纸箱,包装规格为1千克/箱-25千克/箱,冷冻贮藏,全程冷链运输进行真空塑封包装。包装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黄陂黄牛”字样。

地域范围内的黄陂黄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黄陂黄牛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黄陂黄牛补充介绍

  黄陂黄牛为湖北省地方良种之一。早在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也是市场黄牛肉供应的重要来源。黄陂黄牛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了保种,区畜牧部门,十分重视黄陂黄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在选种上,要求公牛年龄为“四六牙、叫昂昂”,左右1大小一致;母牛则要求母性强,0大,奶头长,分布均匀。长期重视对黄陂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是黄陂黄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黄陂黄牛中心产地为武汉市黄陂区西部、北部、东部的泡桐、石门、蔡店、长岭、姚集、木兰、长堰、蔡柘等低山丘陵地带。产区附近的大悟、红安、黄冈、新洲等地亦有分布。2011年,全区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其中黄陂黄牛存栏4.8万头,出栏2.4万头。

  黄陂黄牛主产于湖北省黄陂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产区属大别山南麓,位于东经114°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黄牛的中心产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2~623.9米,少数山峰高达700~800米。境内山脉逶迤起伏,山高坡陡,溪谷交错,水田分布于冲垄,多系坡田和小块梯田。土壤为砂泥土,质地松,易板结。旱地面积更小,俗称“牛眼睛地”,为麻骨土和砂土,土层瘠薄。由于田块小,所以多饲养黄牛作耕牛,并逐渐形成为黄牛的集中产区和黄陂黄牛体型中等、行动敏捷、适于小块田和水、旱兼作的特性。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6~16.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10.9℃,极端最高温度为39.6℃。全年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244~247天。耕地面积为全境面积的26.4%,农作物以稻、麦和油菜为主,其次为甘薯、花生、豆类等。境内千亩以上的草山草陂13处。牧草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多种多样,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地理分布 黄陂黄牛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大悟、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县。

  品种特征 黄陂黄牛体格较矮小,骨骼粗壮,发育匀称,公牛头方额宽,颈粗而短,垂皮,肩峰发达,腰背平直,胸深广,肋骨拱起,腹部圆大,无垂腹、草腹。母牛头部狭长而清秀,颈较薄长,垂皮长,宽鬐甲较低而薄,肷部充实,后躯宽平,尾毛细长蓬松,乳房发育尚好,0较长粗,分布均匀。四肢强健,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占80%左右。皮肤较薄,有弹性。

  品种性能 黄陂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14.9厘米,成年母牛113.0厘米,体重分别为292.6公斤、271.0公斤。黄陂黄牛主要用于犁田、耙田、耖田、打场,集中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年使役时间约100天左右。黄陂黄牛也有较强的挽力,最大挽力为296.4公斤,占体重的138.6%,母牛为220公斤,占体重的113.8%。黄陂黄牛是我国大别山黄牛中之大型,耐粗耐劳,适于水、旱田耕作。但由于劳役负担重,所以繁殖成活率不高,生少死多。

  黄陂黄牛

   武汉市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

   10479864

   黄牛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黄陂黄牛”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黄陂黄牛”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