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特产

管窑陶器

管窑陶器特产照片

蕲春特产管窑陶器介绍

管窑陶器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特产

管窑陶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管窑镇位于湖北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素有“窑州”之美称。环绕当地赤西湖畔的管家窑、李家窑、芦家窑及岗头矶等,统称为“管窑”。管窑镇水路交通便利,加上当地盛产制陶所需的黄胶泥,自古以来,村民大都以制陶为生,村子均以姓氏为陶窑名,鼎盛时期有上万名从业人员。

手工拉胚是管窑制陶工艺的代表,其技术含金量高,劳动强度大,盘制出来的产品密度大,渗水量小。另外,管窑的刻划工艺,以复杂的制陶技巧,吸取了众多艺术元素。管窑手工制陶形成了“器形古朴厚重,刻划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艺术特征。

2017年12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管窑陶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管窑陶器历史渊源

管窑手工制陶工艺起源的年代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1980年,湖北省美术院、湖北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在李窑的古窑遗址中发掘了大量彩陶片和部分剔花彩陶整器,尤其是在一窑址中发现了宋代的窑砖、彩陶器物及残片,为研究管窑手工制陶的始烧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数据,通过这些发现,可以推断管窑手工制陶工艺可能始于宋代。根据李窑的古窑架上有一根横梁上写有“明朝洪武三年修建”的记载,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蕲春县管窑镇是湖北省的马口、麻城、蕲春三大传统制陶产业基地中,唯一仍然保持生产状态的制陶基地。其中600余年的古龙窑薪火延续至今还在烧制陶品。管窑手工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赤西湖畔的黄、白胶泥,数百年来形成了管窑风格的拉坯、盘条、水花、刮花、堆花、跳刀、书画、灰釉等,简称管窑陶艺“八技”。

蕲春县管窑镇的制陶业有史记载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素有“窑州”之美称,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管窑手工制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赤西湖畔的周围,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姓氏为陶窑名,即:肖家窑、洪家窑、沈家窑、王家窑、操家窑、万家窑、芦窑、李窑、管家窑等上百家制陶作坊,鼎盛时期有上万名从业人员。

建国后,1950年组建了铁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名为岚头矶工艺陶器厂,管窑陶器厂,李窑陶器厂,芦窑陶器厂。

“文革”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艺术重获新生,管窑手工制陶也迎来了一个艺术的春天。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制陶技艺不断提高,先后研制出稀土系列彩釉,代替了原来的铅釉,同时把陶器由低温型转为高温型,(窑温达1200度左右),胎釉结合较前更为紧密,彩釉更加艳美。

1985年5月,全国首届陶艺家会议在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召开。

20世纪90年代,因塑料、玻璃等器品的出现,日用陶器业进入萧条和倒闭期,管窑陶器厂也处于半停产状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管窑陶业迷失了方向,没有把握发展趋势,渐渐脱离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11年,新一届管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陶艺小镇的发展计划,着力打造“窑文化”品牌。

管窑陶器产品特点

管窑手工制陶长期限于鄂东地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之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器形古朴厚重,刻划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基本艺术特征。

器形古朴厚重。手工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赤西湖沉积下来的黄色黏土,其性软,可塑性较强,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在器形上吸取青铜器、瓷器的造型,更显古朴。

刻花简洁生动。在创作题材方面,多以花草鱼虫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乡土气息浓厚的当地民间剪纸和国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刻花,剔花和彩绘等工艺,画面生动传神。

釉色流光溢彩。在着釉方面吸取、借鉴了北方磁州窑的工艺风格,在化妆土装饰上施一层透明铅釉,经煅烧后局部流淌交融,白与黑、白与绿、白与红、红与黄、紫砂与粉白等各种装饰艺术效果。着色剂用料也比较独特,除了以铜和铁为着色剂主料外,还加入了石英粉。石英粉在烧制过程中与化妆粉土发生反应,使主体釉色呈现绛褐色,与白色化妆土比,形成了管窑手工制陶“褐地白花”的独特风格。

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管窑手工制陶艺人主要受民风民俗的影响,以身边的万事万物为创作题材。在创作中更注重取其神意,而不拘泥于外形。比如,管窑手工制陶的纹样组织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严格的骨架,而是依据物象的特征和生长规律,纹样自由地伸展在器物的装饰部位上;通过纹样的疏密转折和空间面积的安排,巧妙地布置在适合于器物特征的轮廓内,使其纹样均衡匀称;另一种是利用散点、连续、连缀、开光等格律式的内架组织纹样,这种构图方法虽不新颖,但它严整的构图形式却没有束缚纹样的生机活泼的形态。在装饰题材上,主要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如“喜鹊闹梅”、“鲤鱼穿莲”、“鹭鸶采莲”等。从中也可以看出管窑手工制陶的艺术表现上,迎合了老百姓追求富贵吉祥心理。在实用功能方面,管窑手工制陶的器形多为圆腹外鼓,且内外施釉,它的造型、装饰形式都是因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这种艺术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也反映出鄂东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管窑手工制陶是民间手工技艺的典范,绝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管窑聪明的匠师们,能够面向生活。无论在造型或装饰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需的坛,罐、盆、壶、缸、翁、坛、钵等之类的用具,上面用十分简练的笔调画出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画面,而且使用绘、划、剔、刻等不同手法。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管窑手工制陶的装饰品种的数量,其刻花、贴花、印花、塑花、水画等,都具代表性和独特的装饰艺术特色,对现代美术影响深远。特别是匠师们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水画”,装饰艺术,“水画”装饰样式是管窑独创,全国仅此一家,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管窑手工制陶开启了制陶彩绘装饰的先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而且为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管窑陶器产地环境

管窑陶器位置境域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管窑镇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鄂皖赣文化相互交流的门径,从而使当地的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元性。

管窑陶器土地资源

蕲春县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6.74万公顷,园地0.26万公顷,林地10.36万公顷,草地0.79万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2.05万公顷,交通运用地0.44万公顷,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2.84万公顷,其它用地0.57万公顷。

管窑陶器矿产资源

蕲春县已探明矿产资源39种。金属矿产有:磁铁、钛磁铁、钒钛磁铁、锰、铬、铜、铅、钼、金、银、锆等15种。其中,非金属矿产有煤、白云石、蛇纹石、石英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大理石、滑石、瓷土等23种。

管窑陶器水利资源

蕲春县境内5千米以上河流75条,总长973.7千米,流域面积2682.2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湖泊有赤东湖、赤西湖和雨湖等。有各类水库158座,总库容5.7亿立方米。全县水力电能5.2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95万千瓦。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矿产和水资源,为管窑陶器的生产提供了必要发展基础。

管窑陶器产品荣誉

1984年,管窑陶艺产品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1987年,管窑镇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陶器之乡”,其产品先后有350多个品种,曾多次获国家、省、市创新设计奖和质量奖。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出国访问时曾以管窑陶器作礼品赠送外宾。

2007年,管窑手工制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7年12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管窑陶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管窑陶器地理标志

管窑陶器地域保护范围

管窑陶器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现辖行政区域。

管窑陶器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分类

1.按用途分为日用陶、艺术陶。

2.按产品工艺类型分为施釉陶和无釉陶。

3.按产品的规格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型。

二、原料要求

以产自蕲春县管窑镇区域内料土、蠕虫状红土为主要原料,其特征符合下列要求:

1.料土:一般开采于地表面以下5米至10米,质地疏散,表面呈灰白色,肉眼可见云母片,一般含水率为18%至23%,粘性好。手搓后有较强的滑感。

2.蠕虫状红土:一般开采于地表面至地表以下10米,表面呈棕红色,疏散状,原矿一般含水率12%至17%范围,手搓后可成泥团。

3.原料主要化学组分:

原料

名称

SiO2

含量

(%)

Al2O3

含量

(%)

Fe2O3

含量(%)

TiO2

含量

(%)

caO

含量

(%)

mgO

含量(%)

K2O

含量(%)

Na2O

含量(%)

料土

50—80

14—23

5—12

1.0—2.5

0.1—1

1—5

1—4

1—3

蠕虫状

红土

50—70

12—23

5—12

1.0—3.0

1—10

1—5

2—7

1—3

三、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一)施釉陶工艺流程

配料、球磨、过筛、压制、练泥、拉坯成型、干燥、修坯、成型安接、晒坯、施化妆土、雕刻填泥、施釉、烧制、出窑、检选、成品。

(二)无釉陶工艺流程

配料、球磨、过筛、压制、练泥、拉坯成型、干燥、修坯、成型安接、晒坯、施化妆土、雕刻填泥、烧制、出窑、磨光、检选、成品。

(三)工艺特点

1.泥料制备:将取自管窑镇境内特有的料土、蠕虫状红土等陶土原料按制陶要求进行配比,经球磨制成泥浆,用120至300目网筛过滤后,压制成片、块状,经真空练泥后,密封放置于遮阳处陈腐。

2.制坯:日用陶瓷采用滚压成型、注浆成型,艺术陶瓷采用手拉坯;

3.施化妆土:用较细的陶土和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上,在坯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色浆。

4.雕刻填泥:分雕刻、填泥两种技法。“雕刻”是用特制刻刀,在湿坯表面刻画,分阴刻和阳刻,要求线条精准。“填泥”是按装饰要求,将色泥填入刻模,分色泥制备、填泥、压泥、削刮四个步骤。要求填泥与坯体衔接自然、无裂纹。

5.施釉:以手工浇、灌、荡、喷为主,烧制后出现釉彩效果。

6.烧制:施釉陶烧成温度在1080℃至1200℃之间,无釉陶烧成温度在1000℃至1120℃之间,按工艺要求,采用氧化法或还原法烧制。

7.磨光:无釉陶在烧制后,选用适当磨具,经粗磨、细磨等工序,对烧制完成的陶器表面进行打磨,根据需要打磨成镜光或亮光、哑光、磨砂的效果。

四、质量特色

(一)外观质量特色:

1.无釉陶:一般呈红、黑、红黑相间为主,陶质细腻,表面光洁、温润,陶体坚实,敲击有金属声。填泥与坯体融为一体、平整无裂纹。

2.施釉陶:一般呈红褐色、米黄色,质硬,致密,能抵御外力冲击,不易破碎,同一产品因施釉不同呈现不同颜色,釉面光洁。釉体用60倍放大镜观看,五彩斑斓,可见结晶体。

(二)理化指标

吸水率≤5%;抗热震性:小型产品18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中、大、特型产品在160℃投入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铅溶出率:≤0.3毫克/升;镉溶出率:≤0.05毫克/升;产品尺寸偏差:±3.0%

(三)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管窑陶器专用标志使用

管窑陶器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管窑陶器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管窑陶器补充介绍

  管窑陶器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

  《蕲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管窑陶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蕲政函〔2016〕13号

  蕲春县地方标准:  DB421126/T037-2016

  《管窑陶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管窑陶器”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管窑陶器”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