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特产

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特产照片

梁溪特产太湖莼菜介绍

太湖莼菜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江苏省苏州市特产

太湖莼菜,江苏省苏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太湖莼菜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好、风味独特。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

2002年12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太湖莼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太湖莼菜历史渊源

西晋,吴地世家大族子弟张翰到洛阳当官,一天秋风乍起时他想起故乡吴中的莼菜、莼羹、鲈鱼,叹曰:“人生贵适志,何能驾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归里,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

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

太湖莼菜产品特点

太湖莼菜卷叶碧绿色,色泽优美,胶质丰富。滑而不腻,清滑爽口,鲜味独特。莼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功效,对热痢、黄疸、肿痛、疮疱等也有疗效,且有防癌作用。

太湖莼菜产地环境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温和多雨;冬季受北方高压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6.0℃-18.0℃,年降水量1100-1150毫米。

太湖平均水深1.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每年4月春雨增加,水位上升,至7、8月水位最高,9月后水位开始下降,11、12月进入枯水期,次年1、2月水位最低。太湖年平均水温17.1℃,1月平均水温4℃,7月平均水温25℃。常年仅在湖湾或背风岸可见1-2厘米厚的薄冰,仅特寒的年份全湖才会结冰,在近65年中,全湖封冻仅10次,适宜种植莼菜。

太湖莼菜产品荣誉

2002年12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太湖莼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太湖莼菜地理标志

太湖莼菜地域保护范围

太湖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地域范围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太湖沿岸2000多亩的浅水湖滩和湿地。地理位置为北纬31°03±3′,东经120°24±3′。

太湖莼菜质量技术要求

原料要求

选取保护区内种植的一芽一叶的太湖莼菜。

加工工艺流程

以太湖鲜莼菜为原料,经杀青、配料、分级、漂洗、包装等主要工序加工制成的产品。

加工操作要点

原料要求是从采摘后24小时内的新鲜莼菜。

杀青(杀菌)要求在95℃以上水中煮2-3分钟。(杀青要求莼菜经漂洗、杀菌、冷却、漂洗)

入桶加料是按2-2.5‰加入食用冰醋酸保鲜。(2000斤莼菜4斤食用冰乙酸)

挑选分级按L、M、S分开,并进行处理(注明:L级长度为5.5厘米、M级为4.5厘米、S级为2.6厘米)

漂洗脱酸标准是用自来水冲洗沥干3次以上,用自来水浸泡24小时以上

太湖莼菜专用标志使用

太湖莼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太湖莼菜的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太湖莼菜补充介绍

   莼菜,别名水菜、水葵。是多年生宿根性湖泊草本植物。地下茎白色,匍匐延伸于水底淤泥中,主茎和分枝随水弯曲,四月,形似莲叶彻的莼菜叶渐渐舒张开来浮摊水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并附有透明的胶粘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间皆可采摘嫩叶以供食用。立夏以前的称春莼菜,立夏以后的称秋莼菜。以莼菜为羹,香脆滑嫩,清沁齿颊。莼菜原为野生,在东山南河滨、西山消夏湾都有。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培植。莼菜营养价值很高,有补血、润肺、健胃、止泻的功能。可煮、可炒,尤以与鱼或肉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甜,色、香、味俱佳,誉为江南名菜。初夏,洞庭东山周围近万亩湖面上,覆盖着一片绿油油的莼菜,美丽动人,年产数十万斤。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太湖莼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太湖莼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